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角芒:jiǎomá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棱角芒刺。形容星的光芒。《周礼·春官·保章氏》“保章氏掌天星”唐贾公彦疏:“立春岁星王七十二日,其色有白光角芒。”清顾炎武《石射堋山》诗:“太白天弧见角芒,金山京口又沙场。”清钱谦益《祭姚母文夫人》:“秋风矫厉,寒星角芒。”2.锋芒。清钱谦益《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当景之抗疏时,余甫出请室,饮章蜚语,道路汹涌,未尝不奋臂搤腕,助其角芒也。”
1、触角芒光裸,不呈羽状,着生于第3节背面基部。
2、下颚须仅1节,触角顶端微节具触角芒。
3、触角3节,黑色,第三节最大、基部有1根长触角芒,头顶后缘两侧各有内顶鬃2根。
4、颜面中央有1对触角,分3节,第3节最长,其基部外侧有1根触角芒。
5、触角芒光裸或具细毛,着生于第3节背面基部。
6、清钱谦益《祭姚母文夫人》:“秋风矫厉,寒星角芒。
7、未若一斗复一斗,令此肝肺生角芒!
8、《周礼?春官?保章氏》“保章氏掌天星”唐贾公彦疏:“立春岁星王七十二日,其色有白光角芒。
9、清顾炎武《石射堋山》诗:“太白天弧见角芒,金山京口又沙场。
10、头部小,黑褐色;触角可见1节(其余2节隐蔽),暗褐色,触角芒较长;复眼三角形(雄虫圆形),向两侧突出。
11、整条触角芒都呈羽毛状,第二节的触角上有明显的凹陷位。
12、每个触角上有一个鬃毛状的附器??触角芒,触角芒上有一排长而分支的毛,这点与其他蝇类不同。。触角黄褐色,触角芒暗褐色,其基部近黄色,具1对上侧额鬃和2对下侧额鬃,内、外顶鬃各1对。
13、未若一斗?一斗,令此肝肺生角芒。
14、部具细小的颈,可活动,触角向前方伸展,第三节延长,具1~2节端刺或粗壮的触角芒。
15、头部触角的触角芒简单无分枝,但基部分布短的细毛。
16、食虫虻亚科,下颚须仅1节,触角顶端微节具触角芒。触角黄色;触角芒褐色,基部黄色,长于触角的长度。
17、体小,复眼红色,触角第3节圆形或椭圆形,触角芒羽状、栉状或具分枝毛。
18、第四纵脉向上微弯,触角芒为长羽状,分枝到顶。
19、肝肺生角芒:苏轼《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诗:“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
20、触角3节,均黄色,第3节圆形,触角芒淡褐色。
21、触角芒裸,被纤毛或具稠密的羽状毛。
22、弧矢动移不如常而现角芒,古人以为主兵盗。
23、触角倒卧而短,触角芒生于背面基部,光裸或有细毛。
24、触角短小,第一二节黄色至暗褐色,第三节黑色,触角芒黄色。
25、触角3节,第三节为第二节的1.5倍,触角芒光滑,在基部约至1/2处粗大。
26、中至大型,常有蓝绿光泽,或淡色粉被;雄虫合眼式,雌虫离眼式,触角芒羽状或栉状。
27、复眼黑褐色,触角芒一侧有5跟刺毛。
28、触角灰黑色,短扁,触角芒短,基部粗大,背腹两面有羽状毛,一直到达芒尖,下颗须棕黑色。
29、例如触角芒(aristopedia)成肢的aristopedia,平衡棍变成翅的bithorax等。
30、触角细,在面沟内,触角芒无毛。
31、小型,黄色,复眼闪虹光;触角第三节椭圆或圆形,触角芒羽状,后顶鬃会合。
32、头部有1对相互分离的后顶毛(单眼后毛),1对短小的单眼鬃,触角芒裸或具刚毛,具口鬃。
33、另外,多毛类的触手亦有称为触角芒的。
34、颜面中央有1对触角,分3节,第3节最长,其基部前外侧有1根触角芒。
35、未若一斗复一斗,令此肝肺生角芒。
36、触角黑色,第3节扁平,近椭圆形,具粗长的触角芒虫1根,芒的一侧具小短毛5根;前缘脉有两处断开,无臀室。
37、欲耕不能买犍犊,杀贼何能临边疆未若一斗?一斗令此肝肺生角芒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交寒光我有古剑尚在匣一条秋水苍波凉君才抑塞倘欲拔不妨斫地歌王郎。
38、清顾炎武《石射堋山》诗:“太白天弧见角芒,金山、京口又沙场。
39、触角芒光裸或少数具微毛。
40、果蝇具有该部分带足样构造的触角芒足(Aristapedia)的变异体,从其对应的分节构造来看,它可促使位置信息作
41、触角黄色,触角芒不具毛。
42、触角全长较颜短或约与颜等长,第3节的背端尖锐;触角芒裸或具短毛。
43、口器退化,两眼小而远离,触角短小,陷入触角窝内,触角芒简单,翅透明或有褐色斑纹,或不透明呈烟雾色。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