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取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97
更新于

约取:yuēq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取其要领。宋苏轼《杂说一首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於此矣。”

1、语法课堂:博观约取练语法,厚积薄发提成绩。

2、教师语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3、君约取此女者,得玉杵臼,吾当与之也。

4、工诗,善古文词,多购书籍,博观约取,间以著述,而尤斤斤于出处进退之节。

5、他“博观约取”,自1918至1919年,就得印章二百钮,其中,他自已审定了十之五六;与裴子商榷而后定的有十之四五,因印谱成于1919年,故称《己未集》。

6、他喜读宋人之书,平生搜罗宋人文集,或买或抄或借,博观约取,用力至勤。

7、保温好,节约取暖能耗21%。

8、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9、孙锵鸣《序》:“是书首取郑注孔义,荃其繁芜,掇其枢要,下及宋、元以来诸儒之说,靡不博观约取。

10、又多见古人真迹,博观约取,游览山川,得自然之真趣,创意造景,卓然成家。

11、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一如既往坚持走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之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为实现“立足渝东一流,打造特色名校”的教育目标而不懈奋斗!

12、吴丈蜀学习书法以“读帖”为主,以自己过人的记忆力、深厚的学养以及宽广的胸襟,博观约取,食古而化,将其在汉魏六朝等历代碑帖中所得化为自己的笔墨语言。

13、它在勤勉勤学里,它在博征约取里,它在厚积薄发里,它在文化的积淀里!

14、自幼酷爱书法篆刻,数十年临池不辍,古今碑版法帖专心临摹,博观约取,自成一家。

15、秦士奇为沈际飞评点的《草堂诗余》所作的序中,有一段话值得注意,他说:“沈天羽氏以正续两集并我明新集为之正次订舛、抉美撷芳,先识古今体制,雅俗脱出宿生尘腐气,大约取其命意远、造语鲜、炼字响

16、其书艺传统功力深厚,书风凝重劲健、潇洒飘逸,并注重以书法用笔入画,画风朴茂润雅,形神兼备;在书画创作中不为古法所囿,汲古融今,博观约取,继承创新,书画相融,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善智慧深谙品牌之道,拥有着对中国商业消费潮流脉络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从而使之能够运

17、并主张“问涂碧山(王沂孙)?历梦窗(吴文英)?稼轩(辛弃疾)?以还清真(周邦彦)之浑化”?虽想博观约取?仍不免囿於“婉约”一派。

18、有一名句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0、校训: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21、要“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22、【示例】: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题隆道人僧宝传》:“古之学者非有大过人者,惟能博观约取,知宗而用妙耳。

23、戴明玺科研上,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24、是故去卑而就高,避缛而趋洁,远流俗而向雅正,少陵所云‘多师为师’,荆公所谓‘博观约取’,皆于体是辨。【示例】: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题隆道人僧宝传》:“古之学者非有大过人者,惟能博观约取,知宗而

25、艺术上宗法王铎,博观约取,终将王铎的艺术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艺术语言,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面目,并难能可贵地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26、鞋油大约取小指大小的量即可。

27、[28]时人段熙仲更论之曰:“胡竹?之著《仪礼新疏》,可谓尽博观约取,取精用玄之能事。

28、两性在价值观上有显著的差异:男性比较倾向「名牌取向」、「俭约取向」、「享乐取向」;

29、来自英国的著名英语教学专家Eleri Wynne(温雅惠)女士在对中国英语教学进行16年研究之后,博观约取,自成一家,在潍坊市教育局注册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体验式高效学习中心。

30、语法课堂:博观约取练语法,厚积薄发提成绩。相声表演者

31、内篇九:曰同心,明保国、保教、保种为一义,手足利则头目原,血气盛则心志刚,贤才众多,国势自昌也;曰教忠,陈述本朝德泽深厚,使薄海臣民咸怀忠良,以保国也,曰明纲,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至教,礼政之原本,人禽之大防,以保教也:曰知类,闵神明之胄裔,无沦胥以亡,以保种也;曰宗经,周秦诸子,瑜不掩瑕,取节则可,破道勿听,必折衷於圣也;曰正权,辨上下,定民志,斥民权之乱政也;曰循序,先入者为主,讲西学必先通中学,乃不忘其祖也,曰守约,喜新者甘,好古者苦,欲存中学,宜治要而约取也;曰去毒,洋药涤染,我民斯活,绝之使无萌拚也。

32、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

33、同时,建方先生竭力以学识融之,以涵养酿之,以情性化之,以精神造之,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34、写好时评,需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35、这部书一经问世,得到书画界的一致好评,被誉评为“博观约取,提要钩玄。

36、本社团力求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切实增进同这们对科技创新的进一步认识,鼓励大家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广涉猎,博观约取、厚积博发,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37、其酝酿胸宇,遗貌取神之精当,尽显书者自然悟入、博观约取之妙绝。

38、大抵专门之学,非博观约取,其论说必不能详;非极深研儿,其精蕴必不能罄。

39、作者博观约取,广引旁征,在论证社会气候和政治环境对中外古今作家创作产生或微妙或重大影响的同时,将笔墨集中在对作家情感、心性、思维等“内宇宙”的研讨上。

40、之学为经纬,旁及历代公私书目及《十通》文献之书,莫不博览约取,提要钩玄,融会贯通。

4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42、本书提要钩玄,去芜存菁,做了一番爬梳删节的功夫,给读者以不少便利。这部书一经问世,得到书画界的一致好评,被誉评为“博观约取,提要钩玄。

43、的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44、先生治学严谨,立论审慎,一生恪守北大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治学精神,故其所撰之书无不编次有方,删汰合宜,取精

45、周三会谈的首要议题是如何推动陷入僵局的欧盟宪法条约取得进展,两年前法国和荷兰在全民公决中拒绝了该条约。

4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47、博观而约取,以身所涉历,融洽前言,编纂成书,题日宸垣识略。

48、第书籍散失,学人难于博观而约取之。

49、其间世祸之烈,门庭之痛,使先生产生“不如无生”之感,但是一息尚存,仁为己任,先生没有松懈,“所欲著书甚多”,认为“《尚书》为前圣施于政治,道济天下之实”,于是在1941年四月创稿,以郑注本为据,集合《大传》、《史记》、《说文》、谶书古文、马氏佚注及《礼记》、《左传》、《论语》、《孟子》周秦诸子、两汉书等所载关于尚书的学说,为其笺释,先生博观约取,师法胡、江、王、段、孙、陈、王、皮诸家之义,反复深思,“弥缝变易释之,义若丝毫未惬,辄数易其稿,必问心无憾而后已,耳校口授,谆复不厌,必一字无误而后已”。

50、制度,博观约取,厚积勃发。

51、的某些表现形式,其深刻的洞察力、高度的概括力和非凡的艺术激情,其博观约取、举重若轻的风骨风怀,吸引了无数的鉴赏者、爱好者和收藏者。

52、《杂说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53、要师古人,正根本,厚滋养,博观约取,一以贯之。

54、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

55、谢建民男汉族山东单县人1962年生自幼受家庭影响,初学《玄秘塔》《颜勤礼》《九成宫》后在张剑萍老师的指导下主攻“二王”临米芾.王铎,博观约取,旁涉苏轼,黄庭坚等。

标签: 约取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词语造句

本文标题: 约取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0632.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