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观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54
更新于

虎观:hǔguā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白虎观的简称。为汉宫中讲论经学之所。后泛指宫廷中讲学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及明帝叠耀,崇爱儒术,肄礼璧堂,讲文虎观。”明夏完淳《大哀赋》:“备礼乐於虎观,絶烽火於狼烟。”清吴伟业《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置酒龙门夜,论文虎观秋。”

1、(白虎观会议)东汉时,由于对“五经”解说所持态度以及解经者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倾向不同,因而有今文、古文之争。

2、汉代白虎观宗教仁义与神学法典《白虎通义》??兼评王充对白虎观神学的批判,发表于《历史研究》1955年第5期。

3、章帝召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名儒在北宫白虎观论五经,鸿论述最精,世称“殿中无双”,擢为校书。

4、到了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把西汉宣帝、东汉光武的法典和国教更加系统化,这就是所谓的“白虎观会议”。

5、于是,章帝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集会白虎观,讲义五经同异。

6、肃宗集诸儒于白虎观,恭特以经明得召,与其议。

7、又如后赵石虎观看杂伎表演时,有一节目为“衣伎儿作猕猴之形,走马上,或在(马)胁,或在马头,或在马尾,马走如故,名为猿骑”(陆《邺中记》),均说明马戏的技术达到相当高度,亦即后世“跑马卖解”的前身。

8、弟子有数千人,很受章帝器重,曾与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的同异。公元79年,召百官、诸儒会于白虎观,讲议五经异同,持续两月之久。

image.png

9、同异于北宫白虎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承制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帝亲称制临决。

10、章帝更亲赴阙里祭祀孔子,又召集当时名儒,群会於京师的白虎观,讨论诸经的异同,故学术风气一时大盛。

11、据《后汉书.丁鸿传》及《东观汉纪》记载?参加白虎观会议的?有广平王刘羡?太常楼望?少府成封?屯骑校尉桓郁?侍中丁鸿?卫士令贾逵?玄武司马班固?校书郎杨终等。

12、章帝召各名儒在北宫白虎观论五经,鸿论述最精,世称“殿中无双”,擢为校书。

13、十一月?白虎观会议。

14、邺在东,晋阳在西,故首句云然,兼取汉世苍龙阙白虎观之名矣。

15、在白虎观,博士、儒生纷纷陈述见解,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后由班固等人整理编撰成《白虎通义》一书。

16、清昭连《啸亭续录?石经》:“汉灵帝时,立‘五经’石碑於白虎观,蔡邕等为之校刊。

17、白虎观议经时执掌应对难问。

18、召集名儒讲经于石渠阁,汉章帝召集名儒讲经于白虎观,此时为侍讲之始,有讲郎之称。

19、官亭、白虎观、龙王庙、灵官府、关帝庙、文昌庙、奶奶庙、纯阳宫、碧霞宫等庙宇建筑,悬空寺更为恒山第一奇观。孔颖达以前共有三次,一是西汉宣帝有石渠阁大会,二是东汉章帝有白虎观之议,三是东汉末郑玄不讲家法,遍注群经。

20、飞来石:它不知从何而来,位于古寺后面,奇特的是横卧于孤峰之颠,好似卧龙抬头,又似白虎观光,真可谓一道奇观。

21、第一部分阐述了白虎观会议与《白虎通义》产生的思想背景。

22、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提出问题?侍中淳于恭把诸儒的解答上奏?章帝亲临白虎观?以诏制作出裁决。

23、辄谓三百篇外无诗,十九首后不古雅,以谈则两京两都,以外无赋,九歌九辩,此外无骚,世家列传,独有龙门,沼令表章不出虎观,遂令后生小子含毫布策、莫敢发声、规步趋趋,鲜能吐气,此不平之甚也”。

24、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异焉。

25、东汉章帝时,古文学者贾逵与今文博士李育,就《左传》与《公羊传》经义问题,在著名的“白虎观会议”上展开了辩论。

26、因辩论地点在白虎观而得名。

27、汉章帝元年(公元76年),亦曾召贾逵与诸儒讲学北宫白虎观。

28、建初四年,章帝效法西汉宣帝石渠阁故事,在白虎观召集当代名儒讨论五经同异,并亲自裁决。

29、清曹寅《哭东山修撰》诗:“辉煌白虎观,灭没青藜枝。

30、光武帝刘秀即曾“会诸博士论难于前”;章帝大会诸儒于汉宫白虎观,以问难形式考详诸经同异,最后由皇帝裁决,连月乃罢。

31、汉班固等撰集,系汉章帝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的记录。

32、诸儒在白虎观论五经同异,他专掌疑难答问。

33、建初四年(79)章帝亲自在白虎观大会诸儒,审议“五经”异同,并命班固将讨论结果编成《白虎通议》一书,作为官方典籍公布。

34、白虎观会议的参加者?绝大多数是今文经学家?讨论的都是今文经学的问题。

35、白虎观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

36、经过多年酝酿?章帝刘?于建初四年(公元79)乃诏令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于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

37、会终坐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得与于白虎观焉。

38、时会嵇诸儒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使应专掌问难。

39、另有《白虎观疏证》、《说文谐声孳生述》、《句溪杂著》等。

40、春秋时,有雉门两观,西汉初,有东观、白虎观。

41、但在东汉白虎观会议以后,《孝经》成为经学的核心。

42、这样一连数月,问题才得以解决,这就是白虎观奏议。

43、79年建初四年?十一月,白虎观会议。

44、汉宣帝召集名儒讲经于石渠阁,汉章帝召集名儒讲经于白虎观,此时为侍讲之始,有讲郎之称。

45、建初四年(79)帝诏诸王、诸儒集合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令班固撰集其事,纂成《白虎通义》。

46、这在“白虎观会议”以后,尤其显得突出。

47、召集名儒讲经于石渠阁,汉章帝召集名儒讲经于白虎观,此时为侍讲之始,有讲郎之称。甘露三年(前51)三月,宣帝诏命诸儒讲论五经异同于石渠阁(长安未央宫殿北藏书处)。

48、即曾“会诸博士论难于前”;章帝大会诸儒于汉宫白虎观,以问难形式考详诸经同异,最后由皇帝裁决,连月乃罢。

49、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皇帝亲自主持和召集当时著名的博士、儒生在白虎观讨论五经之同异。

50、会集洛阳北宫的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

51、《后汉书?儒林传下?李育》:“?建初?四年,诏与诸儒论五经於白虎观,育以《公羊》义难贾逵,往返皆有理证,最为通儒。

52、建初四年(79)参加了在白虎观诸儒讨论《五经》异同的会议,并任记录,撰成《白虎通德论》一书。

标签: 虎观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词语造句

本文标题: 虎观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2090.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