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龙团:lóngtuá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宋代贡茶名。饼状,上有龙纹,故称。宋张舜民《画墁录》卷一:“先丁晋公为福建转运使,始製为凤团,后又为龙团,贡不过四十饼,专拟上供,虽近臣之家,徒闻之而未尝见也。”元陈德和《落梅风·雪中十事·陶穀烹茶》曲:“龙团细,蟹眼肥,竹炉红小窗清致。”清吴伟业《新翻子夜歌》之四:“龙团与羊酪,相逢土风异。”2.盘龙纹饰。清昭槤《啸亭续录·朝服龙团》:“定制:惟皇上御服朝衣於腰阑下前后绣龙团各四,诸王以下皆用素缎数则,以为辨别。”★宋时专供皇帝饮用的上等茶。将茶制成圆饼状,上印龙凤图纹。也称为「龙凤茶」。
1、年间(1041?1048年),蔡襄创造小龙团以进,被旨仍岁贡之”(《熊蕃北苑贡茶录》)。清代词人李药客盛赞碧螺春:“谁摘碧天色,点人小龙团,太湖万顷水,渲染几经年。
2、为了攀权结贵,一批人便在贡茶上大作文章,就连大书法家、《茶录》作者蔡襄也为之折腰,为皇上精心监制小龙团。
3、北苑贡茶以龙凤图案的模具制作蒸青团茶,又称龙凤茶、龙团凤饼、建溪官茶等,先后有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龙团胜雪等几十个品种。宋熙宁四年(1071年)贾青为福建转运使,始制密云龙,二十饼重一斤,双袋装的叫双角团茶,“绯”包装为赏赐大臣,“黄盖”包装为御
4、他曾继丁谓献龙团茶后又造小龙团献给皇帝,深得皇帝赏识,于是以善于识茶、制茶名震朝野,所以皇帝经常问他一些建茶的问题。
5、其中“龙团”、“小团月”即为普洱七子饼茶。
6、龙团珠茉莉花茶产于福建福州。
7、独具匠心的是苏东坡,他把龙团凤饼中的小凤茶比作环和?。
8、小龙团茶中,最精绝的称为“密云龙”,
9、到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依皇意又创制了密云龙,比小龙团更佳,以双袋盛之,谓之双角龙团;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8年),又创瑞云翔龙;至宋徽宗大观(1107-1110年)初,皇帝赵佶在其《大观茶论》中大力推举白茶为第一极品,遂又创出三种细芽(御菀玉芽、万寿龙芽、无比寿芽);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福建转运使郑可简别出心裁,造茶献媚,创制银线水芽。宋代是北苑鼎盛时期,据《中国茶叶大辞典》建茶条记有:北苑茶(北苑贡茶)壑源茶曾坑佛?茶沙溪茶洪井茶龙凤茶(龙团凤饼)大团(团茶)大龙大凤小龙(小龙团)小凤(小凤团)石乳白乳密云龙瑞云翔龙御苑玉芽万寿龙芽上品栋芽新收栋芽玉华龙苑报春兴国岩栋芽兴国岩小龙兴国岩小凤栋芽无比寿芽龙团胜雪试新?贡新?上林第一乙液清供承平雅玩龙凤英华玉除清尝启沃承恩玉叶长春雪英千金玉清庆云无缰寿比兴国岩?香口焙?南山应瑞京铤白茶云叶万春银叶金钱宜年宝玉长寿玉圭蜀葵太平嘉瑞琼琳毓粹浴雪呈祥壑源佳品?谷先春寿岩却胜延年石乳春风髓叶家白王家白火前(明前)绿饼散末社前龙茶(龙团)玉蝉膏小团先春龙苑报春雨前绿饼散茶上品龙茶细色茶建安石崖白清风使银钱水芽耐重儿生栋芽共计80种茶品。
10、程垓《朝中措?汤词》云:“龙团分罢觉芳滋。
11、那时临海产团茶、饼茶,还制乳茶、龙团茶。
12、贡期迫在眉睫,罗千总惶恐至极地呈上褐色的龙团......。
13、《明史?食货志?茶法》云:“福建建宁所贡最为上品,有探春、先春、次春、紫笋及荐新等号,旧皆采而研之,压以银板为大小龙团,太祖以其劳民罢造,惟令采茶芽以进”。
14、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至七年(1074)五月之间,来无锡曾作《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诗中“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之浪漫诗句,却独具品泉妙韵,诗人似乎比喻自己已羽化成仙,身携皓月,从天外飞来,与惠山钱道人共品这连浩瀚苍穹也已闻名的人间第二泉。
15、是不是这片“桐君云山探雀舌,富春碧水煮龙团”的神奇山水,已彻底吸引住了他们,让“吾之于茶者,性命之交也”(清?杜?《茶丘铭》)的文人魂系梦牵于桐庐,蹀躞流连,一步三回,千百年不息?
