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诸侯:zhūhóu 基本解释:[thefeudalprinces;dukesorprincesunderanemperor]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宋·苏洵《六国论》●详细解释:1.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易·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史记·五帝本纪》:“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宋高承《事物纪原·官爵封建·诸侯》:“《帝王世纪》曰:女媧未有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炎帝世,乃有诸侯,风沙氏叛,炎帝修德,风沙之民自攻其君,则建侯分土自炎帝始也。”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为了统治广阔的被征服地区,周初曾大规模分封诸侯,即‘封邦建国’……相传武王、周公、成王先后建置七十一国,其中,武王的兄弟十五人(一说十六人),同姓四十人。”2.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南史·循吏传序》:“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三:“五代诸侯跋扈,枉法杀人,主家得自杀其奴僕。”清吴伟业《儒将》诗:“河朔功名指顾收,身兼使相领诸侯。”3.星名。《史记·天官书》:“门内六星,诸侯。”张守节正义:“内五诸侯五星,列在帝庭……又云诸侯五星在东井北河,主刺举,戒不虞。又曰理阴阳,察得失。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此五者,为天子定疑议也。”★◎诸侯zhūhóu[thefeudalprinces;dukesorprincesunderanemperor]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宋·苏洵《六国论》★封建时代列国的国君。【造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封建时代列国的国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至汤王时,为诸侯与葛为邻,葛君不道,苦虐其民,汤王伐之。」
1、连年战争使北方各诸侯疲惫不堪,它们终于暂时放下了争霸的野心。
2、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运行数千里不绝于道,其珍怪不如东山之府。
3、他昏庸无能,沉迷于美色,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国家;在诸侯们明白周幽王点烽火是一个骗局时,周幽王有没有想过这样做是什么后果?没有,没有!因此,大禹才是我们的榜样。
4、又诸侯僭侈,建城逾制,谓之产城,若生子长大之义。
5、亦曰斧依……设依于庙堂户牖之间,天子见诸侯则依而立,负之而南面以对诸侯也。
6、不求留名千秋史,但求桃李遍天下;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授业于弟子;不求学生将你的名字铭记,但求将祖国的栋梁培育。教师节到了,祝愿老师们健康幸福,桃李满天下,芬芳遍中华!
7、北方各诸侯国因为这次会议国上了太平的日子,可南方的吴国和越过却又大了起来。
8、诸侯有疑案,由讶士接受,转呈士师决断。
9、伏惟陛下,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
10、“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于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
11、《韩非子?十过》:“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二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三曰,行僻自用,无礼诸侯,则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五曰,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六曰,耽於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七曰,离内远游而忽於?士,则危身之道也;八曰,过而不听於忠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九曰,内不量力,外恃诸侯,则削国之患也;十曰,国小无礼,不用?臣,则?世之势也。
12、管仲主张富民强兵,在他的辅佐之下,国弱民穷的齐国,秣马厉兵、励精图治,终于完成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13、」太常贺循议:「礼,天子诸侯俱以至尊临人,上下之义,群臣之礼,自古以来,其例一也。
14、古代,称甸服(距王都二千里)之内的诸侯为“甸侯”。
15、秦末以中涓骑从兵于丰,以郎将职入汉,随汉高祖击诸侯。
16、大行人掌接待诸侯及诸侯的上卿之礼,小行人掌接待诸侯使者之礼,并奉使前往四方诸侯。
17、这座城市谁没有一点不能言说的故事,再肤浅庸俗的女人也许面具后头也有些令人唏嘘的沧桑。烽火戏诸侯
18、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19、而五种瑞玉,朝见完毕后,仍然还给诸侯。
20、夫晋文亲其雠,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
21、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
22、丞相臣青翟、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太常臣充、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昧死言:臣青翟等前奏大司马臣去病上疏言,皇子未有号位,臣谨与御史大夫臣汤、中二千石、二千石、谏大夫、博士臣庆等昧死请立皇子臣闳等为诸侯王。
23、曰:诸侯世世传子孙,故夺宗。
24、是时盛夏兴工,农守并废,?上疏谏曰:“臣闻汉文之世,九州晏然,秦民喜去惨毒之苛政,归刘氏之宽仁,省役约法,与之更始,分王子弟以藩汉室,当此之时,皆以为泰山之安,无穷之基之也。鲍叔牙与管仲自幼交好,可以说情同手足,但面对齐桓公的“春秋霸主”大业,他考虑的却是管仲的“治国才能”,即“内能安百姓,外可抚四夷,功勋加于王室,恩泽布于诸侯,使国有泰山之安,使君享无疆之福。
25、汉应劭《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谨按《春秋》,王人之微,处于诸侯之上,坐则专席,止则专馆,朱轩驾驷,威烈赫奕。晋葛洪《抱朴子?名实》:“骥?不服朱轩,命世不履爵势,则孰知其能摅符彩之耀晔,顿云禽於千仞,骋逸迹以追风,康庶绩於百揆乎?
