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玉露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236
更新于

鹤林玉露:hè lín yù lù基本解释:笔记。宋代罗大经作。十八卷。主要记述南宋中期的历史掌故和文坛轶闻。《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体制在诗话、语录、小说之间”。书中涉及文人交往,诗文评论资料较多。●详细解释:笔记。宋代罗大经作。十八卷。主要记述南宋中期的历史掌故和文坛轶闻。《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体制在诗话、语录、小说之间”。书中涉及文人交往,诗文评论资料较多。

1、罗大经《鹤林玉露》尝记其事。

2、(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3、《鹤林玉露》卷八:“若浚(张浚)此举违天悖人,可取浚头归苗傅,不然,一有退缩,悉以军法从事。

4、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六:“李太白一斗百篇,援笔立成。

5、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秦太师专柄十二年,只成就得一胡邦衡。

6、《鹤林玉露》卷六:“汉高祖谓项羽曰:‘吾翁即若翁。

7、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尹兹东夏,非徒昼锦之荣;循彼南陔,盖便晨羞之养。

8、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太白赠子美云:‘借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前作诗苦。

9、《鹤林玉露》卷二:“春秋之时,天王之使,交驰於列国。

10、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东坡平生熟此二书,故其为文横说竖说,惟意所到,俊辨痛快,无复滞碍。

11、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文公此论,可谓明确。

12、《鹤林玉露》卷三:“当时吴濞、邓通,皆得自铸钱,独多流传,至今不绝。

13、罗大经《鹤林玉露》云:“南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

14、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闹?骂坐、无忌惮、无顾藉者,则谓之有气。

15、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此词集中不载,尤隽壮可喜。

16、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17、《鹤林玉露》卷十二:“声大义者,张胆而明目;定大策者,潜虑而密谋。

18、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岂复欲观神仙於瀛洲,求安期於边海,释金辂而顾云舆,弃文骥而求飞龙哉?

19、《鹤林玉露》,笔记集。

20、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尔风裁峭洁,志概激壮。

21、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今宜立之法。

22、《鹤林玉露》甲编卷l)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

23、摘要罗大经《鹤林玉露》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诗“兴”进行了阐说:一,提出“兴”重“观物” ,且要做到“静观”与“活观”的统一;二,强调“兴”意乃“赋” 、 “比”之归宗,去“兴”则“赋” 、 “比”无所归依。

24、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昔孝节先生徐仲车事母至孝。

25、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太学古诗云:‘有发头陀寺,无官御史台。

26、见宋罗太经《鹤林玉露》卷七。

27、《鹤林玉露》卷十二:“盖顽空,则顽然无知之空,木石是也。

28、《鹤林玉露》卷九:“非有战胜攻取,官固不可妄迁也。

29、【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卷七:“故逆知其可以托孤寄命,韩魏公之凝立,亦此类也。

30、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然世之作伪假真者,往往窃持敬之名,盖不肖之实,内虽荏而色若厉焉,行无防检而步趋若安徐焉,识者病之。

image.png

31、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尔风裁峭洁,志概激壮。

32、夏校本记:“曹元忠校:‘《鹤林玉露》引作“雁团”。

33、《鹤林玉露》认为结句:“谓恢复事行不得也”。

34、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黏皮着骨

35、事见《鹤林玉露》乙编卷五,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二有传。

36、读书种子”一词在周密之前还见于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之五:“周益公云:汉二献皆好书,而其传国皆最远。

37、《鹤林玉露》卷九:“文公每与其徒言,苏氏之学坏人心术,学校尤宜禁绝。

38、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

39、《鹤林玉露》卷五:“南轩为之介绍,数月乃得见。

40、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声大义者,张胆而明目;定大策者,潜虑而密谋。

41、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南子有淫行。

42、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国(武国)至山阳偃然自大,受全(李全)庭参。

43、《鹤林玉露》卷三:“彼异端也,尚能洞察其徒心术之隐微,而提撕警策之,吾儒职教者有愧矣。

44、《鹤林玉露》卷十六:“尔风裁峭洁,志概激壮。

45、《鹤林玉露》说:“只十字,而雪之轻白虚洁尽在是矣。

46、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昔元符间,向宗良兄弟止缘交通宾客,漏泄机密,陈?抗章劾之。

47、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为韩?胄鸣不平:“开禧之举,韩?胄无谋浪战,固有罪矣。

48、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罗椿?清贫入骨,一介不取,颇有李方叔谢无逸风味。

49、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夫着一能读书之心横於胸中,则锢滞有我,其心已与古人天渊悬隔矣,何自而得其活法妙

50、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保兹天子,进无浮实之名;正是国人,退有顾言之行。

51、据《鹤林玉露》载:“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者,谓泸戎产也。

52、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孝宗之末,诏皇太子参决庶务,杨诚斋时为宫僚,上书太子曰:‘民无二主,国无二君,今陛下在上,又置参决,是国有二君也。

53、而歇后一句“丝丝天棘出莓墙”,则是隐脂评所说的宝玉弃宝钗、麝月撒手而去,因为不但莓苔墙垣代表着“陋室空堂”的荒凉景象,据《鹤林玉露》所说,连初

54、事见《鹤林玉露》记载:“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

55、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八:“良知良能,恻隐恶辞让是非之端,嘉种之诞降者也。

56、《鹤林玉露》卷九:“学者能如是观理,胸襟不患不开阔。

57、有《?山集》(《鹤林玉露》乙编卷四),已佚。

58、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国(武国)至山阳,偃然自大,受全(李全)庭参,全军忿怒,囚而杀之。

标签: 鹤林玉露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未命名

本文标题: 鹤林玉露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25241.html

延伸阅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