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段玉裁:duànyùcái 基本解释: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曾在贵州、四川等地任知县。后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三十余年。精小学、音韵学,著《说文解字注》,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详细作注,为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详细解释: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曾在贵州、四川等地任知县。后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三十余年。精小学、音韵学,著《说文解字注》,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详细作注,为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或作懋堂),早年字乔林,又字淳甫,或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清初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人。玉裁幼颖异,年十三补诸生,能诵小学、四子书、〔诗〕、〔书〕、〔易〕、〔周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及〔胡传〕。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江南乡试,寻充景山官学教习,三十四年正科,二试礼部不第,此后终生未再参与礼闱,乃矻矻穷经,不为功名所惑。阮元尝谓:「先生有功于天下后世者三,言古音一也,言〔说文〕二也,汉读考三也。」又说:「先生于语言文字,剖析如是,则于经传之大义,必能互勘而得其不易之理可知;其为政,亦必能剖析利弊源流善为之法又可知。」 玉裁德行敦厚,孝友睦亲而忠于职守;乾隆四十五年(1780),因父年已七十一,请终养,以未合例而被批驳,遂称疾,时玉裁在巫山县任,年仅四十六,正当盛年可为,遽然引退,此无他,盖以奉亲归养为其天职。今段氏〔经韵楼集〕卷九有〔臧孝子传〕、〔诚孝潘君传〕、〔蔡居拙传〕三文,皆称孝悌之作,足见他对孝悌之重视。玉裁先人自河南随宋南渡,居金坛十余代,世世读书传家,并无显赫功业,传至其父,赤贫力学,以授徒为生,玉裁秉受庭训,曾言:「食人之食,而训其子弟,乃求无愧于心。」可谓贫不失志。玉裁于政事之暇,每以读书着述自遣,故能于权富顺之余闲成〔诗经小学〕、〔六书音菓表〕等书。每于夜深观书,所居西湖楼一灯荧然,人指为县尹读书楼,其致力于学问有如是。玉裁讲求古义,深研小学,着书满家,因不溺于时艺,故于学必以真学为务。 玉裁毕生致力于声音训诂,发明义理多本其师戴震,而论学则未尝祖汉以绌宋;盖时人溺志于辞章而不重理学,玉裁欲矫其弊,有以践履。尝谓:「理学不修,则气节败坏,孝亲忠君之道,皆日趋沦丧式微。」又说:「理学所重,在于经明行修,身体力行,入孝出悌,谨信爱人,亲仁守节也。」或谓汉人之言小学,只谓六书耳,非朱子所言,玉裁非之曰:「朱子之教童蒙者,本末兼赅,未尝异于孔子教弟子之法也。」玉裁治学谨严,凡前人之说有可疑者,皆一一举例諟正之;并主张文以载道,不可浮于文辞。其治学态度是言必有据,以实证之法必得诸目验,亲自寻访为是,并勇于批评。其为学由古音学、文字学、训诂学入手,校勘及句读通古书,以得古义。 影响玉裁一生治学最深者,厥推戴东原先生。东原长玉裁仅十二岁,二人乡举皆出青田韩锡胙之门,然玉裁于东原则执弟子礼,恭敬有加。〔戴东原集序〕中亦推许玉裁一生治学,皆以「义理、文章、考核三者参互贯通之,如此则圣人之道可得」为其原则。其一生治学勤,着述富,问学之交多,谦冲能让,非他人所及矣。嘉庆二十年卒,享年八十一岁。 玉裁一生着述繁富,行世者有〔古文尚书撰异〕三十二卷、〔书秋左氏古经〕十二卷、〔毛诗小学〕三十卷、〔汲古阁说文订〕十六卷(即以后印行之〔说文解字注〕)、〔经菓楼集〕十二卷等。--作者:井敏珠

1、段玉裁注:“角觜,‘萑’下云,毛角是也。
2、段玉裁说的“洎乎魏晋,上入声多转而为去声”,是指魏晋以来经师多
3、段玉裁注:“精列者,脊令之转语。
4、历史上研究《内经》的群体主要有两大类:校勘训诂家类和医学注释家类。前者以段玉裁、胡澎、俞樾、孙诒让、于鬯等皖派朴学家为核心力量,治学风格上偏于文理的考证;后者以王冰、吴昆、张介宾、马莳、张志聪等医学大家为主要代表,治学风格上偏于医理的解释。当代著名医学文献研究专家钱超尘则明确提出了“校诂派”与“注释派”两大派别概念。