26、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力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曹魏挟天子以令诸侯,做得是垄断生意,颇象现在的中移动,不愁市场、不愁客户,连张瑞敏都羡慕其不管移动到天涯海角都能收到费的赚钱能力。
27、诚然,以“应公”命名的几件都是西周早期之器,但不能因此说西周早期应公就不是“侯”,因为西周诸侯本无定称,金文中公侯兼称之例所在多有。
28、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
29、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
30、特敕封尔执掌混元金斗,专擅先后之天,凡一应仙、凡、人、圣、诸侯、天子、贵、贱、贤、愚,落地先从金斗转劫,不得越此,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之位。
31、1356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皇帝为了谋求诸侯对其子继承王位的承认,在纽伦堡制订了著名的宪章“金玺诏书”,正式确认大封建诸侯选举皇帝的合法性。
32、列侯者,依列国诸侯之义也。
33、《五等诸侯论》:“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
34、吴楚七国之乱后,孝王招延四方文士,他与公孙诡、邹阳皆游于梁。吴楚七国之乱在三个月内全部平息,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受到致命打击。
35、司马迁曾经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写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
36、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37、李善注引《史记》:“诸侯朝天子,於天子之所立舍曰邸,诸侯朱户,故曰朱邸。
38、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时;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占据地利;刘备仁德广布,占据人和。
39、此见搜狩,比屋作兵),大司马递而征之(案:大司马教兵,号名有县鄙、家乡、官野之异,等物有诸侯、军吏、都、乡遂、郊野之别,此见递征。
40、按《史记》体例,“世家”是王侯的传记,陈涉不属王侯,也把他列入“世家”,这是因为司马迁认为:“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
41、到了五代的时候,各路诸侯纷纷建国,中华大地战乱不断,斯文扫地,更无人作新曲沿途传唱了。
42、这怎么可能使燕国人民容忍,又怎么可能使其他各国的诸侯服气呢?
43、视民所不足及其有余,为之命以利之,而来诸侯,守法度,任贤使能,偿其成事,传其验而已。
44、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夫兵以定乱,莫敢自专:天子亲戎,则称恭行天罚;诸侯御师,则云肃将王诛。
45、对敌人存有怜悯之心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而对朋友怜悯,那更不是一种关爱的表现,而是潜在的蔑视。烽火戏诸侯
46、恐惧,继而胆怯,随后便是理所当然的退避。这是人类规避危险的原始本能,即使神也驯化不了“玛门”这条潜藏于人类内心的原罪之蛇。烽火戏诸侯
47、最开始周王室和它所建立诸侯封国,称诸夏。
48、联合诸侯讨伐,纣王自焚于鹿台。
49、执皮帛,象诸侯之礼见也。
50、【出处】《礼记?祭法》:“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
51、为了实现中央集权统治,防止各诸侯叛变,秦始皇下令拆除各国原有的长城。
52、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
53、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16)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18),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19),既禀称事(20),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21)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22),举废国(23),治乱持(24)危,朝聘(25)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54、及至周室失统,诸侯专征,以大兼小,转相残灭,封疆不固,而利害异心。
55、夫诸侯不祖天子,大夫不祖诸侯,严名分也。
56、拥北州之士马,偶东京之糜沸,自可感召诸侯,宣力王室。
57、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
58、秦地文学和秦代无文学论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59、隐居山林,不求问答于富贵,只求苟全性命于乱世。,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0、和诸多诸侯王登高台观赏,亲眼目睹过广陵涛撼人心弦的宏伟气势,才写出这样辉煌的不朽辞章。
61、茆本诸侯世本辑录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杞、滕、韩、赵、魏、田齐、莒、邾、随、桧、舒鲍、空桐、黎、比、髦、木力、段、瓦、铁、蜀等诸侯。
62、这个战略计划看来是完美的,秦军占据优势,扫灭诸侯,席卷天下将要再一次实现。
63、后来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在安葬母亲之后,对严仲子说自己本来是市井之徒,而严仲子作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
64、周武王观兵孟津,八百诸侯不期而会,要求立即伐商。
65、年以前皇帝是从德意志诸侯中选出来的,之后从选侯中正式选出。
66、力量这种东西,不管谁的天赋如何的无与伦比,也都必须有一个漫长艰辛的磨砺过程。烽火戏诸侯
67、如刘知几对司马迁立《秦本纪》、《项羽本纪》提出批评:“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
68、《周礼?甸师》郑注曰:“王以孟春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五推,庶人终于千亩。
69、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昧死言:太常臣充言卜入四月二十八日乙巳,可立诸侯王。
70、诸侯喜爱在宴席上饮冰镇米酒。
71、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公元6世纪,玄奘描述当时的塔克西拉是“地称沃壤、稼穑殷盛。
72、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73、诸侯之家有仁义之名,那不就是剽窃来的仁义圣知吗?
74、然而管子并三行之过,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
75、在王宫的左边有宗庙祖堂,右边有社稷神坛,前面是朝会诸侯群臣的殿庭,南郊建有明堂,城后有交易市场。
76、你让我自己去完成这项工作,就像挟天子令诸侯一样,我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
77、十八年,晋悼公强,数会诸侯,率以伐秦,败秦军。传》:“?盾?后累迁御史中丞,性公强,甚称职。
78、淮南、衡山亲为骨肉,疆千里,列为诸侯,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②,而专挟邪僻之计,谋为畔逆,仍父子再亡国③,各不终其身,为天下笑。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