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散佚:sàny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散失。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会董卓作乱,大驾西迁,史臣废弃,旧文散佚。”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所蓄书籍法帖尽散佚一空。”阿英《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关于秋白的遗著,散佚的实在太多。”

1、《净土慈悲集》散佚已久,1925年在朝鲜的桐华寺发见其残本。
2、在林古度诗散佚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本文力图勾勒林古度诗歌创作的情状,并对林古度诗歌风貌及前后诗风的变化作整体的把握。
3、盖其版已散佚不全,坊贾掇拾残剩,刻八卷之目冠於卷首,诡为完书也。
4、但因时代久远,张萱的绘画作品多数都散佚无存。
5、彭宾去世后,遗稿散佚,康熙末其孙士超掇拾残剩,为《搜遗稿》四卷,凡文三卷,诗一卷,《四库总目》始传于世。
6、又有《詹詹吟》、《交翠亭集》,已付梓,今皆散佚不可见。
7、桑田沧海,人生如梦,且看这一段尘封已久的海上旧事,家国飘零的岁月如歌。阅个百有三十年,世远时移,桑田沧海,若不踵而修之,则先美弗彰,后嗣莫考,能保世系之无散佚乎?
8、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毛晋汲古阁本《珠玉词》题下注云:“向误入《南唐二主词》。
9、称其“多所较辑,若《孔氏家语》、《两汉博闻》、《汉唐晋四传》、《唐诗二选》、《仙家四书》、《大?小?录》、《诗说》诸集行于世”,作品多散佚,今存《两汉博闻》十二卷、《南华合璧集》五卷。
10、多少煊赫名迹一朝散佚,亦如烟云过眼。

11、但因屡遭禁毁,散佚较多,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者,当首推《武备志》。
12、第藏书多善本,有《世善堂书目》,藏书至清乾隆初散佚。
13、效祖的词曲小令在当时颇有名,曾流传宫中散曲有《都邑繁华》、《中一笑》、《混俗陶情》、《裁冰剪雪》、《良辰乐事》、《空中语》、《云林稿》、《莲步新声》等8种,但当时就多已散佚。
14、著有《王魏公集》20卷,明中叶后散佚,今存《永乐大典》辑佚本收入《四库全书》、《豫章丛书》。
15、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班兰台集》。
16、康修其著作甚丰,但散佚不少。
17、其所作文词因战乱多散佚,所绘之画尚有部分遗存,诗仅存八首。
18、他的诗大都散佚,仅存的就是这一首《雪诗》。
19、又著有春秋汉议驳二卷,以左传驳何休之驳汉事者,六十余条,书已散佚。
20、姚秦是鸠摩罗什大师译三论,盛弘此宗,辗转相传,至隋之吉藏作论疏,而大成之,盛极一时,宋以后论疏散佚。
21、大成殿屋面由绿黄两色琉璃瓦履盖,兽吻散佚。
22、这部书已散佚,现仅存陆法言的书序。
23、南三阁中的文澜阁,咸丰十年(一八六○年)倒塌,库书散佚殆尽。
24、清?叶廷?《鸥波渔话?莪洲公诗》:身后著作,年久多散佚,余遍为?罗,仅得诗三帙,丛残不具首尾,于诸集殆不过~耳。
25、南三阁中的文澜阁,咸丰十年??一八六○年??倒塌,库书散佚殆尽。
26、另外,《今昔物语》中还有保宪与晴明进行占卜比赛(「占覆」)的记载,可惜相关内容到今天已经散佚缺失了。

