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97
更新于

宣政:xuānzhè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宣扬政教。宋范仲淹《上执政书》:“若此后,诸处县令特有课最可旌尚者,宜就迁一官,更留三载,庶其宣政者,可以成俗;其侥倖者,自从朝典。如此行之,三五年中,天下县政可澄清矣。”2.唐长安宫殿名。在大明宫内,凡隆重仪式,多于此举行。唐韩愈《论佛骨表》:“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3.宋徽宗年号政和、宣和的并称。亦借指宋徽宗。宋王庭珪《题宣和御画》诗:“长安老人眼曾见,万岁山头翠华转。恨臣不及宣政初,痛哭天涯观画图。”金元好问《学东坡移居》诗之三:“亦有曇首帖,不辨作雁行。云景睿思物,宣政旧所藏。”

1、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僧官如僧录、僧正、僧纲等,也都由宣政院管辖。

2、诸路、府、州、县置僧录司、僧正司、都纲司,为宣政院下属地方机构,管理各地佛寺、僧徒。

3、《佛光普照大师塔铭》:“行宣政院命长明之瑞云山清凉寺,学徒奔凑,机锋相加,如兔走鹘落,瞬目辄失。

4、元统二年,同知宣政院事,兼前职。

5、壬申,御宣政殿,群臣上尊号曰嗣圣皇帝。

6、宣政元年,汾胡帅刘受罗千复反,越王盛督诸军讨禽之。

7、僧官如僧录、僧正、僧纲等,也都由宣政院管辖。

8、脱脱出哈麻为宣政院使,哈麻由是深恨脱脱。

9、但脱脱对左司郎中汝中柏十分倚重,引起哈麻不快,脱脱改哈麻为宣政院使,且位居第三,于是哈麻对脱脱怀恨在心。

10、元统二年(1334),又罢广教总管府,复立行宣政院。

11、总制院、宣政院的职事是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地区政教事务。

12、又大兴宣政院。

13、宣政中,封易阳县子,迁武藏大夫。

14、以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囊加台兼宣政院使,往征西番寇参卜郎。

15、正月,以宣政院副使忻都为太子詹事(此为吐蕃宣政院),(见元史)。

16、含元殿的建筑形制为五凤楼,即:主殿、飞廊、大台、东西两阁、钟鼓楼、龙尾道组成,南部有广场、龙首渠、金水桥,左右有东西朝堂,北部是宣政门和宣政殿。

17、唐高宗在宣政门内发现一鬼,自称是汉朝楚王戊太子,吴楚七国之乱时,他在京,没有获罪,皇帝赐予他一双玉鱼。

18、每一个读书人或者武将都无法抵挡开国功臣的诱惑,毕竟这是名垂千古的机会,赵炎看着众人的表情淡淡的笑了笑,高素有些疑惑的问道:“王爷,那么宣政殿?”。

19、;木铎为文,用以宣政布政;金铎为武,用以指挥军队。

image.png

20、陕西布政使司:元属陕西行中书省、甘肃行中书省、宣政院辖地。

21、三殿为: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22、俄改宣政院经历,月余辞归,起为社稷署令。

23、宣政中,内史下大夫、仪同大将军。

24、唐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微微承委佩,?烟细细驻游丝。

25、元代的宣政院,职司宣扬一国政教,具体管理江南寺院。

26、元世祖创立行省分寄式中央集权,直接统辖云南、东北等边地,还以帝师领宣政院“政教合一”体制将吐蕃纳入中国版图。

27、元初归宣政院辖,属吐蕃宣慰司统领,置洮州,下领可当县(今临潭县新城)。

28、汝中柏因谮之脱脱,改为宣政院使,位居第三,于是哈麻深衔之。四川布政使司:元属四川行中书省、云南行中书省、宣政院辖地。

29、南宋顾文荐《负喧杂录》中有:“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的记载,是有关宋代官窑最早的文献瓷料。

30、辛丑,以知枢密院事撒敦为御史大夫,中书右丞撒迪为中书平章政事,宣政使阔里吉思为中书左丞,中书平章政事秃儿哈铁木儿知枢密院事。

31、未来将会复原唐代众多古建筑,麟德殿,丹凤门,三大殿(宣政殿,紫宸殿,延英殿)以及太液池。

image.png

32、政令虽出于中书省礼部,但又以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事宜。

33、即遣前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明里董阿、前宣政使答里麻失里,驰驿迎帝于江陵,密以意谕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颜,令简兵以备扈从。

