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教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37
更新于

释教:shì jiào 基本解释:[Buddhism] 佛教●详细解释:指佛教。 南朝 梁 沉约 《均圣论》:“外典所禁,无待释教。”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天宝 末, 扬州 僧 鉴真 始往 倭国 ,大演释教。”《西游记》第五二回:“前闻得 观音尊者 解脱汝身,皈依释教。”★◎ 释教 Shìjiào[Buddhism] 佛教★佛教。《梁书.卷五一.处士传.庾诜传》:「晚年以后,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忏,六时不辍。」《西游记.第三八回》:「元帅,近闻你得了性命,皈依释教。」

1、至于释教则备极幽微。

2、【方法】上4味,将密陀僧、白矾捣碎,入瓷罐内,烧通赤,放冷取出,捣细为末。赶到代噶,封达赖五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赤喇坦达赖喇嘛”。

3、法师义净奉诏译’,但自唐代即已被列入伪作之林,如《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二十八云(大正55?1017a)?‘天地八阳经一卷,卷末题云八阳神咒经,与正经中八阳神咒义理全异。

4、清班府派出八旗官兵送达赖一行到内蒙代噶地方,送赐金册、金印,封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亦喇坦达赖喇嘛”。

5、’”唐智升《开元释教录》卷四:“至迦维罗卫国见佛发佛牙及肉髻骨,佛影佛迹炳然具存。

6、明沉德符《野获编?释道?释教盛衰》:“酋长辈倾听赞叹,临行哀恋不忍别。

7、出处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极厌憎释教,以为惑世诬民,最宜摈绝者。

8、一百依据藏传释教的典礼和汗青常规,活佛逝世后按传统的方法转世传承。

9、北周道安《二教论?归宗显本一》:“释教为内,儒教为外,备彰圣典,非为诞谬。

10、甚至把佛法传入斯里兰卡的马兴达阿罗汉尊者,也引用这些故事来阐释教理。

11、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12、据周隆谦在塔院记中云:“此塔之建,非以之祟释教,亦非专以凯科名直欲偕园邑之人和功累行以仰副圣天子乐育人材之圣意,不尤务其本而探其源哉。

13、慧可在二祖山静心参禅悟佛,修建庙宇,传经说法,开悟众生,治病救人,积十余年之久,更兼其具有“物与民胞共寒暑,调和风雨万邦同”的崇高理想境界、舍身求法的献身精神和儒释教道皆通的渊博学识,因而深受此地百姓拥戴与敬重。

14、杳治身清俭,及?释教经,常行慈忍,持斋蔬食。

15、又历代三宝纪以后之经录,如开元释教录、贞元新定释教目录等皆谓,法立殁后,法炬一人独译出一百三十余部佛典,而出三藏记集则无此一记载。

16、宋王禹?《扬州建隆寺碑》:“以为汉明之后,释教诞兴。

17、为了提高学生对古文学的兴趣,教育部日前向社会征集"古辞新韵",即用流行歌曲来诠释教科书上的诗词。你认为这是否是推广古诗词的积极尝试?

18、二他是1名退休老师,是一名兼职释教高僧。

19、在奥运开幕前几天政府高官还参加了它的开工典礼.1依据藏传释教的典礼和汗青常规,活佛逝世后按传统的方法转世传承。

20、此经第二译八十卷本,它的梵文原本四万五千颂,系唐则天武后遣使从于阗求得,并请来其地三藏法师实叉难陀,于证圣元年(695)三月十四日在洛阳大遍空寺开始翻译,武后亲临译场首题品名,菩提留志、义净同宣梵本,复礼、法藏等并参与笔受润文,到圣历二年(699)十月十八日在佛授记寺译毕(见《开元释教录》卷九),成八十卷,内分三十九品,总由七处(同旧译)、九会(八会同旧译,新增“普光法堂”一会)的说法而成。

21、他依其特殊地位,干预政治,“妄议迁都,妖惑圣听,改除释教,毁谤大臣”。

22、即将《开元释教录》所立的宝积、大集二部摄属于方等,而别立法华一部;五大部外的重单译经亦多摄入方等部中。【出处】明?唐顺之《请游兵疏》:“所据前项兵马,虽奉钦依议定专官统领征倭之数,但恐摄属隔别,挑选间非劲?。

23、’此会通儒释教理,若合符节。

24、《丽藏》作明征、《圣语藏》〈贞元释教录〉中作明彻。

25、咸光复儒业旁通释教。

26、在日本,释教是仅次于传统民族宗教神玄门的第二大宗教。近些年因为释教受接待水平急剧降落,浩瀚寺庙都面对着财务坚苦。

27、依据藏传释教的典礼和汗青常规,活佛逝世后按传统的方法转世传承。

28、其二,唐代编辑的《开元释教录》卷四及卷十二、《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六及元代编纂的《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九等书,则载为‘提婆罗菩萨造’。

29、人生最初的四十年得益于教科书,以后的三十年是注释教科书的内容。叔本华 

30、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

31、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仰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32、开元五年,宋?奏悲田乃关释教,此是僧尼职掌,不合定使专知。

33、例:莲花:标记如同一朵怒放的莲花,莲不只在释教中意义深远,莲还由于“出淤泥而不染”而成为花中正人。

34、第二,阐释教师自我成长的概念、特征和作

35、公元一世纪,“慈悲普度”的释教佛法东传,中华文化变得更为博大精深。

36、据李?《太平广记》记载: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牛腾被贬为??安丞,他大布释教于??、且兰、建安,“素秉诚信,笃敬佛道,”严守僧戒,口不妄谈,目不妄视,言无虚伪,行为端庄。

37、因此,案例研究是在质的研究中展开、分析、提炼、描述而完成的,这种解释教育实践事件或教育现象中的本质的研究就是质的研究。

38、唐智升大师于《开元释教录》中,称道宣「外博九流,内精三学,戒香芬洁,定水澄奇,存护法城,着述无辍」,洵非虚誉之辞!

39、至元元年(1264),立总制院管辖全国释教和吐蕃僧俗政务,以国师领之。

40、王及群下皆琐里人,奉释教。

标签: 释教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释教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3298.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