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写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253
更新于

临写:lín xiě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摹写。《新唐书·儒学传中·王绍宗》:“ 吴 中 陆大夫 常以余比 虞君 ,以不临写故也。”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 米元章 有嗜古书画之癖,每见他人所藏,临写逼真。”《镜花缘》第八回:“姪女既不认得,又不知从何下笔,只好依样葫芦,细细临写。”★学习书法的入门方法之一。将字帖放于一旁,边看边写的方法,有移临、对临、背临三种。对于初学者得古人用笔意趣上,有很大的助益。

1、用笔俯仰反复,笔锋尖端锐利,时出贼毫、叉笔,既保留了照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摹临结合,显得自然生动,并具一定的“存真”的优点,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

2、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爱书法,尤其喜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写的《乐毅传》和米芾的《文赋》。

3、长於隶古,临写汉碑无虚日。

4、临写范帖局部,领会范帖字距与行距的安排规律,逐步体会范帖整体神韵。

5、因此在电脑荧幕前将它临写以领受加持。

6、此是其临写的第九通,在忠实原作的前提下,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因此较原贴更加平易近人,并揭示了褚书的特点、规律,为后学示范了临写的途径,真可谓是金针度人。

7、多出宋人之手,临写以意为之。

8、《洞天清禄集》对此进一步解释说,五代两宋时,画法逐渐复杂多变,尤其是水墨渲染的渗化效果,无法以“响拓”的勾摹方式复制,惟有以临写代替之。

9、临写,又门燕青道:「寡人忘卿姓氏。

10、曾临写过40多种碑帖,所临碑帖,均求其形神相似,曾被同仁誉为“以假乱真”作品。

11、1995年参加长安书法函授学习一年,1986年开始临写《勤礼碑》,并学《龙门二十品》、《曹全碑》、《张迁碑》,继而涉猪二王。

12、在选堂书廊中,就有他临写的北京故宫藏米芾行书一幅,还有黄山谷书杜诗行草一幅,而其它几幅行书张船山诗、《费隐黄蘖偈》、霜红龛五律《秋径》、许友宰诗《江岸》、龚野遗诗,则从明代黄道周、王觉斯、倪元璐中来,结体变化多端,沉着恣肆,富有奇气。

13、而后临写北魏《元怀墓志》、《张猛龙碑》、《史平公造像》。

14、作品临写的内容是《汝帖》当中“晋孝武皇帝”等魏晋人诸帖。

15、其后又临写“徐浩书府君碑”。

16、一贯从事边疆民族教育工作,大专文化,从小酷爱书画艺术,自幼习历代书家法贴,至今仍临写颜真卿《颜勤礼碑》、张旭《古诗四贴》、怀素《自叙贴》、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长征诗》等名贴,坚持学习不辍,擅长行草书体,1985-1987年在无锡书法专进行函授学习。

17、书法则临写过欧、苏、王、赵和《灵飞经》。

18、……(祝允明)靡不临写工绝,晚节变化出入,不可端倪。

19、我学书法,也曾不止一次地临写这个帖,也曾对这7个字的句逗感到困惑。

20、日常临写,心摹手追,浑思度外,可矫帖学习气之弊。

21、临帖就是要入帖,通过临摹,才可能逐步深入地认识临写的碑帖字的优缺点与长处。

22、晚年精篆隶,60岁后将汉隶名碑几乎临写殆遍,所以他的隶书笔法稳健,古拙沉雄。

23、长歌咏楚词,细赓和杜诗,闲临写羲之字。

24、书法则临写过欧、苏、王、赵和《灵飞经》。牵引魂灵飞上天。

25、见文皇真迹,使人气慑,不能临写。

26、自幼爱好书画,先后临写《乐毅论》、《兰亭序集》、《黄庭经》等历代名帖。

27、把临写黄宾虹山水画,作为日课,正如黄宾虹老人云:“何人摧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标签: 临写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临写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26481.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