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231
更新于

罢黜百家:bàchùbǎijiā基本解释: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详细解释: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罢黜百家」是指汉武帝时将非属儒家的博士一律罢黜,仅置五经博士而言。汉初的博士官包括各家各派的学者;文帝时,鲁地人士公孙臣因擅长「五德终始」学说而担任博士,贾谊以兼通诸子学术而被召为博士;景帝时,晁错长于申商刑名之学而被任命为博士。到了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指出,当时社会上学术思想纷歧,造成法制难以统一,人民缺乏明确的价值观,因而主张要统一学术,建议凡是不属于六经或孔子思想的学说都要加以限制。到了建九五年(公元前136),武帝正式下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博士官专置五经博士,其他均一律废除从此儒家遂成为汉代的官方学术,居于我国学术思想的主流逾两千年。--作者:张鍠焜

1、摘要以《史记》 、 《汉书》相关记载为据,分析儒学由边缘走向汉王朝政治又化中心的历史真相可以看出,董仲舒是在汉武帝已确认“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的前提背景下,才有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建言,是附议而非创议。

2、《天人三策与西汉中叶的官方学术??再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间问题》,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6期。

3、的“天人三策”中,提出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建议以儒家思想作封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就历史上所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氏重要的思想见于“天人三策”及《春秋繁露》中,前者主张儒家的德治理念,提出各项关于政治的及社会的设计;后者在哲学思想的发挥中,强调天人相感的宇宙论及历史观。

4、接下来笔者以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分水岭对中国古代的矜恤思想作以梳理和总结,然后从实体法与程序法两方面分析了矜恤主义在历代法律中的体现,进而通过对古代几个司法审判案例的分析论述了矜恤主义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

5、公元前134年亚圣董仲舒作《春秋繁露》、《天人三策》,提出天人感应、天不变道亦不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观点。

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盐铁专卖等举措,影响之深远何止一二千年?王莽改制,本拟挽救社会危机,却以轰轰烈烈始,以身败名裂终。

image.png

7、汉武帝时期,为了从理论上证明汉王朝的合法性,著名儒生董仲舒给武帝上《天人三策》,引发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

8、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

9、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周礼崇尚虚文,汉则罢黜百家而尊儒重道。

10、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不仅创建太学,而且也确立了汉代的选举制度。

11、这大约与对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背景,对司马迁的家学渊源以及对他游历通都大邑名山巨川经过、对各地的史迹及遗事采访等等描写不够充分有很大关系,而缺乏了对司马迁的博物洽闻和文化制约的描写,就不易充分表现他能够写成一部不朽著作的艰苦卓绝的精神和文章巨匠的能力,也不利于使司马迁的形象更加完整。

12、六在中国先秦社会的诸子百家争鸣时代,各种思想争锋交错,三教九流随着群雄神州逐鹿起伏跌宕,我心向往之!怎奈西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定于一尊,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

标签: 罢黜百家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造句大全

本文标题: 罢黜百家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26529.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