桴鼓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97
更新于

桴鼓:fú g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鼓槌与鼓。比喻相应迅速。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三·炎帝》:“教化兴行,应如桴鼓。” 明 张居正 《葬地论》:“世言葬地能作人祸福,谓葬得吉壤,家必兴隆,得恶地,家必衰替,若影响桴鼓之符应者,悉妄也。” 清 王韬 《上当路论时务书》:“人心之机器,速於影响;一国之鑪锤,捷於桴鼓。是在为上者善用之耳。”参见桴鼓相应 ”。2. 指战鼓。《史记·田叔列传》:“ 田仁 对曰:‘提桴鼓立军门,使士大夫乐死战鬭, 仁 不及 任安 。’” 唐 刘禹锡 《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把笳声桴鼓相呼唤,令羣丑抱头窜。”3. 指警鼓。用于报警告急。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由此桴鼓希鸣,世无偷盗。” 唐 崔日用 《饯唐永昌》诗:“ 洛阳 桴鼓今不鸣,朝野咸推重太平。” 康有为 《公民自治篇》:“故即有循吏,至于桴鼓不鸣,庞吠无警,餘粮栖亩,讼狱少囚,则以为治效之至矣。”4. 乐鼓的一种。《文献通考·乐考九》:“桴鼓, 唐 燕乐有之,今太常鐃吹前部用之。”★战鼓。古代作战以桴击鼓进军。《后汉书.卷四一.第五伦传》:「贼闻皆惮之,桴鼓不鸣。」唐.刘禹鍚〈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鼓槌与鼓。比喻相应。语本《韩非子.功名》:「至治之国,君若桴,臣若鼓。」

1、*弯与内地革命运动的关系,打从明末以后就十分密切,其间相激相荡,桴鼓相应断。

2、参见“桴鼓相应”。

3、臣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而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桴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知勇焉,弗若也。

4、为将执桴鼓,则有必死之义,志守则有不假器之义,死必得所,义在不苟。

5、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11),获匪其丑(12)。《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桴鼓一震,而元凶折首。

image.png

6、*弯与内地革命运动的关系,打从明末以后就十分密切,其间相激相荡,桴鼓相应。

7、尊经治验难治性的水肿、臌胀、中风、脱疽、血崩等疑难重症均得心应手,取得桴鼓相应的效果。

8、作品以一种大开大阖的结构,急管繁弦的叙事,把小人物的爱情故事藏匿于大家族的命运沉浮,历史中的人物,祖辈们的爱情,交织融合,桴鼓相应,如同一轴徐徐展开的壮美画卷,让人从中领略到一中久违了的“南方风情”。

9、施工号令一下,施工人员如桴鼓相应,各自投入了紧张的战斗。 

10、与人言,恂恂(5)若儒生;及提桴鼓立军门,勇气百倍,战无不克者。

11、今天,市场风云变幻,“北方”桴鼓相应,成了特区人心目中一颗冉冉升起的“北方星”!

12、一百五*弯与内地革命运动的关系,打从明末以后就十分密切,其间相激相荡,桴鼓相应断。

13、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

14、政府步步紧逼上海《文汇报》就范,报社负责人中就有人提议香港创一新刊,这样可以桴鼓相应,互为犄角,使当局不敢轻易下手;一旦报馆真的被封,大家可以转移到香港。

15、明?张居正《葬地论》:“世言葬地能作人祸福,谓葬得吉壤,家必兴隆,得恶地,家必衰替,若影响桴鼓之符应者,悉妄也”。

16、临床上顾乃强以此法治疗阑尾脓肿,常获桴鼓之效。

17、田大司马上疏为龙膺请功,疏书说:“龙膺以文士躬授甲胄,与臣并立于矢石桴鼓间。

image.png

18、上述种种,固然与当时思想界儒、佛、道合流的趋势桴鼓相应,但也与朝廷祀典、礼仪的含混不清乃至失察有关。

19、虽然“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必须“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才能达到,但治疗方法上,也有探讨的必要。

20、在密切配合的情况下,报纸的副刊可以与其正刊桴鼓相应,相辅相成以其自身的特点,配合正刊完成报道任务和舆论导向任务,实现办报人的办报目的。

21、《解嘲》:“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22、施工号令一下,施工人员如桴鼓相应,各自投入了紧张的战斗。

23、布雷乔夫和王志冲的结合,可谓是桴鼓相应,相得益彰。

24、宫省无复守卫,荒馑日甚,殿内死人交横,府寺营署并掘堑自守,盗贼公行,桴鼓之音不绝。

25、何为一旦举旌璟,援桴鼓,而北面相抗者,何哉?实以畏惧危亡,恐招祸害,捐躯非义,身名两灭故耳。

26、纵横河湟间,动辄提桴鼓。

27、当然,《虞初新志》之所以能做到选篇以“文集为多”,也是与时代的文学风气互为桴鼓之应的。

28、太仓张溥、苏州杨廷权等继承东林的流风余韵,聚集各方名士,组织复社,纠弹时政,主持清议;允彝也和同郡陈子龙、徐孚远、何刚等创立几社,砥砺名节,指摘朝政,和复社桴鼓相应,声息相通,很得海内人望。

29、台湾与内地革命运动的关系,打从明末以后就十分密切,其间相激相荡,桴鼓相应。

30、巽者随其阳,桴鼓相应也。

31、郭沫若曾赞扬说:“这些团体和三厅的工作是能桴鼓相应的,三厅的几次扩大宣传,被称为在武汉‘轰轰烈烈’过来的,事实上?多半就靠着这些团体和青年的热烈响应与支持。

标签: 桴鼓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桴鼓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28302.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