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白虎观:báihǔguā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汉宫观名。在未央宫中。《后汉书·章帝纪》:“﹝建初四年十一月壬戌﹞於是下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议奏》。”清曹寅《哭东山修撰》诗:“辉煌白虎观,灭没青藜枝。”清昭槤《啸亭续录·石经》:“汉灵帝时,立‘五经’石碑於白虎观,蔡邕等为之校刊。”

1、肃宗集诸儒于白虎观,恭特以经明得召,与其议。
2、春秋时,有雉门两观,西汉初,有东观、白虎观。
3、十一月?白虎观会议。
4、白虎观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
5、会集洛阳北宫的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
6、邺在东,晋阳在西,故首句云然,兼取汉世苍龙阙白虎观之名矣。
7、同异于北宫白虎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承制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帝亲称制临决。
8、东汉章帝时,古文学者贾逵与今文博士李育,就《左传》与《公羊传》经义问题,在著名的“白虎观会议”上展开了辩论。
9、建初四年(79)章帝亲自在白虎观大会诸儒,审议“五经”异同,并命班固将讨论结果编成《白虎通议》一书,作为官方典籍公布。
10、到了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把西汉宣帝、东汉光武的法典和国教更加系统化,这就是所谓的“白虎观会议”。
11、这在“白虎观会议”以后,尤其显得突出。
12、白虎观会议的参加者?绝大多数是今文经学家?讨论的都是今文经学的问题。
13、召集名儒讲经于石渠阁,汉章帝召集名儒讲经于白虎观,此时为侍讲之始,有讲郎之称。甘露三年(前51)三月,宣帝诏命诸儒讲论五经异同于石渠阁(长安未央宫殿北藏书处)。
14、飞来石:它不知从何而来,位于古寺后面,奇特的是横卧于孤峰之颠,好似卧龙抬头,又似白虎观光,真可谓一道奇观。
15、另有《白虎观疏证》、《说文谐声孳生述》、《句溪杂著》等。

16、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皇帝亲自主持和召集当时著名的博士、儒生在白虎观讨论五经之同异。
17、召集名儒讲经于石渠阁,汉章帝召集名儒讲经于白虎观,此时为侍讲之始,有讲郎之称。
18、清曹寅《哭东山修撰》诗:“辉煌白虎观,灭没青藜枝。
19、汉章帝元年(公元76年),亦曾召贾逵与诸儒讲学北宫白虎观。
20、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提出问题?侍中淳于恭把诸儒的解答上奏?章帝亲临白虎观?以诏制作出裁决。
21、79年建初四年?十一月,白虎观会议。
22、官亭、白虎观、龙王庙、灵官府、关帝庙、文昌庙、奶奶庙、纯阳宫、碧霞宫等庙宇建筑,悬空寺更为恒山第一奇观。孔颖达以前共有三次,一是西汉宣帝有石渠阁大会,二是东汉章帝有白虎观之议,三是东汉末郑玄不讲家法,遍注群经。
23、因辩论地点在白虎观而得名。
24、汉宣帝召集名儒讲经于石渠阁,汉章帝召集名儒讲经于白虎观,此时为侍讲之始,有讲郎之称。
25、建初四年(79)帝诏诸王、诸儒集合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令班固撰集其事,纂成《白虎通义》。
26、据《后汉书.丁鸿传》及《东观汉纪》记载?参加白虎观会议的?有广平王刘羡?太常楼望?少府成封?屯骑校尉桓郁?侍中丁鸿?卫士令贾逵?玄武司马班固?校书郎杨终等。
27、第一部分阐述了白虎观会议与《白虎通义》产生的思想背景。
28、清昭连《啸亭续录?石经》:“汉灵帝时,立‘五经’石碑於白虎观,蔡邕等为之校刊。
29、《后汉书?儒林传下?李育》:“?建初?四年,诏与诸儒论五经於白虎观,育以《公羊》义难贾逵,往返皆有理证,最为通儒。
30、建初四年,章帝效法西汉宣帝石渠阁故事,在白虎观召集当代名儒讨论五经同异,并亲自裁决。
31、(白虎观会议)东汉时,由于对“五经”解说所持态度以及解经者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倾向不同,因而有今文、古文之争。
32、会终坐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得与于白虎观焉。
33、弟子有数千人,很受章帝器重,曾与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的同异。公元79年,召百官、诸儒会于白虎观,讲议五经异同,持续两月之久。
34、章帝召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名儒在北宫白虎观论五经,鸿论述最精,世称“殿中无双”,擢为校书。
35、诸儒在白虎观论五经同异,他专掌疑难答问。
36、这样一连数月,问题才得以解决,这就是白虎观奏议。
37、于是,章帝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集会白虎观,讲义五经同异。
38、白虎观议经时执掌应对难问。
39、章帝更亲赴阙里祭祀孔子,又召集当时名儒,群会於京师的白虎观,讨论诸经的异同,故学术风气一时大盛。
40、经过多年酝酿?章帝刘?于建初四年(公元79)乃诏令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于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
41、光武帝刘秀即曾“会诸博士论难于前”;章帝大会诸儒于汉宫白虎观,以问难形式考详诸经同异,最后由皇帝裁决,连月乃罢。
42、章帝召各名儒在北宫白虎观论五经,鸿论述最精,世称“殿中无双”,擢为校书。
43、汉代白虎观宗教仁义与神学法典《白虎通义》??兼评王充对白虎观神学的批判,发表于《历史研究》1955年第5期。
44、汉班固等撰集,系汉章帝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的记录。
45、建初四年(79)参加了在白虎观诸儒讨论《五经》异同的会议,并任记录,撰成《白虎通德论》一书。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