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熙载:xī zǎ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弘扬功业。语本《书·舜典》:“ 舜 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 孔 传:“载,事也。访羣臣有能起发其功,广 尧 之事者。”《汉书·叙传下》:“畴咨熙载,髦俊并作。” 颜师古 注:“熙,兴也;载,事也。”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乃置挈壶,是惟熙载。”★弘扬功业。语本《书.舜典》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孔传载,事也。访群臣有能起发其功,广尧之事者。
1、先生在其《近三百年书学》一文中评道:“学邓石如篆书的莫友芝最好,赵之谦、吴熙载其次”。
2、清?刘熙载《艺概?文概》:“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
3、韩熙载认为按照礼制,新帝即位的次年,才可以改元,还说什么“逾年改元,古之制也,事不师古,何以训人?
4、刘熙载自幼孤贫,但有志于学。
5、清代末叶的许多篆刻家都受其影响,如吴熙载、徐三庚、黄士陵等。
6、正如清人刘熙载所称赞的那样:其文“只下一二语,便可扫他人数大段,是何简贵”。
7、杨志道:“非是小人推托,其实去不得,乞钧旨别差英雄精细的人去。(韩熙载上,云)小官韩熙载,奉宋丞相钧旨,着我管待陶学士,着他动静。
8、刘熙载《艺概》卷四:“文文山词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不知者以为变声,其实乃变之正也。
9、黄士陵篆刻初学吴熙载,后转攻秦、汉玺印,尤喜用金文入印;章法处理颇具匠心,离奇错落,很有趣味;刀法也刚健雄奇,刻印往往不加修饰,也不主张残破。他
10、这时候谢?的诗歌除了“语皆自然流出”(刘熙载《艺概》),依然清新自然外,还将佛、道的哲理自然地织入诗篇,使人读来“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沈德潜《古诗源》),因此每有篇什,皆臻绝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同志就曾随同我青塘村的革命志士在此工作过,当时他还是我村寨内片区的一位老革命家的部下,那时候谢非同志就住在该村松园片区的乡亲家里,每当说起谢非同志,村里的老辈人就会讲起一段古(一些关于当年谢非同志的故事)。
11、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韩斡《牧马图》,张萱《捣练图》,周?《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元代永乐宫壁画;明代陈洪绶《归去来图卷》;清代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等等,都有深厚扎实、令人赞叹的线描功夫。
12、在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上绘有作叉手礼的人物形象。
13、清末,吴熙载、吴大澄、杨沂孙、范永祺、丁佛言、章炳麟等人,各家都有很多篆书的碑贴和著述。
14、篆刻由浙派入,取道邓石如、吴熙载而涉秦汉之境,钝刀切石,于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
15、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公元10世纪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就已具备了这种雏形。
16、成化斗彩三秋杯、《中秋帖》、《伯远帖》、《韩熙载夜宴图》、《八十七神仙卷》……每一件价值连城的传艺珍品背后都有一段辗转跌宕的传奇。以为“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并在帖后跋“龙跳天门,虎跃凤阁”,并将该帖及王献之《中秋帖》、王?《伯远帖》视作“三希”,同置于三希堂内。
17、《韩熙载夜宴图》乃国画之粹,稀世珍宝,被历代帝王珍藏。
18、一次,有个叫龚智远的人,拿了一幅五代名画家的传世之作《韩熙载夜宴图》来押当。
19、刘熙载所谓“含蓄”,谭献所谓“柔厚”,冯煦所谓“幽涩”,陈廷焯所谓“沉郁”,况周颐所谓“重、拙、大”等说,皆言词之语言与意境当含蓄朴厚。
20、《韩熙载夜宴图》在
21、宋荦抚吴时曾延其摹南唐顾闳中所画韩熙载夜宴图,及所画东坡与佛印谈禅像均为艺林称赏。
22、《韩熙载夜宴图》原两幅,但周文矩所作的一幅失传,今天我们见到的是顾闳中的作品。
23、「韩熙载夜宴图」台积心筑艺术季新竹、台南演出。
24、陆游晚年村居诗作,周必大评为“疏淡”,刘熙载称为“浅中有深,平中有奇”。
25、主要作品有:《清明上河图》、《百骏图》、《韩熙载夜宴图》等。
26、论刘熙载文学思想的儒道互补
27、如五代顾闳中、周文矩及杜霄所画衣纹,都是在游丝描和铁线描的基础上,略加一些顿挫的笔法。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也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长卷。
28、出处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观彼所制,圆溜潇洒,缠绵蕴藉,于此事固若有别材也。
29、的“流民图”不能不说是借助中国传统笔墨技法,吸收西方写实素描产生的杰作。就其思想内涵,古代的《韩熙载夜宴图》,现代的《流民图》,都是显而易见的。
30、宋?马令《南唐书?舒雅传》:“?韩熙载?性懒,不拘礼法,常与雅易服燕戏,猱杂侍婢,入末念酸,以为笑乐。
31、画卷中的主人公是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
32、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著名人物画家顾闳中的作品。
33、虽宾客揉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李氏惜其才,置而不问,声传中外,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尚之,故世有韩熙载夜宴图……”。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