16、在这古老的茶乡,曾流传着“桐庐云山探雀舌,富春碧水煮龙团”;“君山凝成云雾质,仙庐飘出万里香”之联语,把爱慕桐庐山水之意寓于茶情之中,引人冥思遐想。
17、龙凤团,又名小龙团。
19、清海州知州唐仲冕也把它当作茶王“龙团风饼。
20、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21、小龙团茶中,最精绝的称为“密云龙”,用黄袋子包装,专供皇帝享用。
22、结业后,任阳新赤卫军金龙团营党代表。那些禅达城里的女人也有龙团座的相好。
23、明陈铎《醉花阴?冬怨》套曲:“试龙团,烹凤爪,唤家僮旋扫琼瑶。
24、(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
25、尚铁龙团队的实力又增强了。
27、《武夷纪要》:“宋元时有北苑龙团之贡,遂编徭役,名日茶户。
28、蔡襄以督造小龙团茶和撰写《茶录》一书而闻名于世。
29、到明代,大皇帝为了改革奢靡之风,便取消龙团凤饼,点茶改为如今的冲泡茶。
30、(998??1003)初,丁谓造“大龙团”进贡皇室,其品质较龙凤团茶更为精良。
31、细色五纲的品名分别是:第一纲为“龙焙贡新”,为最早上品,开焙十天就“急驰”入贡到京城;第二纲为“龙焙试新”,欧阳修诗“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指的就是“贡新”、“试新”这一类最早入贡的细色茶;第三纲有15个品名,叫龙团胜雪、白茶、御苑玉芽、万寿龙芽、上林第一、乙夜清供、承平雅玩、龙凤英华、玉除清尝、启沃承恩、雪英、云叶、蜀葵、金钱、寸金;第四纲有13个品名,称为龙团胜雪(与第三纲的?形不同)、无比寿芽、万春银芽、宜年宝玉、玉清庆云、无疆寿龙、玉叶长春、瑞云翔龙、长寿玉圭、兴国岩?、香口焙?厂上品拣芽、新收拣芽;第五纲有6个品名,称太平嘉瑞、龙苑报春、南山应瑞、兴国岩拣芽、兴国岩小龙、兴国岩小凤。
32、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建州岁贡大龙凤团茶各二斤,以八饼为一斤,仁宗时蔡君谟知建州,始别择茶之精者为小龙团十斤以献,斤为十饼。
33、酒罢悠扬醉兴,茶烹唤起醒魂。却嫌仙剂点甘辛。冲破龙团气韵。金鼎清泉乍泻,香沈微惜芳薰。玉人歌断恨轻分。欢意厌厌未尽。
34、春雷催茁仙岩笋,雀舌龙团区次分。
35、玉的比喻,既描绘了龙团凤饼的形状,也显示了它的质优和珍贵。
36、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
37、而这样一说,密云龙团的名气反而更大了!
38、这两首诗意脉连贯,充分反映了诗人“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力未免更留连”(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的情意。
39、研碾之后进行压片去膏,即所谓“压以银板为大小龙团”。
40、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赞:“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41、初雨过,龙团细碾,雪乳浮瓯。
42、箭蟒用织有隐花纹的绉绸制作,身上绣六个龙团。
44、再后的贾青更是又创制密云龙茶,其云纹细密更精绝于小龙团。
45、明毛子晋《海岳志林?黄实师遗小龙团》:“索?中,一无所有,独得小龙团二饼,亟遣人遗之。
46、正月,金正喜造访阮元,阮元以为“非常英物”,延请他至泰华双碑之馆,以稀代名茶龙团胜雪款待,并观赏了《华山庙碑》及《唐贞观造像铜碑》等。
47、欧阳永叔闻君谟进小龙团,惊叹曰:‘君谟士人也,何至作此事耶!
48、清人俞樾在《今人瀹茗之法起于明初》一文中说:“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云:‘国初四方贡茶,以建宁阳羡为上,犹仍宋制,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
49、以象征事实或吉祥文字而得名的有:龙凤茶、龙团茶、雀舌茶、碧螺春、寿眉茶、铁观音等。在龙凤茶楼里,周星驰并不是主角,只是一个插科打诨的地头蛇垃圾驰,一个扛把子的地痞流氓。
50、民国初置黄龙团区。
51、结业后,任阳新赤卫军金龙团营党代表。
52、这密云龙团的产量极少,只能在宗庙祭祀的时候用上一些,哪有多余的赐给近臣?
53、郑可简就是用这“旷古未闻”的“银丝水芽”精制出了这款新茶,因其茶品色白如雪,故名为“龙园胜雪”(也有文献称“龙团胜雪”)。
54、文中对蔡襄在发展北苑御园茶过程有较为详细而客观的记载,这里肯定蔡襄负责监制北苑之茶制作精巧,形质至极,呼声最高还是“小龙团”的“密云龙”和“瑞云翔龙”。
55、宋李子仪《满庭芳?有碾龙团为供求诗者作长短句报之》词:“新秋初雨过,龙团细碾,雪乳浮瓯。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