5、其中《京剧历史文献全编》、《阳明后学文献丛书》、《遗山乐府校注》、《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校证》、《段玉裁全集》、《中国地方志集成》被列入《全国古籍出版“十一五”规划项目》;《京剧历史文献全编》、《段玉裁全集》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出版规划项目》。
6、称之为佐书,段玉裁认为:其法便捷,可以佐助篆所不逮。
7、段玉裁注云:“古者坐必脱履,燕坐必褫袜。
8、段玉裁全面继承顾氏,江氏古韵研究成果,分古韵17部。
9、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10、段玉裁注:“头明饰者,冕弁充耳之类。
11、耽书法,尤致力於篆、籀,著文字解说问?,欲补苴段玉裁、王筠所未备。
12、篆刻主要采用篆书,“篆”字《说文解字》训为“引书”,段玉裁注:“引书者,引笔而著于竹帛也”,可见“篆”字、含有“写字”之意。
13、示例清?段玉裁《六书音韵表》一:“韵书如陆法言虽以声为经,而同部者荡析离居矣。
14、正是这些哲学思想潜在地指导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伟大实践。
15、摘要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一部体大思精的语言学巨著,其在词汇学方面的研究可谓见解精深、独特,尤其对同义词辨析更是技高一筹。
16、段玉裁注:“凡经传子史,翌日字皆昱日之假借,翌与昱同立声,故相借。
17、《说文?肉部》“脱,消肉?也”清段玉裁注:“今俗语谓瘦太甚者曰脱形。
18、段玉裁注:“??,溟蒙之转语。
19、段玉裁《说文注》:“谊、义,古今字。
20、用清儒段玉裁的话说,“十,众也”,所以,众人合力且和睦,这才叫“协”,正所谓“同心协力”是也。
21、段玉裁注:“郊天不言?,而肆师类造上帝。

22、段玉裁注:“此谓世人不信壁中书为古文,非毁之,谓好奇者改易正字,向孔氏之壁凭空造此不可知之书,指为古文。
23、段玉裁高足弟子之中,长洲徐?、嘉兴沈涛、女婿仁和龚丽正较为知名,长洲陈奂尤其得其学识真传。
24、诗中的鸿鹄即黄鹄(参《说文解字》鸟部及段玉裁注),是一种大鸟,古人认为它能一举千里。
25、段玉裁注:“姣谓容体壮大之好也。
26、段玉裁注:“今俗谓逼迫人有所为曰?。
27、摘要《说文解字注》体现了段玉裁林林总总的治学观点和治学方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其哲学品格的生动写照。
28、等都登门拜访之,“叩其学、听其言、观其书,莫不击节叹赏,于是声隆京师”,段玉裁之遇见戴震,其钦敬折服之心当可想见。
29、段玉裁注:“偏为前拒之偏,谓军所驻之一面也。
30、他的文字训诂、金石考据,是从高邮二王、金坛段玉裁脱胎来的,平实、细密、无征不信。
31、中部为公园的核心区域??文化区,设有南北出入口,从南往北依次是望贤台、段玉裁纪念馆、说文广场、十三经柱列、待月台、博物馆。
32、此后日就月将,十五世,生有段武,这个人就是段玉裁的曾祖。然徙义不勇,又窭人而有薄幸之癖,恐未能日就月将以尽其才也。
33、第二部分是正文,将三张现存诗文分别结集,每人别集一律首先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及作品流传情况,再运用传统的考据与训诂方法对三张现存诗文进行辑佚、校勘、考订与注释,形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小论文。历史上研究《内经》的群体主要有两大类:校勘训诂家类和医学注释家类。前者以段玉裁、胡澎、俞樾、孙诒让、于鬯等皖派朴学家为核心力量,治学风格上偏于文理的考证;后者以王冰、吴昆、张介宾、马莳、张志聪等医学大家为主要代表,治学风格上偏于医理的解释。当代著名医学文献研究专家钱超尘则明确提出了“校诂派”与“注释派”两大派别概念。
34、折しもこのとき、段玉裁は争乱地帯における軍事補給基地の責任者であり、鎮圧部隊の督励に当たったが、その一方で暮夜ひそかに『六書音均表』の草稿に手を入れていたという話である。
35、段玉裁注:“此云步道,谓人及牛马可步行而不容车也。
36、此外如刘台拱;任大椿,汪中,段玉裁,王念孙,孙星衍等名流,今虽未明其肄业书院是安定还是梅花,但就二书院互聘学师的情况来看,梅花书院对他们的学术成就自然有一定的影响。
37、段玉裁注曰:“?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
38、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虫》曰:‘蠓虫小于蚊。
39、后人解释大有歧异,清戴震、段玉裁认为“转注”即互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彼此互相解释,故曰“转注”。
40、段玉裁注:“角觜,萑下云:‘毛角’是也。
