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坊刻:fāng k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坊间所刻;坊本。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又误取制举文之坊刻评论付之,西土人不别也,尽译之以归。” 清 邓显鹤 《<船山遗书目录>序》:“旧刊之本,类坊刻,且日久漫漶, 显鹤 病之。”

1、因此也不能把《英烈传》视为等闲坊刻小说。
2、随着出版业的商品化,大批通俗小说集被书坊刻印出版。
3、贞节坊既是研究儒家礼学的重要史料,又是建筑雕刻艺术的宝贵遗产。贞节坊刻于村西小山崖上这种摩刻山崖上的圣旨恩准贞节坊仅此一处。
4、一百宋、元、明的有些书坊刻本,刻售的戏曲小说,为了节省工时,降低成本,大量手写俗体。
5、四堡坊刻,始于邹学圣(字清泉,1523?1598年)。
6、清刻本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
7、殆坊刻陋本,必不出世懋之手。
8、解放后立石坊刻字“春申涧”。
9、今本八卷,盖坊刻所并。
10、後来又改编为《张子房归山诗选》?有明清坊刻本。
11、当时坊刻书中以浙江最好,称浙本,四川次之,称蜀本。
12、古籍版本学上所谓的建本,主要是指建宁府建阳县的坊刻本,即“建阳本”或“麻沙本”。
13、一百三重新审视福建坊刻本,对它做出公正的评价,还其真正的历史面目,进行正确的历史定位。
14、徽州刻书有坊刻、官刻、家刻和书院刻。
15、私宅、家塾刻书的性质,与书坊刻书不尽相同。
16、东牌坊刻着“德配天地”,西牌坊刻着“道冠古今“,字约有两尺见方大。
17、刻书家也就是旧时代的出版发行者,包括官刻、私刻和坊刻。
18、据方彦寿先生考证,宋代建阳坊刻有29家之多。
19、清严有禧《漱华随笔?五经中额》:“浮夸躁进之徒,剽窃拟题,购求坊刻,割截成篇,临时强记塞白。
20、此坊刻有100只形态各异的狮子,故名百狮坊。
21、高延第通过对当时社会的清醒观察,认为从事工、农、商者,“冒滥卤莽于其问者”,“十人中有一、二人”,而读书人却不是如此,一味钻营为官之道,士习糜烂,沈湎于八股文中,一旦求得一官半职,则忙于“网利”,“若夫所谓士者,吾惑焉,问其所业,自应试诗文外……无有也;问其所读,自坊刻《五经》《四书》外……无有也;以言乎立身,义利之不辨,是非之不知,贤不肖之不分。
22、在印刷史和版本学上分别将私人刻本称为家刻本、家塾本、坊刻本、书棚本等。
23、晏氏宋本,重加校正,较坊刻颇为近古。
24、两宋书坊刻书,以建安余氏和临安陈氏最为著名。
25、书坊是古代买书兼刻书的店铺,是一种具有商业性质的私人出版发行单位,由书坊刻印的书称为坊刻本、书坊本或书棚本。
26、上层横坊刻:“十八学士登瀛州图”。
27、盖坊刻改窜之本,不足取也。
28、此词前段第四、五句,坊刻或作[金丸惊落飞鸟],《词律》亦并作一句,引方千里和词证之,今按史达祖词[虚堂中,自回互],又一首[西风净,不放冷],陈允平词[林幽乐,多禽鸟],赵闻礼词[杨花扑,春云暖],钱应庚词[微微落,飞檐雨],俱作三字两句,则周词之作两句,是亦一体也。
29、晏氏宋本,重加校正,较坊刻颇为近古。其第四集人物,就坊刻补辑成编以续之。
30、本书除一般坊刻本外,另有徐大椿的评点本。
31、第恨史录坊刻,谬付佣书,罔识校?,犹仍鱼鲁,意甚?焉。
32、存闽建坊刻本,藏日本天理图书馆。
33、重新审视福建坊刻本,对它做出公正的评价,还其真正的历史面目,进行正确的历史定位。
34、明代北京的坊刻本并不多,但由于交通方便。
35、坊刻本在保存古代文献,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民间通俗文学的普及与发展;
36、坊刻误为吕洞宾词,非也。
37、官刻、私刻之外,还出现坊刻书。
38、离桥50米前建石坊,坊刻“双凤福地”。
39、虽以读史为名,而考其所引,实皆坊刻《凤洲纲鉴》也。
40、四堡坊刻的崛起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地理和人文历史因素。
41、后来坊刻,附以黄升《花庵词选》、周密《绝妙好辞》。受辛苦合成一个‘辞’(?)字:这就是‘绝妙好辞’。
42、明前期坊刻本除建本外也不算多。
43、这时期不论仿宋本、写刻本、方体字本一般都有内封面,多数是正面题书名卷数,背面题刊刻者或年月,不像明万历以来坊刻本的内封面具有广告性质。
44、禁书坊刻小说,令州县建学社讲孝经。
45、坊刻巾箱本与此相近。
46、《诗林正宗》等,颇受时人欢迎,是建本和坊刻的代表。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