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董狐笔:dǒnghúbǐ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指春秋时晋国史官董狐在史策上直书晋卿赵盾弑其君的事。后用以称直笔记事、无所忌讳的笔法为“董狐笔”。《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杀灵公於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唐杜甫《写怀》诗之二:“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宋文天祥《指南后录·正气歌》:“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清钱谦益《恭闻泰昌皇帝升遐涂次感泣赋挽词》之三:“盈朝董狐笔,执简欲何施?”亦省作“董笔”。《剪灯馀话·长安夜行录》:“愿挥董笔祛疑惑,聊为陈人洗愧羞。”★春秋时晋国的史官董狐,不畏强权,直笔记载史事,孔子誉为「古之良史」。见《左传.宣公二年》。后世因称直笔记事,无所畏惧为「董狐笔」。宋.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1、里,将“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作为天地间正气的表现之一。
2、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意在秉笔直书。
3、他在诗中仰慕事垂丹青、凛然万古的正气是:“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4、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历代的“良史”们,以笔墨和鲜血维护着历史的尊严。
5、后来儒、道、墨、法等诸子百家学说中的有益的思想,以及“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锥,在汉苏武节”等等,都是中国古代民族智慧与正气的一种体现。
6、英雄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就盛赞“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7、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8、盈朝董狐笔,执简欲何施?
9、弑君的崔杼、纵祸的赵盾,都作如是想,可惜碰着几位傲骨棱棱的文人,偏不卖帐,竟闹出“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的故事。
10、宋代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就有这个典故:“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11、二是如实记史,仗义直书,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的精神。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