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代兴:dàixī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更迭兴起或盛行。《国语·郑语》:“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秦景、襄於是乎取周土,晋文侯於是乎定天子,齐庄、僖於是乎小伯,楚蚡冒於是乎始启濮。”韦昭注:“代,更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战代以来,弃德务功,铭辞代兴,箴文委絶。”宋秦观《变化论》:“变化代兴,谓之天德。”
1、耶和华的膀臂阿,兴起,兴起,以能力为衣穿上,像古时的年日,上古的世代兴起一样。
2、【示例】宋?陈师道《代兴隆节功德疏》:“凭觉皇之外助,效臣子之内心,如河海之静渊,与天地而长久。
3、直接用“鼓词”为名的,则始于明末清初贾凫西的《木皮散人鼓词》,但只有唱没有说,内容是借历代兴亡宣泄牢骚,与一般演说故事的鼓词不同。
4、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艺术流派。
5、明代有进士赵海吾,清代有进士赵卫卿、赵际隆、赵儒迁、赵克进、赵日卿、赵克勤克俭诚等六人,并有多人中举这里出了清末维新派首领康有为的弟子,参加“公车上书”的赵春台;出了追随民初非常大总统孙中山革命的黄埔一期生赵丹瑶;这里有富甲阳朔的赵家堂;这里有留学海外并寓居加拿大的造船主赵元典博士……至现代、当代兴坪渔村在外任县(知事)、处长以上官员的达20余人。
6、熊代兴,1960年12月出生,主治医师。
7、交通运输,陇海要塞;信息网络,四通八达;学者政客,历代兴旺;文化名流,辈辈辉煌:武王西歧起事,张骞名播四海,蔡伦侯封龙亭,张良居隐留坝;艺谋影界巨匠,平凹文章大家。
8、自山祖师下七代兴阳禅师起。
9、清王士?《<使粤集>序》:“至於磨崖碑、党籍碑数篇,於前代兴亡人才消长之际,尤不啻三致意焉。
10、至南宋亡,元曲代兴,词调衰微,而清真词还有人传唱着。
11、海上顶推运输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
12、蕲春人物彬彬”,“英杰代兴”。
13、所谓“胡汉”语境的“消解” ,在历史上体现为一个并非与朝代兴亡同步的漫长过程。
14、古迹有清代兴建的绿岩庙。
15、然而,不幸得很,乾隆皇帝在有鉴于历代兴替的教训,为八旗子弟留下谆谆告诫的碑石不到180年,腐朽骄纵的八旗子弟,不但成为断送一个王朝的顽症,更加速了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灾难的过程。
16、是近代兴起的生物学新技术。
17、宋代兴起,宫廷“傩礼”仍然保留。
18、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
19、《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训,实则昭汉之过。
20、于1980年代兴建地铁时尤为恶劣。
21、这里有孔雀王朝时代兴建癿的旧堡遗址私和著名的阿育王右石柱
22、从春秋战国诸子并起,中国历史虽然朝代兴替,世事沧桑,但中华文化却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是使中华文明屹立于人类文明史的明证。
23、泼墨,舞半世盛景,在如玉之纸上写下万世流芳;歌吟,道时代兴替,在如丝之绢上颂尽世事变迁。
24、顾易生先生对此深有感触,故对鉴别传统思想文化、文学批评中的精华、糟粕相当慎重,对一些看似与今人大道理不相侔而其实内涵复杂的命题或理论不轻易断定其为糟粕,这已经成为他长期养成的一种思考习惯,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他人生阅历的结晶,是他观察和熟睹了翻云覆雨、苍茫世澜而后得到的思辨智能。唐代兴在此著中所所标举的生态理性哲学则融合贯通“不变中求变”之思辨智慧与“变中求不变”之悟性智慧,以人与世界生态一体存在为基点,以“已在→此在→彼在”相融流共生、互生为视角,以人-文化生态语义场和世界存在生态语义场之相向书写进程为视域,探询人与天宇、大地、生命万物之相向言说的整体生态智慧:生态理性哲学以更高远的存在境界和更广阔的生存视域,在生存论分有与解构中谋求存在论融合与贯通,在配享融合与贯通之智慧洗礼的进程中达向更高水平的分有与解构,并在新的分有与解构中开辟更为广阔无限的融合与贯通之路,以此而生生不息。
25、昔解缙与方孝儒相约以死,而卒食其言;安知矢约归后,不听床头人呜泣哉?战国而下,迄乎隋唐,大儒相继代兴,遏欲于方炽,虽施设不同,扶世赞道之功一也。
26、塔自唐代兴建以来,几番塌圯。
27、罗庄陶瓷兴盛于唐宋年间.在罗庄区罗西乡的后黄土堰有瓷窑遗址一处,据考证就是在唐宋朝代兴建的。
28、20世纪80年代兴起西服、皮卡克等。
29、他所谓“今之赋”就是指汉代兴起的大赋。
30、周孔代兴,六经炳著,师道备矣。
31、其上的自然生态保护林区和七一水库,环境优美,景色秀丽,还有始建于宋的科山寺及科山书院,明清时建造于山腰的“甘雨”、“青雨”、“登云”、“志灵”诸石亭,寺房有庄先生祠、刘望海祠、魁星造像,并有解放后兴建于山麓的“治山治水纪念碑”,现代兴建的惠女广场、惠安革命烈士纪念碑、百狮园等大型建筑,更有宋明以来文人学士的20多处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
32、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33、赵逵读书一目数行,尤其喜欢收聚古书考察历代兴衰治乱的事迹,以及当代名人大贤立身进退的节操,深入探讨研究,尊崇接近那些贤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