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诏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52
更新于

应诏:yìng zhào 基本解释:[accept the emperor\'s order] 接受皇帝诏命●详细解释:1. 接受诏命。《后汉书·杜林传》:“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詔;唯 林 守慎,有召必至。” 唐 卢照邻 《赠李荣道士》诗:“敷诚归上帝,应詔佐明君。”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赵公裕后》:“是时适有博学鸿儒之选,公以 阮怀 应詔,得入词苑。”2. 魏 晋 以来称应帝王之命而作的诗文。如 三国 魏 曹植 有《应诏》诗, 唐 杜审言 有《望春亭侍游应诏》诗。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六十:“宣徽旋进新裁曲,学士争吟应詔诗。”3. 古代官名。《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会应詔 王道习 自外至,帝问 道习 。” 胡三省 注:“应詔,犹 汉 之待詔也。”★◎ 应诏 yìngzhào[accept the emperor's order] 接受皇帝的诏命

1、《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

2、南朝宋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神行埒浮景,争光溢中天。

3、《尚书古文疏证》又载:尧为天子,先都晋阳,后迁于平阳。曾应诏带《法华玄义》及《净名经文疏》至长安,缮写校勘。

4、去冬,简以愚戆应诏上书,言涉不敬,罪当万死。

5、《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今勘会江都县人户积欠青苗钱二万四千九百二十贯石。

6、明李东阳《应诏陈言奏宏治六年四月二十七日节该钦奉敕谕》:“冤号之声,震动远迩。

7、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君临万邦,万邦既化。

8、《咏雪应诏》诗:“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

9、《应诏》诗:“将朝圣王,匪敢晏?,弭节长?,指日遄征。晋成公绥《天地赋》:“望舒弭节於九道,羲和正辔於中黄。

10、嘉靖三十四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555-1562年),他三次应诏率容美土兵出征,屡战屡捷,受到朱明王朝的嘉奖,特别是嘉靖三十八年,第二次奉诏抗倭,取得舟山之捷,在班师凯旋之日,总督胡宗宪为其“张筵饯送”,并赐犒军银一万七千两,田九霄坚辞不受,将银封贮于嘉兴府库,向朱明王朝再次提出“恢复祖职”的请求,他说:“土人效力疆场,犬马微劳,分所宜也,不敢受赏,但朝廷能念累世边臣,赐复洪武初年军民宣慰旧职,俾祖宗蒙德,子孙荷荣,于愿足矣。

11、大门忽然间被推开,几十名皂衣大汉簇拥着石应诏昂然而入。

12、今者海内多故,天子怒焉悯忧(2),特下明诏搜求才识宏达及九能之人、一艺之士(3),而应诏者寡。

13、十七年,应诏上言,略谓:“小民冤抑,有司不为详审者,请严察,使毋壅於上闻。

14、陈白沙只好称病,要求延期应诏。

15、<上责躬应诏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16、故意把食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应诏陈言兵食事宜》:“以文景轻徭薄赋,而贯朽粟陈。

17、于是,他前去应诏,揭下了榜文。

18、王炎应诏作挽歌,得吴王嘉许。

19、大风昼晦,濂应诏言民瘼,请缓征。

20、时吏部都察院曾数次奏陈,调顾应祥再抚云南,滇人大悦。公元1313年(皇庆二年),他应诏上奏陈桑林六事,触件宰相意。

21、火灾,必愿应诏上封事,曰:“开边稔祸之刑,牵制而未行;激变弃城之戮,姑息而未举。

22、<应诏宴曲水作诗>》:“?魄双交,月气参变。中指极地气候(全年寒冷,最热月气温在10℃以下。

23、敷诚归上帝,应诏佐明君。

24、八月,应诏上福州举乡试。

25、【出处】南朝?宋?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仰阅丰施,降惟微物。

26、是时,清王朝为巩固清廷统治,便极力收买拉拢汉人为其服务,曾多次下诏二何应诏出山做官。

image.png

27、1875年(光绪元年),应诏上改革内政外交万言书。

28、曾应诏上《备边五策》,未被采纳。

29、张与田应诏、周则范等人通电反对。

30、神思》:“淮南崇朝而赋骚,枚?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31、示例我若今日复出应诏,是~了。

32、周御王对这样的情况,非常的忧心,却一直也想不出个好办法来解决。《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周御穷辙迹,夏载历山川。

image.png

33、是年春,苏、湖地震,旱魃为虐,百姓流离失所,而朝廷又无力安抚,洪应诏进疏,其言击中朝廷纪纲之失,终为奸相秦桧等人所憎。

34、尝应诏上言七事,皆切中时务。

标签: 应诏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应诏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3362.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