34、宋顾文荐《负暄杂录》关于“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的记载,所记述的就是这一光灿史册的陶瓷事件。

35、’帝嘉叹之,命授宣政院副使。

36、后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宫露门学博士,不久即逝世。

37、朔望朝参一般也在宣政殿正殿举行。

38、由太常礼仪院太祝,累官至南台监察御史、江浙省员外郎、行宣政院判官。

39、四年闰月,领宣政院事。

40、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

41、唐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天门日射黄金?,春殿晴曛赤羽旗。天津为畿辅左掖,大沽等海口直达外洋,从前曾建设水师驻防,后经裁撤。

42、宣政间有以夸侈为言者,小人却云当丰亨豫大之时,须是恁地侈泰方得,所以一面放肆,如何得不乱。

43、并将宣政院改为理藩院管辖。

44、天历元年(1328)废行宣政院,改在全国设立十六处广教总管府,以摄僧。

45、北齐时,任国子博士;后入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官露门学博士,不久,致仕卒。

46、今差户部尚书李家奴、工部尚书李嘉宾、枢密院属卫指挥青山、副使洪灏、宣政佥院南哥班与行省左丞相脱欢及行台、行宣政院、庸田使司诸臣,会议修治之方。

47、至正十五年(1355)起为宣政院判官,改建德路总管。

48、己亥,敕谕百司:“凡铨授官,遵世祖旧制,惟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宣徽院得自奏闻,余悉由中书。

49、地方设行宣政院,各州府置僧录、判正、副都纲等僧官。

50、宣政院的官员,僧俗并用,是元朝设立的一个特殊机构。

51、帝嘉叹之,命授宣政院副使。

52、宣政院之衙署,与枢密院、御史台同在大都。

53、李训仍抓住文宗乘辇不放,一直拖到宣政门,被宦者郗志荣击倒在地,帝辇进入东上阁,宦者关闭了阁门。

54、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

55、总制院、宣政院,例以“帝师”兼领,赐玉印。

56、宣政院初名总制院,始置于世祖至元元年(1264),到二十五年更名宣政院。武昌首义后,协助湖北军政府办理外交,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

57、《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天门日射黄金?,春殿晴曛赤羽旗。

58、时宦者资正使朴不花与宣政使橐?,内恃皇太子,外结丞相搠思监,骄恣不法,监察御史傅公让上章暴其过,忤皇太子意,左迁吐蕃宣慰司经历。

59、元代有一时期,还专设有行宣政院,以管理僧俗喇嘛及边情等事务。

60、迁中书客省使,俄改同佥宣政院事。

61、唐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云近蓬莱常五色,雪残?鹊亦多时。

62、自是十五迁为宣政院使,出为江南行御史台御史大夫。

63、假如他至今还活着,奉了他的国君的命令,来到我国京城朝拜,陛下容纳接待他,不过在宣政殿接见一次,由礼宾院设一次酒筵招待一下,赐给他一套衣服,派兵护卫着让他离开我国境内,不许他迷惑百姓。

64、有勋劳当陟,则别立昭宣、宣政诸使以宠之,未闻建旄钺也。

65、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总宿卫军事。

66、摩挲石刻元和体,囗囗僧谭宣政间。

67、宣政院是由总制院改名而来的。

68、《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

69、布大命于宣政,澹(dàn)元心于紫宸。

70、以本朝宫殿视之:宣德门,唐丹凤门也;大庆殿,唐含元殿也;文德殿,唐宣政殿也;紫宸殿,唐紫宸殿也。

71、元朝皇帝设置了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

72、北周宣政元年(578)改名沂州。毛公鼎为西周宣王时期器物。

73、西藏为宣政院辖地,下设乌斯藏宣慰司、朵甘斯宣慰司等统属。

74、宣政元年,授使持节、仪同大将军。

75、又提调阿速、钦察二卫、内史府、宣政院、太医院事。

76、在宣政院推选廉政官吏的时候,全院齐推郑铢为真“廉吏”。

77、元于宣政、宣徽、中政、通政等院亦置佥院官,位次副使。

78、北周宣政元年五月丙申(三十日)未末时分,一场暴雨毫无征兆地袭击了京师长安。

79、恢宏庄严的宣政殿内阒然无声,仅剩皇帝的指节漫不经心叩着御案的沉闷声,静得可怕。

标签: 宣政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宣政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1015.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