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侍官:shì guā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侍中、常侍之官。《南齐书·陆澄传》:“ 魏 晋 以来,不欲令臣下服衮冕,故位公者加侍官。”《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三年》:“ 玄 移还上宫,召侍官皆入止省中。” 胡三省 注:“侍官,自侍中至黄散之属。”2. 在宫廷中轮番宿卫的军士。《周书·武帝纪上》:“﹝ 建德 三年﹞十二月……改诸军军士并为侍官。”《新唐书·兵志》:“故时府人目番上宿卫者曰侍官,言侍卫天子;至是,卫佐悉以假人为童奴,京师人耻之,至相駡辱必曰侍官。”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三节:“其后又把府兵的军士改称侍官,表示府兵从属于皇帝,作皇帝的侍从。”★ 1.侍中常侍之官也。《南史·陆澄传》:「魏晋以来,不欲令臣下服衮冕,故位公者,加侍官。」2.唐代称交番宿衞者为侍官。《唐书·兵志》:「故时,府人目番上宿衞者曰侍官,言侍衞天子。至是,衞佐悉以假人为童奴,京师人耻之,至相駡辱,必曰侍官。」

1、成服日,侍官理不容犹从吉礼。
2、原为汉代承明殿旁屋,侍官值宿所居之屋为庐,后因以入承明庐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3、其次,继续改进府兵制,罢中外府,大选诸军将帅,改军士为侍官,扩充府兵来源,广募汉族子弟等充之,除其县籍,归于兵籍,兵民分治,由皇帝直接控制,负有更番宿卫和作战御侮之责,并日益与均田制结合,由兵牧合一的部落兵向兵农合一的封建兵制转化。
4、侍官得来太行颠,太行美酒清如天,长歌忽发泪迸落,一饮一斗心浩然。
5、及疾病,孝文、太后每亲视疾,侍官省问,相望于道。
6、这是皇后近侍官首领,一般由皇帝亲信充任,负责宣达旨意,管理宫中事务。
7、虏掠得几何?”左右侍官无不惊愕相视。
8、丙申,改诸军军人并名侍官。
9、二年九月,“置武卫将军、武骑常侍官”。
10、常侍官有护卫、奉引、伞子、执旗等。
11、《唐文拾遗》中,唐德宗有个《磨勘内侍官结阶敕》:“累勋阶者,并且当司磨勘,具衔奏来。
12、庚午,置武卫将军、武骑常侍官。
13、常侍官职、赏赐的鼓吹乐仍旧。
14、又以武臣监府门及大乐法物库,以侍从及内省近侍官提举。
15、朕但迟位侧身,斋戒沐浴,选差近侍官刘仲禄,备轻骑素车,不远千里谨邀。
16、《新唐书?兵志》:“故时府人目番上宿卫者曰侍官,言侍卫天子;至是,卫佐悉以假人为童奴,京师人耻之,至相骂辱必曰侍官。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