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栋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216
更新于

时栋:shí dò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当时的栋梁。《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释褐中林,鬱为时栋。” 吕向 注:“鬱然而起,为栋梁之臣也……言其为国之要,如屋之有栋。”

1、徐时栋的《逸汤誓考》初稿仓促中被无赖所撺夺,“或即弃之泥涂,掷之河中。

2、然而水北阁的藏书虽然避免了被火烧、虫蛀的天灾,却躲不过人祸,时隔三十八年之后,全部藏书于清宣统三年(1911)尽售于上海书贾,少量流入宁波藏家之手,如藏书楼伏跗室就收集了大量古烟屿楼藏书,其中徐时栋撰写的《逸汤誓考》初稿、二稿、三稿和定稿,就极为珍贵,另处,朱氏“别宥斋”、杨氏“清防阁”、董氏“六一山房”、孙氏“蜗寄庐”等等藏书楼均有收藏。

3、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孔明?释褐中林,郁为时栋。

4、时栋为祭酒(当时杨栋权刑部尚书兼国子祭酒),讲学益诣精邃。

5、七年,鄞县修县志,徐时栋主其事,后徐病危临终执他手郑重相托。

6、到同治八年(1869)徐时栋已收集到近四万四千余卷书,基本上接近城西草堂的规模了。

image.png

7、徐时栋(1814?1873),字定宇,一字同叔,号柳泉,学者称柳泉先生,鄞县县城人。

8、十万卷才是烟屿楼藏书的顶峰,徐时栋是不可能将六万卷藏书说成“亦将十万卷”的。

9、沈时栋著有《瘦吟楼词》。

10、徐时栋曾就读于鄞大墩故里之崇本书院,颇喜书法,五体均能,尤擅草书,笔法精熟老练,下笔千言,能随心流转,卷面之清秀亦令人赏心悦目

11、《烟屿楼笔记》中徐时栋云:“先府君家教不许妇女入寺烧香念佛。

12、其实不然,徐时栋自言“余自弱冠即好购书,二十余年,亦将十万卷⒁。

13、徐时栋卒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他一生使

14、徐时栋虽然反对搞迷信,并不拒绝佛道家书籍,曾言:“吾不佞佛而颇喜其文字。⒄”而徐时栋对陈鱼门所购书籍“虽复丛残,然而慰情聊胜无也,故属君一问之。

15、有些学者认为,徐时栋居城西草堂的时间为烟屿楼大劫之后的第二年,即清同治元年(1862)。

image.png

16、⑻”徐时栋题诗纪之:“吾乡原自号文明,高阁临湖建柳汀。

17、时栋《徐偃王志》、六朝唐宋以来谱牒编制的《徐王诞以前世系表》和《徐王诞至徐福世系表》。

18、⒀”对于徐时栋的藏书数量,《鄞县志》、董沛及部分弟子皆言烟屿楼藏书六万卷。

19、社区有历史悠久的文保墙门6座,历史名人全祖望、徐时栋曾出生并居住在本社区老宅内。

20、贞淑与李理事撕打成一团时栋奎赶到,不由分说地责备秀荷一通,秀荷又气又委屈,对栋奎也失望之极,愤愤地哭着离开

21、鄞县举人徐时栋参加地官员的宴会,得知有人曾

22、另外,好友周?给徐时栋的诗中有云:“十年城西住,魏然一草堂。

23、从清同治三年(1864)以来,徐时栋为收集藏书做大量的工作。

24、该馆系晚清宁波著名藏书家徐时栋的藏书楼“水北阁”的原楼。

25、据董沛后来回忆,徐时栋临终之时还牵着他的手,“语不及私(34)”地委托董沛完成自己十几年未竟的修志心愿。

26、在这部目录中徐时栋对子部道家与释家的传统排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7、⒄”而徐时栋对陈鱼门所购书籍“虽复丛残,然而慰情聊胜无也,故属君一问之。

