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断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28
更新于

预断:yùduàn 基本解释:[prejudge]事先判断●详细解释:预先断定。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四:“在抗日结束以后,可以预断,中国工人阶级的努力和贡献将会是更大的。”★◎预断yùduàn[prejudge]事先判断★事先断定。如:「世事难料,谁能预断?」

1、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但依目前条件来看,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

2、她的病情预断很乐观,她的女儿基本上没有受到伤害地度过了这段日子。

3、奥汉二氏几何预断测验

image.png

4、意识上的幻觉和生理上的病疾使我的病情预断非常的渺茫

5、永久问题譬如,难民、以色列解决在区域,安全和疆界从协议故意地被排除了和被确定了依照没被预断。《Equus》是英国著名剧作家彼得?谢弗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讲述了一个青年与马匹之间情感欲望纠结的争议故事。

6、论我国法官预断排除规则的完善

7、预断排除规则是诉讼制度中保障公正审判的一个重要规则。

8、目前,我国对于欧洲一体化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都聚焦于对其形成过程、发展状况的分析以及对其发展前景的预断,而很少从欧洲一体化所依托的理论及理论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欧洲一体化的推进过程,很少从欧洲一体化的理论比较、内在缺失和积极价值的视角,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反复做出理论上的诠释。

9、从公诉审查特有的诉讼价值、功能和目的出发,公诉审查制度具体模式的构建应当遵循审查主体上的司法审查原则、审查范围上的以定罪为中心的实体审原则、排除庭审法官预断的原则以及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和及时审理原则等,以符合公诉审查制度所内涵的法律精神和诉讼理念。

10、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采用了部分案件材料移送式起诉方式,这一改革对于避免法官先入为主,产生预断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与新起诉方式相配套的证据开示制度未能与之同步建立,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辩护律师阅卷权的行使受到阻碍,使得与之相关的庭审程序改革难以取得人们所期望的效果。

11、区分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测试通常要1-2天,往往还不会有明确的预断。

12、我国庭前审查程序没有能排除预断,也不利于庭审的准备和辩护权的保护。

13、预断排除规则是诉讼制度中保障公正审判的一个重要规则

14、将预审法官与正式审判的法官区别开来,既能使法院主持预审活动,又能避免正式审判的法官提前介入案情而形成司法预断。

15、目前,我国刑事法学人对于美日等国起诉书一本主义存在着某些误读,起诉书一本主义与防止法官预断之间并无必然关联。

16、双方都应避免采取任何可能破坏互信或预断谈判结果的行动。

17、意识上的幻觉和生理上的病疾使我的病情预断非常的渺茫。

18、奥汉二氏代数预断测验

19、本文预断,受奥运筹办工作的影响,流动人口犯罪的数量将会增长,犯罪的类型也将增多。

20、儿童硬化分级,和葡萄糖不耐受也是高度显要预断因素

image.png

21、意识上的幻觉和生理上的病疾使我的病情预断很似的渺茫。

22、所有的公共当局都有义务不预断审判结果。

23、当涉嫌的犯罪透过媒体画面形成“国人皆曰可杀”的假象时,局势已慢慢地一点一点侵害司法的独立性:一方面它可能在“自由心证”的范围内诱导检察官、法官形成有罪心证的倾向;另一方面在法院判决无罪时误导民众对司法的不信赖,在犯罪发生后,经由媒体的观点舆论往往早已形成既定的看去,虽然台湾检察官与法官的任用管道不像美国许多地方以选举产生,比较不受舆论压力影响,但是,一旦判决无罪之后,往往必须面对严酷、非理性的舆论谴责,媒体形成的预断,挤压社会上理性讨论的空间,扭曲正常司法程序的运作。

24、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作者运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考察了域外的预断排除原则

25、雷纳的首席执行官米勒(StuartMiller)阴沉地预断2008年:“我们不指望市场状况会有所改善。”

26、一百四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作者运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考察了域外的预断排除原则

27、以公诉审查制度的诉讼理念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国情,对现行公诉审查模式的改革和完善,在方法论上跳出以往比较借鉴的圈子;在诉讼理念上改变过去庭审法官预断必然缘于实体性审查的观念,以澄清现行公诉审查模式包括必要的实体审的客观事实;在实践中以合法性、合理性和灵活性作为立法修改前的执法原则;在立法上明确界定主要证据的范围是对证明犯罪是否成立起主要作用或有重要影响的证据,其中既包括有罪证据也包括无罪证据,增加规定公诉审查法官与正式庭审法官分立制度,补充规定对公诉审查后开庭审理之外的其它情况的处理方法以及对于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取消原刑诉法应当按照一般公诉案件适用的普通审判程序重新审理的规定,改为由审理该案件的独任审判员以外的审判员重新组成合议庭对该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等。本文的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的审判长选任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审判长的选任资格和程序、审判长与合议庭内部人员的关系、审判长主持下的合议庭与院长庭长及审判委员会的关系、对审判长的管理监督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对审判长与合议庭其他成员、院庭长和审委会等其他主体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本文的第五部分提出了对审判长选任制的改革和展望。

标签: 预断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预断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1775.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