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搅肠痧:jiǎochángshā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中医学病名。即绞肠痧,又称干霍乱。因饮食不节或感受瘴气,秽浊闭塞肠胃所致。《水浒传》第一一九回:“比及起程,不想林冲染患风病瘫了……时迁又感搅肠痧而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霍乱》“挥霍变乱生仓卒”注:“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心腹大痛,名曰干霍乱,又名搅肠痧。”
1、比及起程,不想林冲染患风病瘫了,杨雄发背疮而死,时迁又感搅肠痧而死。
2、俗称搅肠痧、斑痧、乌痧胀。
3、《医宗己任篇?霍乱》:“有干霍乱者,俗名斑痧,又名搅肠痧。
4、【方剂主治】干霍乱,欲吐不得,欲泻不能,变在须臾,名搅肠痧;或遍体紫黑,名乌痧胀。
5、《杂病源流犀烛?霍乱源流》:“干霍乱,即俗云搅肠痧,亦由胃气虚,猝中天地邪恶污秽之气,郁于胸腹间,上不得吐,下不得泻,以致肠胃绞痛异常,胸腹骤胀,遍体紫黑。
6、元代医书中多见“搅肠痧”病名,实则是民间百姓对干霍乱的俗称。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