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婆罗门教:póluóménjiào基本解释:印度古代宗教之一。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因以崇拜婆罗贺摩(梵天)而得名。以《吠陀》为最古经典。信奉多神。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以及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公元前6-前5世纪一度衰微。公元8-9世纪经改革后成为“印度教”。●详细解释:印度古代宗教之一。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因以崇拜婆罗贺摩(梵天)而得名。以《吠陀》为最古经典。信奉多神。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以及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公元前6-前5世纪一度衰微。公元8-9世纪经改革后成为“印度教”。★印度古代婆罗门族专奉的宗教,有多种派别,都以梵王为主,以四吠陀论为经。佛教兴时大衰,佛灭后复兴。
1、位于金边之南,建于10世纪,为婆罗门教及佛教胜地。
2、虽然他出身于印度上流阶级的婆罗门教士家庭,熟谙教义与理论,但如果有任何人向他请教更深刻的哲学理论,他只会答以一抹嗤笑,或是用他出名的破英文应付个三言两语。
3、功德天汉译为“摩诃室利”,即“大功德”、“大吉祥”,她本是婆罗门教、印度教所信奉的女神,称“吉祥天女”,后被佛门吸收为护法神。
4、婆罗门教里有三个转世活佛:第一个是回斯奴,他是太阳神的化身,第二个是希瓦,他是生灵万物主宰的化身,第三个是卜拉马,他是一切婆罗门教教长和立法者的主宰。
5、泰国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家具文化分别在婆罗门教、印度教以及主要是小乘佛教思想影响下使其形成神秘的宗教色彩。
6、佛教与它们共同构成沙门思潮,一方面它们与婆罗门教形成对立并互相斗争,另一方面沙门思潮各个教(学)派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与斗争。
7、无须多说,耆那教和佛教对实体的再定义产生了他们自己的专业人员,如同可能的情况一般,史诗诗人以一种欠缺理解和不练达的方式挑战了婆罗门教共同体。
8、婆罗门教的复兴是出现在孔雀王朝没落的时期
9、奥义书从婆罗门教的梵天(神)中概括出一个形而上学的实体──梵,认为梵是一种没有始终的、没有属性的、没有因果的、不可思议的最高实在,并把作为客体的梵和作为主体的我(灵魂)等同起来,从而建立了“梵我一如”的原理,认为,作为外在的、宇宙终极原因的梵和作为内在的、人的本质的我在本性上是同一的。
10、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由缘而起生灭变化的,因之反对婆罗门教所谓的世界终极原因──“我”或灵魂。
11、梵天”是婆罗门教的创世主,世界万物、人、乃至神都是由他创造出来的。
12、二十诸天的名称都本于印度教(婆罗门教),具体是:一大梵天、二帝释天、三多闻天王、四持国天王、五增长天王、六广目天王、七金刚密迹、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罗、九散脂大将、十大辩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韦驮天神、十三坚牢地神、十四菩提树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宫天子、十八月宫天子、十九娑竭龙王、二十阎摩罗王。
13、和尚,也借称古印度婆罗门教,中世纪天主教等的修道者。
14、他虽然还没有达到婆罗门教的境界。
15、曼扎中央凸起的部分为须弥山,四周为婆罗门教的四大部洲。
16、经中还引用佛陀所说:“我般涅?七百岁后,是魔波旬渐当沮坏我之正法”,这反映了笈多王朝复兴婆罗门教、排斥佛教的历史背景。
17、在波隆纳鲁沃古城里,不仅有考拉斯时期的婆罗门教遗址,还能看到帕拉克拉马一世十二世纪时修建的神话般花园城市的遗迹。
18、就形式而言,佛教与婆罗门教主张透过修证的方式,完成身心的苦恼束缚解脱;但在内容上,婆罗门教主张“梵我一如”即是解脱。
19、种姓制度不仅订在法律,且规定在婆罗门教义教条中,神圣而不可侵犯。
20、纯陀,如果现在我到那些信持各种杂说旁见的行者和婆罗门教徒中,被问及对于他们所信持之见解的看法时,我当不认同的。
21、虽然只是初秋,天气已相当寒冷,却还有成群的男女在恒河里虔诚地领受圣洗。这些善男信女是佛教的死对头,他们狂热地崇信婆罗门教。
22、石器主要是婆罗门教和佛教传说中神的石雕作品,其中的碑刻和建筑样式也颇有代表性。
23、火车十二点半到达贝拿勒斯,据婆罗门教的传说,现在的贝拿勒斯是古代卡西城的旧址,卡西城从前就象穆罕默德的陵墓一样是空悬在天顶和天底之间的。
24、为古印度婆罗门教之支派,主张随顺世俗,倡导唯物论之快乐主义。顺世论者还对封建社会的宗教、伦理和社会思想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25、三个僧侣朝着法官站着,书记官开始高声诵读控告斐利亚福克先生和他的仆人亵读神灵的诉状:被告曾经玷污了婆罗门教神圣的寺庙。
26、父亲安排好我们,在“婆罗门教”的名义下,和毕查拉姆先生一同坐在经堂里。最后我们被剃光了头,戴上金耳环,我们三个小婆罗门在三层楼的一个地方,进行了三天的静修。
27、事实上,婆罗门教是一个小邦王子创建的,之后被他人奉为社会工程师,因为在新的领土上设立了这个体系(部分是因为这种建制也许能符合较高的文明,或是王子了解到它的紧密结构有利于社会控制) 。
28、以慈心为本的四无量心,是适应婆罗门教的。
29、婆罗门教主张“梵我一如”,认为“梵”是无所不在的唯一本质,宇宙间的最高主宰,自我(灵魂)是梵的一部分或梵的化身。
30、为编订仪典,精研佛教及婆罗门教经典。
31、系由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北部的达罗毗荼人而创立“吠陀”教演化成婆罗门教。
32、从前,婆罗门教要举行一个盛大的集会,需要很多的碗碟盆盘。
33、婆罗门教成为了林邑的国教。
34、大功德天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吉祥女神、幸福女神。
35、婆罗门教的复兴是出现在孔雀王朝没落的时期。
36、包括:《经今古文学》、《纬书与经今古文学》、《“孝”与“生殖器崇拜”》、《经学史与经学之派别》、《康有为与章太炎》、《朱熹》、《群经概论》、《纬谶中的孔圣与他的门徒》等。石笋具有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湿婆神祗的功能,因此有的说它是古婆罗门教生殖器崇拜在泉州的遗物,与开元寺大雄宝殿后廊正中两根绿辉岩石柱上的“湿婆图腾浮雕”上的生殖器图案同一源流。
37、后来婆罗门教和印度教把她塑造成女神,为她取名“功德天女”(又称吉祥天女),说她是毗湿奴的妃子,财神毗沙门之妹,主司命运和财富。
38、无论是佛教,伊斯兰教,儒教,日本之神道教,婆罗门教,柏拉图哲学,或什么的宗教-又或者耶稣在加利利和巴勒斯坦南部地区传道,这些宗教后来被加进了很多东西。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