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65
更新于

六艺:liù yì 基本解释:(1) [the classical six arts (propriety,music,archery,riding,writing,arithematic)]∶儒家所谓的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才艺 (2) [various Confucian classics]∶古代称《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经书。也泛指各种经书(3) [six styles of calligraphy in ancient China]∶王莽时六种字体。即古文(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详细解释:1. 古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三国 吴 韦曜 《博奕论》:“伎非六艺,用非经国,立身者不阶其术,徵选者不由其道。”2. 亦作“ 六蓺 ”。指儒家的“六经”,即《礼》、《乐》、《书》、《诗》、《易》、《春秋》。《史记·滑稽列传》:“ 孔子 曰:‘六蓺於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六蓺备研,八索必该,斯则富矣。” 明 顾绛 《述古》诗:“六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总角之年,研精六蓺。”★◎ 六艺 liùyì(1) [the classical six arts (propriety,music,archery,riding,writing,arithematic)]∶儒家所谓的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才艺 (2) [various Confucian classics]∶古代称《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经书。也泛指各种经书(3) [six styles of calligraphy in ancient China]∶王莽时六种字体。即古文(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  「六艺」的内涵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知能,是周代教育的主要内容;另一指〔易〕、〔书〕、〔诗〕、〔礼〕、〔乐〕和〔春秋〕等六种经典及其相关训传的总称,是汉代以后的说法。  据〔周礼.地官〕大司徒掌教化百姓,而师氏主教贵族子弟,二者的教育内容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所习六艺,是指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御)、六书、九数。其内容:礼是指各种制度、礼仪、规范和习俗;乐指诗歌、音乐和舞蹈;射指射箭的技法和射礼的礼节与道理;御是指骑马作战之类的军事体育;书指文字与文书学习;数指算术。这些是周代教育的基本内容。  西周学校设有国学与乡学,国学中的六艺包括:1.五礼:即吉、凶、宾、军、嘉等。2.六乐:即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3.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等。4.五驭(御):即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等五种驭车方法。5.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是文字声音义理之总汇。6.九数:即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等。乡学课程中亦有六艺,为乡三物之一,包括:1.礼:周朝重视礼,其内容贯通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亦包含国学中的五礼。2.乐:周朝将礼与乐视为同样重要,以乐陶冶情操。其内容与国学之六乐相同。3.射:射在一般平民而言,即为乡射。乡射在乡饮酒后,配合音乐节奏,以弓射的为礼。射不仅锻练体魄,且有观人德行之效果,为我国古代男子最重要之普通教养。盖射者必先心正体直,然后中的,故可观人之德行。4.御:御为六艺之最下者,但古代御与射并重此外御亦含有道德情操的陶冶作用。5.书:古有八岁入小学,保氏先教以六书。六书的内容与国学的内容相同,皆在传授文字声音义理。6.数:数即算术、数学之义。数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所以在国学与乡学中皆讲授数。--作者:张鍠焜 ★古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指礼、乐、射、御、书、数。《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儒家的六经。指《诗》、《书》、《易》、《礼》、《乐》、《春秋》。唐.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1、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余,士学于百家之后,言道德者矜高远而遗世

2、章炳麟《?书?订孔》:“异时老墨诸公,不降志於删定六艺,而孔氏擅其威。

3、君讳寿,字仲吾,其先[盖晋]大夫张[老](盛德之裔,世载□勋,遵帅纪律,不忝厥绪,为冠带理义之宗,君)孝友恭懿,明允笃信,[敦悦]经[雅],习父[东](光君业,兼综六艺,博物多识,略涉传记,矫取其

4、六艺术中的新形式是边缘形式的正典化创造的。

5、【宾馆周边信息】:-距离孔府、孔庙200米,步行约3分钟;-距离颜庙1公里,步行约15分钟;-距离孔林2公里,乘坐出租车约10分钟;-距离六艺城2.3公里,乘坐出租车约15分钟。

6、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7、望其项背”出自清代汪琬的《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8、26岁时,始知程朱理学之学旨,34岁“因司周公之六德、六行、六艺,孔子之四教,正学;静坐读书,乃程朱王为禅学、俗学所浸淫,非正务也”。