27、一生诗作甚多,大多散佚。
28、;爱默生的忠告;成功的秘密;尽你所能做到最好;你那些已经散佚遗失的能力;有想法,才有机会;给你的精神力量指引方向吧;思考,然后行动;点燃你的热情;保持奋斗的活力;天助自助者。
29、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
30、粮储观察金,郡于下车之始,知旧志之散佚,谋之太守张君,亟为重加编纂。
31、李白作品的大量散佚,自唐李阳冰始,至清人王琦及今人詹锳先生一直认为,原因在于安史之乱。
32、然而,由于谯定对《易》经中“见乃谓之象”一句的理解与之后的朱熹的理解有所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二人在学《易》的顺序上的分歧乃至在如何格物穷理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上的认识差异,招致了朱熹的强烈不满和尖锐批评,朱熹在乾道九年(1173)撰成的《伊洛渊源录》中遂不为谯定立传,大大贬低了谯定的学术地位,削减了谯定在文人士林中的影响力,加之谯定一生长期隐处,交游甚少,虽然两次受到朝廷征召,均因政见不合,未有正式任职而不及“通显”,故有关记载较少,著述散佚颇多,这是后人对谯定学术思想不够了解的原因。这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予以论证:其一,《大学章句》及其“格物致知”补传草定于淳熙之初;其二,朱子在淳熙初年《答江德功》中所初步表达的格物致知思想,实际上是后来《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中的重要内容;其三,淳熙初年,朱子与吕祖谦共同编订的《近思录》中有“格物穷理”一卷,该卷实际上表达了后来《大学章句》中的格物致知思想;其四,淳熙初年,“鹅湖之会”的朱陆之辩表明朱子的格物致知思想已经具有以“道问学”为先的特征。
33、其著作多散佚,现存《遗安录》、《古筹算考释》等14种,43卷。
34、一生“稿传盈尺”,有“一官一集”之说,可惜人多散佚。
35、《东城杂记?叶居仲》:“惜乎历年滋久,故散佚不传者多。
36、这样,班氏父子花费几十年心血编纂的《汉书》,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未能写完,同时整个书稿面临着散佚的危险。
37、《舆地纪胜》引用的大量方志、图经,绝大部分早已散佚,所引《高宗圣政》、《孝宗圣政》、《中兴遗史》等,亦已早佚。
38、至于《列异传》、《幽明录》、《齐谐记》等,均已散佚,佚文都收集在《古小说钩沉》一书里。
39、原有文集一百五十卷,已散佚。
40、另有晚年完稿于茶山南柳“寿征庵”取名《自省录》,其稿以叙述自己为官时及狱中十年,官复原职前后,人情世态炎凉之记录,以“家族内部情事”为主,《自省录》并未刻板印刷,以致年代久远,文稿散佚无存。
41、唐代宪宗元和年间,姑苏太守韦应物之女曾流落长沙沦为柘枝妓,因此何昌林认为有可能当时将某一首柘枝词更名为《长沙女引》而歌唱其人,后歌词散佚,仅留此琵琶曲谱。
42、老母犹在堂,身后萧条,作品散佚。
43、频一生诗作甚多,大多散佚。
44、自记家谱《尤氏卷石山房画史记略》亦于解放前散佚。
45、后第十二支散佚。
46、刘效祖著述颇富,有《云林稿》、《都邑繁华》、《闲中一笑》、《混俗陶情》、《裁冰剪雪》、《良辰乐事》、《空中语》、《莲步新声》等8种,今多已散佚,后由其后人在诸家选本中搜辑,编为《词脔》1卷。
47、 详文献散佚传递源流。
48、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130多首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49、他一生著述颇丰,散佚文稿尤多。
50、鲍廷博善诗文,其文稿大半散佚,仅留有《花韵轩遗稿》、《花韵轩咏物诗存》。
51、高宗、孝宗(1127-1189)两朝,深重其画,高宗尝书《毛诗》三百篇命和之每篇画一图,汇成巨帙,惜仅成50余幅即去世,明时杭人有存其散佚者。
52、梁廷?在青壮年时对整理历史故籍很有兴趣,常“网罗散佚,钩稽同异”,钻在故纸堆里进行考订。
53、1787),宗室,镶蓝旗人,乾隆三十五年袭奉恩辅国公,二十年授散佚大臣,二十五年授宗人府右宗人,二十六年兼镶蓝旗汉军副都统,二十七年总理镶红旗觉罗学,三十年管理正白旗蒙古都统事务,三十一年授宗人府右宗正,寻充玉牒总裁,三十四年授宗人府左宗正,三十六年调宗正。额设总理王公八人(每学一人)、副管十六人(每学二人)掌管学务;稽察觉罗学京堂官八人(左右两翼各四人),轮流稽查本翼四学课程;清书教习十五人(镶白旗学一人,其余学各二人)、骑射教习八人(每学一人)、汉书教习十五人(镶白旗学一人,其余七学各二人),分掌清书、骑射、汉书的教授。
54、先府君生平著作甚富,数游京师,稿多散佚。
55、他还撰有《禹鼎志》,已散佚,能诗,风格清逸。
56、其族祖计东曾有诗文全集,清初时刻印行世,但道光年间已散佚失传,计光?遍访旧家,搜罗断简残编,积数十年得诗文杂著十余卷,重编付梓,一时为人称道。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