28、草堂的焚毁,不仅使徐时栋的近几年苦心收藏的古籍五六万卷毁于一旦,而且他新写的“说经之作(23)”,亦“荡无所存。

29、宁波历代藏书楼按藏书量和社会影响来看,北宋以楼郁和陈谧为最;南宋以楼钥的“东楼”、史守之的“碧?”为最,开创了浙东私人藏书风气之先河;元以袁桷的“清容居”甲浙东;明初以丰坊的“万卷楼”居魁首,后数范钦的“天一阁”为第一,范大澈的“卧云山房”、陈朝辅的“四香居”、陆宝的“南轩”次之,而朱勋的“五岳轩”则以图书法物甲天下;清黄宗泰的“续抄堂”、万斯同的“寒松斋”、郑性的“二老阁”,全祖望的“双韭山房”、卢址的“抱经楼”、姚燮的“大梅山馆”、黄澄量的“五桂楼”、徐时栋的“烟屿楼”、蔡鸿鉴的“墨海楼”、董沛的“六一山房”等一批藏书楼,其藏书量均在五万卷至十万卷左右;后起于民国年间而较有影响的有张寿镛的“约园”、秦润卿的“抹云楼”、李庆城的“宣荫楼”、张之铭的“古欢室”、曹炳章的“集古阁”、孙家淮的“蜗寄庐”、朱鼎煦的“别宥斋”、冯贞群的“伏跗室”、林集虚的“藜照卢”、张季言的“樵斋”、马廉的“不登大雅之堂”、童保喧的“止园”、徐履廉的“夕可轩”等十多家,其藏书除传统古籍外,有的贮存许多说部戏文,有的收藏不少现代图书,有的已发展为专门学科藏书,有的已打破旧的封闭状态而乐于对外开放。

30、同年,徐时栋亲手编撰和刻印出版的家谱中已经看到有烟屿楼三个字。

31、吕时栋,云南省楚雄州彩印厂厂长。

32、徐时栋性急公好义,设义庄兴义学,修东津浮桥,建三桥?闸,遇事能断,以义行得胜。

33、至于迁到鄞哪里,徐时栋自言“吾徐自天台来鄞明楼,明楼之宅勿可考矣,其余大敦天封桥、新桥诸遗迹今尚存

34、可是有一点,徐时栋对搞迷信是极不赞成的,尤其是那些整天只知吃斋念佛的人更是讨厌。

35、聪明的是,徐时栋这次将藏书楼与住宅分开而建。

36、恰在此时栋奎接到张代理告急电话,原来当天报纸上刊出了栋奎负责在花安堂开发主题公园的假消息,济安李氏的人闻讯到TOP集团门前示威。徐时栋为了恢复以前写的文稿,还进行记忆性书写,好友周?曾对徐时栋说:“君自谓不能强记,然如前后蚱蜢篇凡三千言而亦皆追忆出之。

37、⑽”徐时栋继承了其父的藏书意愿,曾言:“钱氏敏求记载宋刷元抄甚多,秘不示人,奉为奇货。

38、《清朝野史大观?徐时栋偷头记》:“西夷吉利据宁波府……华人谓夷鬼子。

39、当时栋宇华丽,仅逊于王府,号称“东城之冠”。

40、然时过境迁,能保存下来的藏书楼已屈指可数,而徐时栋就独有两座,这对于宁波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很有贡献的。

41、沈时栋,清词人

42、其父生前未见任何更名记载,徐时栋21岁(即1834年)编制家谱时,好友徐孝墀给他作序时仍称恋湖书楼。

43、徐时栋一生酷爱藏书,历经坎坷,矢志不渝,仅藏书楼就有三座。

44、徐时栋常“惧书籍之散佚⒂”,为便于管理,在不同时期编制了各种藏书目录,如《新故书目录》、《烟屿楼书目》,还制订了严格的藏书管理条例??《烟屿楼藏书约》:“勿卷脑,勿折角,勿唾揭,勿爪伤,勿夹别纸,勿巧式装潢,勿率意涂抹,勿出示俗人,勿久假他人。

45、徐时栋生嘉庆十九年甲戍岁(1814)十一月二十五日,自小聪明颖慧,曾作《小少集》四卷,卒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十一月八日,享年60岁。

标签: 时栋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造句大全

本文标题: 时栋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26412.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