9、’晁无咎编《续楚辞》谓此诗具六艺?书之余味。

10、马一浮不认同诸子百家出于王官之学的说法,他认为,由于学习六艺者各有所偏重,往熟悉的方面一路,于是都仅得六艺之一二,不及其余,因此形成各有得失的诸子百家。

11、身通六艺,以诗礼化被西垂。

12、王莽改制时,始称《周官》为《周礼》,根据《周礼》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专念稽古之事”,如班固所揭露的:“莽诵六艺以文奸言”。

13、一百六在孔子故居感悟其朴素的生平,去孔子研究院体味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游论语碑苑领略国粹艺术,到六艺城里体会修习“六艺”的乐趣……

14、一百五但自幼潜心六艺、文才出众的晏几道,却为人性格孤傲耿介,鄙视功名富贵,厌恶仕途浑浊,不愿意和达官显贵交往。

15、巴金先生在《孔老二罪恶的一生》一文中告诉读者:“从十五岁起,孔老二就下死劲学习周朝奴隶制的典章制度,学习奴隶主贵族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梦想将来出人头地,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16、作登歌,正予乐,博贯六艺,不舍昼夜。

17、甲部记六艺及小学,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丙部有史记、皇览簿、杂事,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

18、明帝下诏,说他“耽怀道德,服膺六艺。

19、瓯北六艺历经风雨四载,不断成长。

20、春秋时荣旗(古字作?),字子祺,生于周景王三年(公元前542年),小孔子九岁,早年到洙水、泗河跟孔子学习,精通六艺,帮助孔子删《诗》、赞《易》、序《书》、定《礼》,“共维斯道于不坠,名列(孔子)七十二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中”。)春秋时荣旗(古字作祈),字子祺,生于周景王三年(公元前542年),小孔子九岁,早年到洙水、泗河跟孔子学习,精通六艺,帮助孔子删《诗》、赞《易》、序《书》、定《礼》,“共维斯道于不坠,名列(孔子)七十二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中”。

21、用桐城学者肖穆在《女士德卿传》中赞扬王贞仪的话来概括,就是“兼资文武,六艺旁通,博而能精”。

22、纵观整个儒学史,司马迁的写作始终围绕着两个重点:儒学与六艺的关系;儒学在各个时代的不同遭遇。

23、明清时期,“科第甲于长沙,六艺亢于九府”。

24、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25、信黄唐之遗迹,为六艺之范先,籀篆盖其子孙,隶草乃其曾玄

26、受业”“解惑”,都与此有关:“业”即“道之文”,指以“六艺经传”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而“解惑”也是为了“明道”。

27、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28、孙希旦集解:书、计,即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也。

29、先生痛时人治学,竞趋诡异,不轨于正,言经学尤多谬妄,为《六艺后论》二卷以针砭之。

30、六艺术家的妙手可以在薄如纸的蛋壳上雕刻出如此美轮美奂的图案,你,能想象到吗?

31、戮杀105狐岐六艺之一,以无尽的霸气发动逆天的袭击。

32、2000年10月6日,沈阳铁氏六艺堂在沈阳南清真寺举行千禧之年缅怀先祖圆经盛会,常德鼎石堂族亲代表本知、二十世光林、廿一世明正和明学专程参加

33、宋欧阳修《赴集禧宫祈雪追忆从先皇驾幸泫然有感》诗:“琳阙??倚瑞烟,忆陪游豫入新年。游豫不以苑沼,偃息毕于仁义,驰骋极于六艺,观巍巍之隆,鉴二代之文,仰味羲农,俯寻周孔。

34、六艺之遗不绝如带矣(1)。

35、民国初,邑人陈石桥、叶峡隐相继在此办“六艺学校”。

36、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3.卷轴中此外诸种经脉修习之法甚多,皆是取人内力的法门,段誉虽然自语宽解,总觉习之有违本性,单是贪多务得,便非好事,当下暂不理会。

37、六艺经传”一词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马谈之言:“夫儒者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38、第三部分,介绍了朱熹书院教学的主要内容,指出朱熹书院教学的内容属大学教育内容,它不仅包括《四书》 、 《五经》 ,还包括“六艺”之教,把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军旅、刑罚等都做为书院教学的内容。

