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灌钢:guàn gā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低温炼钢法所炼成的钢。又称团钢。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中国古代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冶锻而成的钢,又称团钢。南朝炼丹家陶弘景(452~536)记述说:“钢铁是杂炼生作刀镰者”。这里生指生铁,指熟铁。当时灌钢已被用来制作刀镰之类,说明它已经历了一个发展时期,产量已颇可观。北齐綦母怀文也是灌钢的实践者。他“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这里的“宿铁”含义与上述“杂炼生”基本相同。
1、炒钢技术一说出现在西汉后期,灌钢技术至少在南北朝时已在南方普遍使
2、灌钢法是中国古代炼钢技术上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3、我国古代关于灌钢的记载始见于东汉晚期。
4、这种“灌钢”技术,隋唐之际仍沿
5、【一般认为,綦毋怀文造宿铁刀属于灌钢工艺,但是很难想像一般的灌钢需要那么长的冶炼时间,所以有两种合理解释:一是灌钢工艺未成熟时,主要依靠固态渗碳;二是生熟铁同置坩埚中冶炼出坩埚钢。
6、如柔化处理技术、炒钢技术、百炼钢技术、灌钢技术等。
7、亦制作过灌钢刀。
8、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
9、綦母怀文是灌钢技术的发明者。
10、谢平是我国灌钢法炼钢之鼻祖。
11、隋唐以后刀的制造,以灌钢法代替百炼法,钢质柔韧。
12、技术,灌钢法取代了百炼法,使铁制战刀更加锋锐。
13、这是古代关于灌钢技术最详细、最明确的较早记载。
14、东汉时期,炒钢、百炼钢继续发展,到南北朝时杂炼生?的灌钢工艺问世。因此大约在东汉末,我国已可能出现了炼钢新工艺“灌钢”法的初始形式。
15、俗名团钢,亦曰灌钢者是也。
16、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
17、灌钢冶炼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调剂含碳量,而是排除夹杂。可见在古人心目中,灌钢是我国古代钢的主要品种之一。
18、隋唐时采用更为先进的“灌钢法”代替了百炼法,炼出的刀更加坚韧锋利。
19、可见东汉末年,人们便用灌钢制作刀剑,其发明年代至迟在东汉晚期。
20、而綦毋怀文对灌钢工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1、发展灌钢法大约在东汉末,可能出现炼钢新工艺“灌钢”法的初始形式。
22、550?580年中国的綦母怀文发明灌钢技术。
23、550?580年,中国的綦母怀文发明灌钢技术。
24、大约在东汉末,我国已可能出现了炼钢新工艺“灌钢”法的初始形式。
25、隋唐以后刀的制造,灌钢法代替百炼法,刀刃锋利程度和韧性都得以提高。
26、唐宋之后,因灌钢工艺的发展等原因,百炼钢有所减少。
27、如西汉时期发明?炒钢?的技术、南北朝发明了?灌钢?等等的改革。
28、北齐豢母怀文发展了灌钢法,造出著名的宿铁刀。
29、封起来烧炼,锻打使它们相互渗入,叫做“团钢”,也叫做“灌钢”。
30、唐代改进了冶炼技术,灌钢法取代了百炼法,使铁制战刀更加锋锐。
31、后来,灌钢法又不断发展。
32、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
33、灌钢法又叫团钢法,或生熟法,是中国早期炼钢技术一项最突出的成就。
34、綦毋怀文造刀的方法是:先把生铁和熟铁以灌钢法烧炼成钢,做成刃口,然后“以柔铁为刀脊,浴以5牲之溺,淬以5牲之脂”这样做出来的刀称为“宿铁刀”,极其锋利,能够一下子斩断铁甲30札。
35、灌钢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
36、中国晋代已创造了用生铁与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