41、段玉裁注《说文》,多所创见,考辨精当,较之《说文解字》当然要详赡得多。
42、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角出发,分析了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截然相反的两种哲学品格。
43、翌年春闱大试,不料段玉裁名落孙山。
44、段玉裁《说文》注引《吕览》注称:“夙沙,大庭氏之末世。他,夙沙西国绝美邪惑的西王,放荡不羁,只手玩转天下之争。
45、朱乃唤家人,另出肴俎,列置生前;亦别设一壶,为客行觞。《说文?酉部》“酌”清段玉裁注:“盛酒於觯中以饮人曰行觞。
46、段玉裁注:“匡当,今俗有此语,谓物之腔子也。
47、’”孙诒让间诂:“段玉裁云:‘讼刑,公刑也。
48、(段玉裁注)“仁”,从二从人,原意为二人相揖行礼,二人亲密相耦合为“仁”。
49、龚丽正乃段玉裁之婿,其后人龚自珍著《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表铭》,在引语中引
50、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叙》注中曾力辨其谬,认为'籀篆'实即'大篆'也。
51、摘要《说文解字注》体现了段玉裁林林总总的治学观点和治学方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其哲学品格的生动写照。无论您要彻夜热舞狂欢,还是静静地享受浪漫的二人世界,香港林林总总的酒吧和夜总会,必然有您的心头之选。
52、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
53、段玉裁注:“轺车者,小车也。
54、段玉裁《说文》注引《吕览》注称:“夙沙,大庭氏之末世。
55、清代段玉裁在注《说文》时指出:“按造纸?于漂絮,其初丝絮为之,以G荐而成之。”丝絮片制作技术传到日本,日本的民间
56、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
57、段玉裁:“冰之融如铄金然,故炉铸亦曰冶。
58、力纲、段玉裁诸人游处,颇为所重。
59、段玉裁注:“绝大谓函牛之鼎也。
60、乾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阎若璩、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
61、孙诒让正义:“段玉裁云:‘颂、容古今字。

62、在音韵学方面,他首立韵类正转傍转之例,创古音九类二十五部之说,著名学者段玉裁及王念孙父子都出其门下。
63、段玉裁注:“田界者,田之竟处也。
64、至今流传的民谣“起大(dà)早,喊大(duò音舵)小(即大儿子),上大(tàī音太,通假太、泰,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骈雅训纂》,意即极大)垛”,便是当时先进的吴文化对今大垛镇发展产生促进作
65、通过对其考订讹字的成就与不足的探讨,对段玉裁相关研究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认识。
66、段玉裁的方言学研究的成就
67、成?的《集韵考正》参校曹刻本和宋椠本《集韵》,收录段玉裁、严杰、汪远孙、陈庆镛等4家校本,又悉心对核《经典释文》、《方言》、《说文》、《广雅》、《类篇》等诸书,察证字体异形和点画变化“订其讹误,补其疏漏”。
68、因在黄昏后举行婚礼,当然需要燃薪照明,段玉裁说“古以薪蒸为之烛”(《说文解字注》),后来“束薪”遂成为婚姻礼俗之一。
69、发表论文有:《敦煌老子卷子之时代背景》、《河上公老子章句作者考》、《敦煌老子写卷纸质款式字体综述》、《巴黎所藏敦煌写本老子二四一七卷考证》、《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写卷叙录》、《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写本综考》、《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写卷评记》、《敦煌老子写卷上系师定河上真人章句考》、《老子篇章字数考》、《段玉裁说文学之研究论“文”》、《汉字的创造演变和趋向》、《中庸之本体论与人生哲学》、《中庸义证及其成书时代之推测》等。
70、在《尔雅义疏》、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等文中均说不知道;今人也不知道,如权威性的《汉语大词典》中说它是“豹文鼠”。
71、段玉裁注:“谓以革若丝之类缠束于轴,以固轴也。
72、段玉裁注:“析言之,则?、光有别:朝旦为?,日中为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