39、已擅长“游情六艺”。

40、刘向等数家,使《汉书?艺文志》真正成为记录上古到西汉的图书的完整目录;他还对《七略》中归类不当的地方进行了调整,如《司马法》原入兵书略兵权谋类,班固则改归六艺略礼类,《伊尹》、《太公》、《管子》、《蒯通》、《孙卿子》等原既入诸子略,又入兵书略,班固则全部移入诸子类,这就使图书归类更准确更科学了。

41、此外,他还应邀为山东会堂创作了国画《泉城夏晖》,为山东曲阜国铁大酒店创作并绘制了大型壁画《孔子六艺??古乐舞》,为泰安铁道宾馆创作了油画《泰山览胜》,为济南铁路分局创作了国画《前程万里图》等。

42、北齐《郑子尚墓志》:“周旋六艺,脂粉八能。

43、幼颖悟,涉猎六艺,初拜县令,万岁通天年,补龙州司马,长安中,授朝散郎,旋授爱州牧,出言无二、法惟画一、权豪丧胆、奸吏亡魂恭俭去奢、恩威互立,神龙中,仍任爱州,景云岁,改任玉林牧,每一改职,必留去思,开元初,授朝议郎新州刺史,俄迁封州刺史,莅郡逾年,染时疾逝,寿五十六岁。

4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45、韩愈的学生记下了他学习的情况,说:“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46、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韬古今于胸怀,包道德之机要。

47、十碗八”与“九碗六”两者数字之来由,是取“十全俱足”、“十全十美”;“九如三祝”、“九世同居”;“八仙”、“八骏”、“八斗才高”、“八抬八托”与“六顺”、“六艺”、“六部”、“六经”等一类吉兆与有关富贵荣华之谚语、名词之意义,以象征家庭旺盛,子姓蕃昌;其来有由,不谓无因也。

48、以六个木铎排成环形,象征传承六艺之学,以培养完整的人才。

49、当时官学的内容,据《周礼?地官》记载有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50、七经为《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论语》和《孝经》,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51、为六艺之范先,籀篆盖其子孙,隶草乃其曾玄。

52、《六艺》、经传和诸子百家无不通习,擅长书法,善于词章。

53、的影响,习文练武,六艺精熟。

54、乐经亡而六艺不完,乐府之官废,而四始六义之遗,荡焉泯焉。

55、这一标题的写作始终围绕着两个重点:一、儒学与六艺的关系;二、儒学在各个时代的不同遭遇。

56、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其称引比何尝不托于六艺,夫孰知其误人家国壹至此哉!阳湖孙季逑先生,刺取《大典》及诸书所引比缉,复为十卷,于姓氏之学,真有兴灭继绝之功。

57、《文赋》:“倾?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image.png

58、试以六艺征之,周易为伏牺至文王之史,尚书为尧舜至秦穆之史,诗为汤武至陈灵之史,春秋为东周至鲁哀之史,礼乐为统贯二帝三王之史。

59、反对当时心学“学惟无觉,一觉即无余蕴,,九容、九思、四教、六艺皆桎梏也”之说,认为:“九容不修,是无身也;九思不慎,是无心也。

60、《后汉书?张衡传》:“且河洛六艺,篇录已定,后人皮傅,无所容篡。

61、晋荀勖将群书分为四部:六艺?小学为甲部;诸子?兵书?术数为乙部;历史记载和杂着为丙部;诗赋?图赞?《汲冢书》为丁部。

62、此种学问,仅艺文志附入六艺。

63、当时官学的内容,据《周礼?地官》记载有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除轨道交通外,本轮城市总规还规划“一环五射”12条快速公交线路(BRT),总长度达180公里,同样

64、郑康成《六艺论》云:“遂人後?六纪九十一代至伏羲,始作十二言之教”,方叔机注云:“九头一、五龙五、摄提七十二、合雒三、连逋六、叙命四,凡九十有一”,如郑所言则十纪皆在遂人之後,而四纪又在伏羲之後,非也。

65、予心识其言,意将涉猎书记,入六艺之囿而毕游之。

标签: 六艺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六艺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28180.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