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黄绢幼妇:huáng juàn yòu fù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絶妙”二字的隐语。《镜花缘》第八十回:“古来如‘黄绢幼妇、外孙齏臼’,至今传为美谈,也不过取其显豁。”亦省称“ 黄绢 ”。 唐 白居易 《赋赋》:“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振金声於寰海,增纸价於京师。” 宋 王禹偁 《送晁监丞赴婺州关市之役》诗:“黄绢辞高位尚卑,白华行洁身犹困。” 清 钮琇 《觚賸·纫兰词》:“三 吴 词家,称 朱 陈 两检讨, 陈 以苍雄擅奇, 朱 以生新标雋,俱已誉高黄绢,价重乌丝。”
1、看到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感到很奇怪,不解其义,最后还是杨修破译了这个谜语,说答案便是“绝妙好词”。
2、听说大家要送自己一件黄绢幼妇的生日礼物“,老夫子”吓了一跳。
3、《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操读八字云:‘黄绢幼妇,外孙?臼。
4、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
5、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jī)臼”八字。
6、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
7、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
8、所以“黄绢幼妇,外孙齑(ji)臼”,谜底便是“绝妙好词”。
9、蔡邕闻讯来观,手摸碑文而读,阅后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隐“绝妙好辞”四字。
10、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jī)臼”八个字。
11、《文献通考?经籍五》:“夫使序《诗》之意,果不出於作《诗》之初,而皆为后人臆度之说,则比兴讽咏之词,其所为微婉幽深者,殆类东方朔‘声?尻高’之隐语,蔡邕‘黄绢幼妇’之?词,使后人各出其智以为猜料之工拙,恐非圣经诲人之意也。
12、看到曹娥碑上写的“黄绢幼妇外孙荠臼”他们先后独自猜出是“绝妙好辞”四个字。
13、传说曹操与杨修过曹娥碑下,见碑背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8字,甚是奇怪。
14、二年(公元185年),中郎蔡邕到曹娥庙摸碑后,在碑阴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的这块汉碑。
15、骑马同行,当路过曹娥碑时,他们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吗?
16、以后,这种风气更加盛行,西汉曹娥碑后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射“绝妙好辞”,即是“隐语”。
17、后蔡邕又题八字,曰‘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18、操读八字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19、黄绢幼妇,外孙齑臼”,隐“绝妙好辞”,凡爱好猜谜的读者都知道,这就是流传了近两千年的“曹娥碑隐语”。
20、至东汉末乃盛行,谓之‘离合体’,如蔡中郎书曹娥碑阴‘黄绢幼妇,外孙?臼’,杨修解之,谓‘绝妙好辞’四字也。
21、以后,这种风气更加盛行,西汉曹娥碑后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射“绝妙好辞”,即是“隐语”。后来左中郎将蔡邕寻访到此,已值暮夜,他手摸其文而读,之后题八字于墓碑背面:“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22、提到曹娥碑,就不得不提到杨修与曹操,当年曹操与杨修骑马同行,当路过曹娥碑时,他们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吗?
23、一个是关于解蔡邕题邯郸淳撰的曹娥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事。
24、曹操曾经率军从曹娥碑下经过,杨修跟着他,看见碑后题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25、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jī)臼(jiù)’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
26、后蔡邕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为一谜面,谜底为绝妙好辞)。
27、岂陈留未尝到上虞,而‘黄绢幼妇’即上虞之笔耶?
28、闻《曹娥碑》,蔡邕径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29、后来,人们便以“黄绢幼妇”或“绝妙好辞’作为文才高、诗词佳的赞语。
30、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蓥(jī)臼”八字。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