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下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69
更新于

厨下:chú xià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厨房。《晋书·卫恒传》:“ 恒 还经厨下,收入正食,因而遇害。” 唐 王建 《新嫁娘》诗:“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水浒传》第十五回:“ 阮小七 宰了鷄,叫阿嫂同讨的小猴子在厨下安排。”

1、从炎帝“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

2、至唐代出现所谓羹汤,如王建的诗《新嫁娘》,其中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之句。

3、唐代诗人王建写过一首《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4、三日入厨下,洗手作?汤,不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5、南朝沈约《宋书?萧思话传》:“萧思话初在青州,常所用铜斗,覆在药厨下。

6、僧徒急忙将其赶下座来,随即罢免了他的堂任,叫他厨下干活。

7、阶前八星名八谷,厨下五个天?宿。

8、搬了盏碟自向厨下去了。

9、是个好例子,很有点“三日入厨下”的风情,耐人寻味。

10、惟此际朱镜宙出世心切,不久辞职,赴南华寺随侍虚云老和尚,穿圆领衣,与僧众同操作,吃饭时入厨下与饭头僧同食,俨然一苦行僧矣。

11、东晋南朝君臣偏安江南,耽于逸乐,以声色财货之追求消磨时日,而饮食之奢侈亦臻极致,如东晋宰相谢安,"肴馔亦屡费百金";南朝宋刘穆之"食必方丈,且辄为十人馔";梁朝大臣朱异"厨下珍馐腐烂,每月常弃十数车"。

12、张顺悄悄开了房门,折到厨下,见一把厨刀,油晃晃放在灶上;看这虔婆倒在侧首板凳上。

13、回到香积厨下看时,锅也没了,灶头都塌损。

14、一直以为,在外我是顶梁柱;回到家里,才发现你就是天。忙忙碌碌,不知疲倦;厅上厨下,没有清闲。127爱妻日,老婆,你辛苦了!

15、湘裙卸妆入厨下,刀砧盈耳矣。

16、‘我自作乐耍子,不直得便当真起来!好不识人敬重!’搬了盏碟自向厨下去了。

image.png

17、天明,鸨儿叫厨下摆酒煮汤,自进香房,追红讨喜叫一声:“王姐夫,可喜可喜。

18、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19、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日就要到厨下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这菜一定是鱼,取“富贵有余”的意思。

20、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21、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抒发了诗人对朝代更迭的感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表现了士子在科举中胜出的欢欣;“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展示的是传统礼仪的侧面;“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描述的是古代的战争……三五个字,一两联句,几千年的朝代沿革、典章制度、文化科技、外交军事,点点滴滴都在其中。

22、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水莽草》:“女便入厨下,代母执炊,供翁媪。

23、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

24、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25、三日入厨下”直赋其事,同时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

26、近读唐诗,其中有首“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的五言诗,读罢令人回味无穷。所以,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尝”,不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体的环境、场所,一一紧紧相扣。

27、厨下一面安排斋食。

28、那首描写新嫁娘的诗,便是重点围绕其下得厨房而作,“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

29、华盖并杠十六星,杠作柄象华盖形,盖上连连九个星,名曰传舍如连丁,垣外左右各六珠,右是内阶左天厨,阶前八星名八谷,厨下五个天?宿。向家村地处两条山清水锈的小半岛,有象鼻子,落水孔,冉一洞,出水洞,八谷庙,三棵大神树《也称古树》,七十一洞,竹树林,有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等。

30、更有“鱼瓮图”名画,成于抗日战争中,画中墙上挂鱼,底下立一未开封的酒坛,将对日寇的满腔义愤融于画面,齐白石见了会意,欣然握笔在画上题诗:“厨下有鱼皆不炊,堂前有酒未曾开,与君不饮何时饮,李白刘伶安在哉”。

31、所谓习惯者,非必写字、读书,然后谓之教育也。扫地亦有教育,揩台亦有教育,入厨下烧饭亦有教育。总之,一举一动,一哭一笑,无不有教育。

32、黄昏,丫环林聪引高机至厨下用饭,又遵小姐安排暗藏哑谜于菜肴之中。

33、至厨下,见二妇操刀砧于中,俱绀帔而绿缘之,呼我以嫂。

34、女便入厨下,代母执炊供客。

35、唐代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的描述。

36、盈郎曰:小君在此,奴与苍头饭于香积厨下。

37、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标签: 厨下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厨下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28448.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