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巧言令色:qiǎoyánlìngsè基本解释:[artfulwordsandinsinuatingcountenance]用动听的言语和伪善的面目取悦于人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详细解释: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书·皋陶谟》:“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巧言,好其言语;令色,善其颜色。皆欲令人悦之。”《水浒传》第八三回:“寡人已自差人暗行体察,深知备细,尔等尚自巧言令色,对朕支吾!”郭沫若《屈原》第四幕:“他真是一个巧言令色的小人。”★◎巧言令色qiǎoyán-lìngsè[artfulwordsandinsinuatingcountenance]用动听的言语和伪善的面目取悦于人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话说得很动听,脸色装得很和善,可是一点也不诚恳。【造句】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话说得很动听,脸色装得很和善,可是一点也不诚恳。《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西游记.第三二回》:「你做出这样獐智,巧言令色,撮弄他去甚麽巡山,却又在这里笑他!」★修订本参考资料:话说得很动听,脸色装得很和善,可是一点也不诚恳。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西游记˙第三十二回:你做出这样獐智,巧言令色,撮弄他去甚麽巡山,却又在这里笑他!★07.《西游记.第三二回》:「你做出这样獐智,巧言令色,撮弄他去甚麽巡山,却又在这□笑他!」★06.《水浒传.第三四回》:「你兀自不下马受缚,更待何时!暂地巧言令色,擅惑军心!」」★05.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抵死待要屈脊低腰,又不会巧言令色,况兼今日十谒朱门九不开。」★04.《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列传》:「夫小人巧言令色,先意希旨,事必害正,心惟忌贤,非圣明不能深察。」★03.《管子.任法》:「美者以巧言令色请其主,主因离法而听之,此所谓美而淫之也。」★01.《书经.皋陶谟》:「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源)★释义巧,美妙。令,善。「巧言令色」指话说得很动听,脸色装得很和善,可是一点也不诚恳。形容人矫情虚伪。语出《书经.皋陶谟》。典源《书经.皋陶谟》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1>而惠2>,何忧乎驩兜3>?何迁4>乎有苗5>?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6>?」(1)哲:明智。(2)惠:仁爱。(3)驩兜:音ㄏㄨㄢ ㄉㄡ。舜时的四个恶人之一。(4)迁:驱逐。(5)有苗:三苗,古代少数民族之一。(6)孔壬:奸佞之人。孔,甚也。壬,通「佞」,谄媚。典故说明「巧言令色」的「巧」是美妙之意,「令」则是好的意思,所以「巧言令色」是指话说得很动听,脸色装得很和善,可是一点也不诚恳。《书经.皋陶谟》里有一段记载夏代禹与皋陶间的对话,讨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贤明的君王。皋陶认为治理国事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使百姓安乐。禹也觉得很有道理,但真的要做到实在很难,连身为君王的舜都难以做到。能知人善任,就是有智慧;真能使百姓安乐,就是有仁德。如果真能有智又有德,就不会有人作乱,那舜又何必为驩兜这个恶人烦心?何必驱逐苗族?又何必怕巧言令色的小人呢?文中的「巧言令色」就是指表里不一、虚伪不实的小人,是有德之人所憎恨、避而远之的。所以孔子也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后来「巧言令色」演变为成语,就用来形容人矫情虚伪。书证
1、第三种人没有采纳批评的诚意,只是巧言令色。
2、他在总经理面前巧言令色,爬到现在的职位,很为一般人所不齿。
3、他这个人最擅长于巧言令色,你可别上当受骗。
4、但哪里有预言,她们就会在哪里止步;哪里有巧言令色,她们就会在哪里受到遏制;哪里有世故狡诈,她们就会在哪里死亡。
5、他这个人最擅长于巧言令色,你可别上当受骗。
6、孔子一生不耻没气节或巧言令色的小人,但他尤其最痛恶与貌似恭谨的伪君子为伍
7、何雷休要巧言令色,你当年谋害天子,明是出自本性,天下识者有目共睹,汝此举大悖君臣之道,实乃无父无君之人,还敢妄加指责他人,诚为笑矣!
8、他巧言令色,善于奉迎,一进公司很快就被重用。
9、但不清楚检察官将如何解读这些言语不一和巧言令色。
10、他不失时机地对教皇朱利乌斯二世甜言蜜语、巧言令色,确保了这一恩惠的获得。
11、他是个巧言令色的花花公子。
12、巧言令色者,多数是唯利是图的势利小人。
13、一个巧言令色的人,对上对下往往有不同的嘴脸。
14、他是个巧言令色的人,对长官极尽奉承之能事。
15、任何巧言令色,外国任何单方面的行动,都不能改变这一基本事实。
16、一百当然,在1990年代,也就是福山发表论文的时代里,曾占据统治地位的那种巧言令色的必胜主义,如今已经无法主导达沃斯的讨论。
17、文章说,硬拗就是死不认错,睁眼说瞎话,还带一点“看你能奈我何”的挑衅意味,这需要极度的巧言令色,特殊的厚脸皮,加上一点耍赖习性才能做到。
18、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磨磨蹭蹭的慢拳中,在欧洲第二战场地点的选择上,到希特勒崩溃前丘吉尔急于进攻柏林等问题上,无论丘吉尔如何巧言令色,其用心可谓昭然若揭。
19、讨厌巧言令色的人,因为他们不可靠。
20、我最厌恶那些巧言令色,表里不一的人。
21、他在班主任面前巧言令色,当上了班长,但同学们都不买他的帐。
22、二百零他不失时机地对教皇朱利乌斯二世甜言蜜语、巧言令色,确保了这一恩惠的获得。
23、他万没有想到,中国高级将官是如此的顽强,视死如归,于是,连忙对齐学启表示敬意,并巧言令色,多方劝诱,皆遭到齐学启的怒斥。
24、看他那种巧言令色的样子,十足是个伪君子。
25、我在外头的时间不算短,只是似乎从来没有想要结识各种江湖人士的想法,想来这实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要判断此人是好人坏人也需要多年时间,何况在这年代,弄明白什么是好坏也要多年时间。1当然,在1990年代,也就是福山发表论文的时代里,曾占据统治地位的那种巧言令色的必胜主义,如今已经无法主导达沃斯的讨论。
26、他是一个巧言令色的卑鄙小人。
27、三他这个人最擅长于巧言令色,你可别上当受骗。
28、讲台之上何谓无碍辩才,通常即指学究所以为的巧言令色。
29、他通晓律令条文,善于诡辩,常常藉此徇私作弊,即使被人发现,也能巧言令色,令人明知不正确又不能让他认错。
30、二但哪里有预言,她们就会在哪里止步;哪里有巧言令色,她们就会在哪里受到遏制;哪里有世故狡诈,她们就会在哪里死亡。
31、他巧言令色,居心叵测,绝不是一个好人。
32、这个人常巧言令色,讨好他人,借以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
33、所谓修辞立其诚,这两本书里我没有看到风花雪月,也没有杯水风波,更没有巧言令色。
34、想要藉着阿谀谄媚上司作为终南捷径的,多是巧言令色的人。
35、当然,在1990年代,也就是福山发表论文的时代里,曾占据统治地位的那种巧言令色的必胜主义,如今已经无法主导达沃斯的讨论。
36、一百六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磨磨蹭蹭的慢拳中,在欧洲第二战场地点的选择上,到希特勒崩溃前丘吉尔急于进攻柏林等问题上,无论丘吉尔如何巧言令色,其用心可谓昭然若揭。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