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婚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08
更新于

议婚:yì hū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说亲;商谈联姻之事。 金 王若虚 《太乙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年十六,父兄议婚。师曰:‘性喜出家,不愿娶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虽故却之,而未敢议婚他姓。” 樊增祥 《樊山判牍续编·批周清存禀词》:“此女在尔家多年,虽媳犹女,仰即妥为议婚,勿稍草率。”★说亲﹔商谈联姻之事。唐白居易有《议婚》诗。

1、莫妮卡建议婚礼延期,罗斯认为这会引起更多的麻烦。艾米丽一气之下想取消婚礼。

2、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

3、议婚解放前,城乡男女终身大事全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4、议婚、纳采、问名、纳征、请期、亲迎,谓之六礼。

image.png

5、官媒议婚》:“虚设,夜静水寒鱼不饵,笑满船空载明月,下丝纶不愁无处,笑伊村杀

6、陆放翁诗亦云:“寒士邀同学,单门与议婚。

7、纳采,即送礼、议婚,请媒人去探探口风、虚实。

8、经过议婚阶段,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定婚,即“许亲”、“定亲”了。

image.png

9、’”明?朱鼎《玉镜台记?议婚》:“自古道:男大当婚,女长须嫁。

10、太太急命掖起,以常礼相见,分宾主坐,亟问邦族、姓字、年岁,及曾议婚否,筠悉以实对。1850年,林妈盛因绑架林定邦族人林连招,而与林定邦发生冲突,结果冲突之中林定邦中弹被杀。

11、民国十一年,在逊清朝廷溥仪议婚时,瑾妃支持以婉容为皇后。

12、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馀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

13、婚礼》拟订的,包括议婚、纳采、亲迎、妇见舅姑、庙见和婿见妇之父母七项。

14、《芙蓉剑》全剧分为二十场,上、下两卷,始于“议婚”,完于“脱靴”,为清代上乘佳作。

15、大厅包厢一应俱全,可承接各种会议婚宴发布会等。

16、母亲从父宦游,生亦议婚未娶,因此得您逸游,邀姬重壁过去。

17、俟君行后,陈婉必将议婚,吾二人决以实告,并以吾妹臂之刺文示之,然后上金币婚书,则陈姨势不得已,事端可谐矣。

18、【出处】明?朱鼎《玉镜台记?议婚》:“自古道:男大当婚,女长须嫁。

19、六礼包括了议婚到完婚的整个过程。

20、更有甚者,是在议婚双方的年庚、生辰八字上大作文章,以生辰八字加上五行说来敷衍出一套合婚的禁忌原则来。

21、公子围使伍举入城,议婚丰氏,郑伯许之,既行聘,筐篚甚盛,临娶时,公子围忽萌袭郑之意,欲借迎女为名,盛饰车乘,乘机行事。

22、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父爱溺之,有议婚者,辄令自择,而贫富皆少所可,故十七岁犹未字也。

23、《明英宗实录》中便这样记着:“……富家子弟投托各主婚官员与议婚阴阳人通同作庇,有钱求嘱或虽人物鄙猥,亦称年命相宜堪与成婚,无钱求嘱者虽人物聪俊,遂称年命相克难以成配,以此多不得人。

24、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

标签: 议婚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议婚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1690.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