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244
更新于

鄂伦春族:èlúnchūnzú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以畜牧业为主,少数从事农业。人口约七千。★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七千,主要聚居于二处:一、住在黑龙江、合江二省中部兴安岭山区的是南鄂伦春,多畜马,俗称「使马部」。二、住在嫩江省西北部兴安岭山区的是北鄂伦春,多畜驯鹿(四不像),俗称「使鹿部」或「驯鹿部」。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通古斯语支。无文字,使用汉文。本以狩猎为生,现在科技、文教均已迅速发展。信仰萨满教。人死用棺木架置树上风葬。简称为「鄂伦族」,也称为「俄伦春族」。

1、土著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和赫哲族,其他少数民族还有朝鲜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

2、鄂伦春族的桦皮船是鄂伦春族民众在悠久的渔猎生产活动中使用的一项重要生产工具。

3、宗教色彩浓郁的傩戏面具、记录瑶族130多个人物活动的长达15米的道公画长卷,手工刺绣的藏族经卷、鄂伦春族独特的建筑“撮罗子”等,令民众大饱眼福。

4、我国北方游猎民族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使用桦树皮的历史很长,至今不同程度保留有桦树皮文化特征。

5、鄂伦春族强调人对自然的敬畏,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与人彼此间的关爱与合作,而习惯于简朴的物质生活。

6、赞达仁,也称赞达勒,是歌曲、歌谣的意思,它是鄂伦春族民歌的体裁形式之一,是类似于汉族山歌、小调一类歌曲体裁的统称。

7、游戏作为鄂伦春人培养后代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蕴涵着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独特的教育功能。

8、鄂伦春族传统音乐发展变化的特性中,同样具有与各个民族、各类传统音乐发展的共通之处。

9、特别是对鲜为人知的古老而独特的蒸肉法,辟为专章进行评介,从而使我们对鄂伦春族古老的肉食方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10、黑龙江省共有1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伦春族就占5项;

11、我国的满-通古斯语族民族有满族、锡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赫哲族。

12、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间只有尖舌的出现率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

13、有关鄂伦春族的研究主要涉及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和民间文学等学科和领域。

14、笔者运用民族音乐学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对鄂伦春族传统音乐的发展作历史性与历时性的双重比较研究。

15、黑龙江以汉族为主,其他的少数民族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哈尔族、鲜卑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和俄罗斯族。

16、本文将前人对鄂伦春族传统音乐的研究成果和笔者对鄂伦春族音乐现状的田野考察收获作为论述的主要理论依据。

17、鄂伦春族与北方汉族,黑龙江阿城满族有明显差异。

18、其它的民族还包括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满族和朝鲜族。

19、因此,不论是从文化多元的视角还是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来看,对鄂伦春族的桦皮船进行保护和传承都是极为必要和紧迫的。

20、本文从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制作工艺和分类入手,论述了桦树皮文化的内涵及价值。

21、鄂伦春族是当今世界罕能延续下来的狩猎民族之一,有关鄂伦春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22、年下山定居至今,鄂伦春族的生产、生活方式被彻底改变,随之而来的变化中也包括了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快速流失。

标签: 鄂伦春族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鄂伦春族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22738.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