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筒车:tǒng chē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一种引水灌田的机械设备。可利用水流冲击力,使挽水之筒次第随轮转动,转至高处时,筒内之水自动倾入特备的水槽内,流入农田。也称“天车”。 元 王祯 《农书》卷十八:“筒车,流水筒轮。凡制此车,先视岸之高下,可用轮之大小,须要轮高於岸,筒贮於槽,乃为得法。”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水利》:“凡河滨有製筒车者,堰陂障流,绕于车下,激轮使转,挽水入筒,一一倾于梘内,流入亩中。” 冀化 《百亩旱坪清水流》诗:“河心打坝河水囤,筒车滚滚把水抽。”★旧时用来取水灌溉的水车,水轮用木或竹制成,直立在河边水中。
1、该镇于1996年由原五龙乡、筒车湾乡、油房坳乡合并而成。
2、如下图为王祯《农书》描绘的高转筒车,属于提水机械。
3、刘禹锡记载高转筒车说:“……由是比竹以筒,置于流中。南宋以来,筒车在使
4、在古代各类水车中,如翻车(龙骨水车)中的刮水板,高转筒车的水筒,都以链的形式安装在机械中。
5、筒车,今天在许多地方还可见到,大约有千年以上历史。
6、更有那洞上筒车,坝顶木楼,火塘旁纺车,雨檐下织机。
7、一百四第三章分别对龙骨车、筒车这两种典型灌溉农具的自身特点及空间应用拓展作进一步的探讨,是本文的主干内容。
8、在汉滨区迎风乡黄洋河畔,至今仍可看到筒车风姿。
9、旁,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筒车,吱吱攸攸地转动,用河水浇绿田园和山庄。性格上,小公主攸攸带了古典女孩的羞涩婉约之美和现代女孩的可爱伶俐。
10、第二、三章分别对龙骨车、筒车这两种典型灌溉农具的自身特点及空间应用拓展作进一步的探讨,是本文的主干内容。
11、《落筒车间》被第二届海内外作家大赛提名入围。
13、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称“水转筒车”。
14、高转筒车是筒车的一种。
15、高转筒车的发明年代,从文献考察可推断在唐代。
16、颁筒车式,使民仿制,民便之。
17、筒车唐诗人刘禹锡有《机汲记》加以描述。
18、高转筒车可以把水引到十丈以上高的地方。古代提水工具主要是水车、桔槔、筒车3种。
19、元代王祯《农书》中绘有筒车提水图。
20、筒车发明于隋而胜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21、则筒车之方便处,又在水转翻车之上。
22、高转筒车由上、下轮、简索、支架等部件组成。
23、高转筒车属于提水机械,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
24、麻城县孝感乡迁徙而来,落业筒车铺一地。
25、高转筒车也是链传动的实例。
27、元代王祯《农书》对筒车有很详细的介绍,且配有图谱。
28、筒车(chinese noria)亦称“水转筒车”。
29、之际,安康各县都可见到筒车。
30、景区内有古今闻名的古驿道穿景区而过,驿道旁的农耕园内有潦车(筒车)、水碓、磨坊、油坊、豆腐坊、牛车和木制茶机、织布机。
31、村濒大河,处水筒车上游,故名。
32、由猪嘴山穿筒车坡(镇北),循石级而上入海会堂。
33、筒车本身的效率很低,但无需供给动力。
34、《农书》描绘的高转筒车,属于提水机械。
35、两副、铁制滑梯2座,攀高架3副,脚踏滚筒车3只。
36、小溪河旁,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筒车,吱吱攸攸地转动,构建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
37、右图为王祯《农书》描绘的筒车的一种。
38、此筒车大小之体用也,有流水处俱可置此。
39、模拟古代梅山山民生活方式,再现梅山文化,其内容包括古代梅山各式民俗建筑、古代梅山地方民族战争用的土炮楼、猎枪、火铳、弓箭、风火山墙式建筑、野猪林、茶馆、客栈、古戏台、筒车(水车)、钓鱼台(水坝)、水碾房、油柞房、武术馆、巫术馆、梅山历史博物馆、梅山古典文化讲习室等80多处景点及风火山墙式宾馆(接待楼)、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园内森林密布,珍稀树木、异兽珍禽上百种,花果瓢香、生气朴朴,极富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