◎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民族融合:mínzúrónghé基本解释:世界各民族的民族差别逐渐消失,形成为一个共同的整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把历史上一些民族(或其一部分)自然形成为一体的现象称为民族融合。●详细解释:世界各民族的民族差别逐渐消失,形成为一个共同的整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把历史上一些民族(或其一部分)自然形成为一体的现象称为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是两个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相互融合成新的民族。古今中外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变化、发展,都与民族融合紧密相关。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前提和具体实现方式主要有民族迁徙,杂居相处;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等。自然的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一元谱系的形成与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民族认同息息相关。
2、民族融合是民族同化的逻辑结果,两者是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
3、正是这个包裹诉说了元帝国民族融合的过程,记载了五姓与“成吉思汗”皇族一脉相连的史料。
4、最近一项名为“只讲德语”的规定开始在所有操场实施,以期望解决民族融合的关键问题。
5、澳大利亚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因此在文化上也有许多不同的圣诞庆祝方式。
6、至于萨科奇派大使去罗马尼亚的首都试图证明该国政府为了民族融合以及同化做了很大的努力,这种尝试也是无意义的。
7、李凭阐述百年拓跋历史,从大处落墨而力避平铺直叙,始终着眼于制度的革新与文物的建树,着眼于各民族融合的大格局。
8、中国也只有经过民族融合,不断建设发展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
9、近现代日本积极对外扩张,朝鲜是其遂行大陆政策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透过历史教学,将神功皇后征三韩的传说视为是解释日韩合并、日韩民族融合的最好教材。
10、一百五“华夏统一”部分,由秦汉帝国、民族融合、北魏营州、隋唐盛世四个单元组成,再现了姜女石秦汉遗址、三燕龙城、义县万佛堂石窟等历史遗迹。
11、客观地说,前秦对于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之后北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12、有道是不打不相识,打架也是算一种主动的交流方式,总比谁都不理谁强,夫妻天天吵架没准还越吵越恩爱。于是通过频繁的战争和经济文化交流,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
13、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者们对民族、民族融合、民族同化、民族文化融合的定义理解与认识不清而导致的。
14、文章运用交往与民族融合的理论,分析贺州各民族、族**往及婚姻互动的演变过程。
15、有道是不打不相识,打架也是算一种主动的交流方式,总比谁都不理谁强,夫妻天天吵架没准还越吵越恩爱。于是通过频繁的战争和经济文化交流,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
16、驻防旗人由客民转变为土著居民,不能等同于民族融合,但它标志着民族关系发展的一个阶段。
17、以慕容鲜卑为代表的鲜卑族,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典型代表。
18、民族融合不同于民族同化,应是两个民族各自丧失部分特征,获得部分新特征,而形成新的民族。
19、由此带来了大量移民的涌入(大部分是俄国人和其他一些被国家驱逐的人),从而加速了民族融合,也使得非哈萨克斯坦人超过了原住民。
20、这一系列的对少数民族政策在增强蜀汉政权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交流,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21、赞比亚人民同样渴望共同分担的命运,求同存异、公平民主的综合治理,发扬爱国主义,促进民族融合。
22、“华夏统一”部分,由秦汉帝国、民族融合、北魏营州、隋唐盛世四个单元组成,再现了姜女石秦汉遗址、三燕龙城、义县万佛堂石窟等历史遗迹。
23、澳门的土生葡人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东西方种族混血、民族融合的一个特例,具有欧亚混血的体质特征,以及欧亚混合的“澳门土语”及谙熟双语的语言能力,中西合璧的风俗习惯,二元化的宗教信仰和根在澳门的族群意识。
24、在战争征服和民族融合的中世纪艺术迈着艰难的步伐前进,走过曲折走到复兴的黎明。
25、我们已经看到了多种因素的民族融合,在宗教雕塑和体系中有所反映。
26、这一变化,标志着清王朝对云南的统治已深入到了边疆和山区,极大地促进了云南,尤其是边疆和山区的经济开发、民族融合。
27、由于长期而密切的族际交往,该地区出现了民族融合的新局面。
28、要说得意之事,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中华联邦,如今中华联邦幅员辽阔,民族融合,国力强盛,人民富足。
29、“我或许可以将一切归咎于英帝国主义,但实际上北方政府从未真正致力于将南北两个民族融合为”博客作者莫耶兹·阿里说。
30、在汉代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李陵率五千步卒奋战绝域全军覆亡的军事事件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31、民族融合并不是推动柏林成为欧洲文化生活中心的唯一助力,艺术家们涌向柏林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的生活成本比其他欧洲大城市要更加低廉。
32、客观地讲,孝文帝改革对北魏历史、对鲜卑族的发展都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将北魏的民族融合进程推向了历史的新高潮。
33、民族融合、民族同化和民族文化融合是民族关系中存在的三种不同的现象。
34、本文认为多元文化主义促进民族融合,促成和谐社会的建立。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