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训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218
更新于

互训:hùxù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用同义词相互训释。清陈奂《<诗毛氏传疏>叙》:“窃以《毛诗》多记古文,倍详前典,或引申,或假借,或互训,或通释,或文生上下而无害,或辞用顺逆而不违,要明乎世次得失之迹,而吟咏情性,有以合乎诗人之本志。”如:《尔雅·释宫》:“宫谓之至,室谓之宫。”宫、室互训。★一种训诂方式。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如老、考也,考、老也;禛、福也,祥、福也;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等皆为互训。

1、两字相互训释。

2、指同一部首的字可以互训(互相解释)。

3、这些都是互训的例子。

4、与隐互训,是一个意思。

5、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6、其文曰:“其训释之立反六:曰正训,曰反训,曰通训,曰借训,曰互训,曰转训。

7、根据名与字的相关互训原理,“?R”字正与“涣”相关合,并有《老子·十五章》“涣兮其若冰之将释”(王弼本)为出典,?R(凌)积冰也。

8、里就尽量不用互训的方法,而代之以精确的说明。

9、但因其在客观效果上与一词释一词相同,就使这种释义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释义有可能失之笼统,有可能出现互训问题等。

10、为了真正感受到两位主角之间的兄弟之情,在影片拍摄前,德尼罗和佩斯西真的在一起生活并且相互训练了一段时间。

11、有些形容词没有适当的同义词不好互训,但是有相应的反义词,所以往往用否定语作注解。

12、用同义互训之字相代以避帝王讳,成为汉代讳制。

13、直训的释义方式重在以易释难、以今释古、以通释别,系联了相互训释的各词之间的同义关系,展示了被释词所属的义类。第二家是戴震,他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转相为注,互相为训),《说文》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就是互训的例子。

14、而且诚与信可以互训。

15、主忠信”即是主敬,《说文》忠、敬互训,信者,真实无妄之谓。

16、《说文》对镫和锭的解释是互训的:“镫,锭也。

17、三者可互训,故李时珍谓“古人壶、瓢、匏三名,皆可通

18、温故知新”和“温古知今”,这里的“故”和“古”,“新”和“今”,音义都相通,完全可以互训。

19、乖”、“谬”互训、意通。

20、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刑、法、律可以互训。

21、非也,互训不是文字孳乳的方法。

22、《〈放声歌唱〉:抒情主体与历史形象的互训》,载《创作评谭》(南昌1998年第5期。

23、遂:和“对”古同音互训,“不对”也就是“不称”的意思。

24、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如老、考也,考、老也;?、福也,祥、福也;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等皆为互训。

25、将军下达了互调互训的命令后末将就写了几封书信给以前的同僚,好在他们没有忘了我。

26、互训:即同义词辗转相释。

27、《说文解字》称“匏”属包部,“瓠”属瓜部,而两字互训。

28、首先,三者的字义可以互训,如《说文》云:“说,释也,从言兑。

29、互调互训已经完成,士兵们的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士气非常旺盛。

30、作意符,「同意相受」指同类意符的字义连类相承,如「考」「老」同属「老」部而又可以互训(「考,老也。

31、双方师生的互访互训,为该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32、由《释名》之说,褶袭互训,意义相同,由《急就篇》《说文》之说,褶袭皆左衽,制度相同,是褶袭二字,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33、“邦”与“国”为同义互训之字(即词义相同,可互相解释)。“葫芦”这个名称,从《说文解字》中两字互训这点中可以看出。

34、常、裙二字互训,说明裳就是裙。

35、常、裙二字互训,其实可以认为:裳一般倾向于统称,而裳往往就是裙。

36、这种互训的方法,固然简便,但遇到两者之中有一个不懂,或两者意义有广狭之分,解释就失去作用。

标签: 互训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互训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1305.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