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四弘誓愿:sì hóng shì yuàn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佛教语。谓习大乘求菩萨果者所立的四种大愿: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尽誓愿断;三、法门无尽誓愿学;四、佛道无上誓愿成。亦省作“ 四弘 ”。 南朝 梁简文帝 《大爱敬寺刹下铭序》:“业旷四弘,功侔十力。”《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入慈不捨於四弘,观察唯除於六道。”参阅《心地观经》卷七。
1、如四弘誓愿是诸佛菩萨的通愿,叫做总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和药师佛的十二愿,即是别愿。
2、佛的愿身,愿概略的说是四弘誓愿。
3、因此,明旷的主张是站在四弘誓愿的基础上通过三聚净戒的实践而成立三身的。
4、大悲心,发白净信心后更立四弘誓愿。
5、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作为他的‘四弘誓愿’。
6、须发四弘誓愿。
7、(四弘誓愿者。
8、此发四弘誓愿,又名发菩提心,若此愿心不发,则道业将不坚固,容易退失疑悔。
9、禅宗之‘望晦略布萨’,系每月初一、十五日行略式之布萨会,于忏悔文之后,举唱‘南无过去七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弥勒尊佛,南无历代祖师菩萨’等佛名,此即启请,其后才唱四弘誓愿。“发弘誓愿”者,发弘大的誓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菩萨所立“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之四弘誓愿,凡大乘行者皆宜牢记和实践此弘愿,在宏大的愿力中,尽未来际,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行菩萨所修自利利他之道。
10、明学法师正是遵照以上印祖的教诲,本着全体佛教的观念及菩萨四弘誓愿,以勤劳刻苦、淡泊名利、坚忍不拔的精神,致力于净土宗的弘扬,并与人间佛教相结合,避免简单化的修行方法。
11、通过诵念此经,持念阿弥陀佛,忏悔业障,发四弘誓愿,我们共同回向给无始以来的一切众生父母,希望父母在学佛道路上增福增慧;希望那些逝去的父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脱离苦海。
12、而辩四弘誓愿者。
13、又,《大乘义章》卷九〈发菩提心义〉揭出∶相发心、息相发心、真发心等三种;元晓《两卷无量寿经宗要》以四弘誓愿为菩提心,谓其有随事发心、顺理发心二种;《大乘起信论》说信成就、解行、证等三种发心;《维摩经文疏》卷七分别名字发菩提心、相似发菩提心、分证真实发菩提心。
14、须弥座上端雕刻汉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日尊发愿》、《发四弘誓愿》及《大理国佛弟子议事布燮袁豆光敬造佛顶尊胜宝幢记》(即《造幢记》)。
15、卷首首先阐明四弘誓愿、劝请、忏悔等独特的授戒作法。
16、穿过牌楼,回首观望,阴面匾额书有“四弘誓愿”四个大字。
17、住持明学法师遵照印祖的教诲,本着全体佛教的观念及菩萨四弘誓愿,以勤劳刻苦、淡泊名利、坚忍不拔的精神,致力于净土宗的弘扬,并与人间佛教相结合,避免简单化的修行方法。
18、授与三皈依,发四弘誓愿,称念阿弥陀佛圣号。
19、是总愿,无论发什么愿,都离不开四弘誓愿。
20、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21、无量寿经宗要以“四弘誓愿”作菩提心,且将之分为随事发心(由具体之事项而发)与顺理发心(由普通之真理而发)二种。
22、观不思议境若不成就,则发四弘誓愿,上求下化。
23、又四弘誓愿、十大愿皆属于发愿。
24、此菩提心之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之四弘誓愿,前一为利他之愿心,后三为自利之愿心。
25、三发大愿心谓依四弘誓愿。
26、概括起来讲,菩提心就是我们每天所发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弘誓愿”。
27、一一天子手中化生无量亿万七宝莲华,一一莲华上有无量亿光,其光明中具诸乐器,如是乐不鼓自鸣;此声出时,诸女自然执众乐器,竞起歌舞;所咏歌音演说十善四弘誓愿。
28、法师授“三皈依法”后,再说“十二因缘”,以令众生“了知生灭之法,悟不生灭之法”;再为众生称“四弘誓愿”,望其“依佛发愿,依愿修行”。
29、三学、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助道品、六度、四摄法、三心、四弘誓愿等一切诸法,都是以愿心为先导。
30、发愿,发四弘誓愿,利导前四行。
31、此第三誓愿是四弘誓愿中的主要愿王。
32、经幢的第一层下八角形的界石上,刻有汉文的《敬造佛顶尊胜宝幢记》、《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日尊发愿》和《发四弘誓愿》。
33、’此四弘誓愿系约四谛而言,与前述《道行般若经》等所说不同。
34、此菩提心之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知,佛道无上誓愿证’之四弘誓愿,前一为利他之愿心,后三为自利之愿心。
35、一四弘誓愿弘者。
36、曾仿佛家四弘誓愿作铭以励天下同文,铭曰:‘文心无语誓愿通,文路无尽誓愿行,文境无上誓愿登,文运无常誓愿兴。
37、再为汝等称四弘誓愿,令汝得闻,依法发愿,依愿修行,汝今谛听。菩萨修菩萨行,除具三心之外,还要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
38、故云四弘誓愿也。
39、诸经论述及四弘誓愿者,所说颇有异同。
40、此四弘誓愿乃一切菩萨均应发起的誓愿,因此成为佛教修行通规,而广行于诸宗。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