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人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260
更新于

举人:jǔrén 基本解释:[asuccessfulcandidateintheimperialexaminationsattheprovinciallevelintheMingandQingdynasties]汉代取士人不用考试,令郡国的守相推荐到中央;明清两代称乡试考取的人●详细解释:1.推举,选拔人才。亦指所举之人材。《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后汉书·章帝纪》:“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甽亩,不繫阀閲。”2.隋、唐、宋三代,被地方推举而赴京都应科举考试者。唐白居易《早送举人入试》诗:“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3.明清两代称乡试录取者。《儒林外史》第二回:“那王举人也不谦让,从人摆了一条凳子,就在上首坐了。”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姓》:“在石门湾里,姓丰的只有我们一家,而中举人的也只有我父亲一人。”★◎举人jǔrén[asuccessfulcandidateintheimperialexaminationsattheprovinciallevelintheMingandQingdynasties]汉代取士人不用考试,令郡国的守相推荐到中央;明清两代称乡试考取的人★  举人,据〔明史·选举志〕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又据〔清史稿校注?选举志〕载:有清科目取士,承明制用八股文;……世祖统一区夏,顺治元年(1644),定子、午、卯、酉年乡试,……乡试以八月,……均初九日首场,十二日二场,十五日三场。首场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士子各占一经;四书主〔朱子集注〕,〔易〕主程传、朱子本义,〔书〕主蔡传,〔诗〕主朱子集传,〔春秋〕主胡安国传,〔礼记〕主陈澔集说。其后〔春秋〕不用胡传,以〔左传〕本事为文,参用〔公羊〕、〔谷梁〕。二场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一道。三场经史时务策五道;乡、会试同。乾隆间,改会试三月,殿试四月,遂为永制。乡试,先期提学考试精通三场生儒录送,禁冒滥。在监肄业贡、监生,本监官考送。倡优、隶、皁之家,与居父母丧者,不得与试。卷首书姓名、籍贯、年貌、出身、三代、所习本经;……士子用墨,曰墨卷;誊录用朱,曰朱卷。……试子之所曰贡院,士子席舍曰号房,拨军守之曰号军。……有清以科举为抡才大典,虽初制多沿明旧,而慎重科名,严防弊窦,立法之周,得人之盛,远轶前代。其间条例之损益,风会之变迁,系乎人才之盛衰,朝政之得失。  乡试录取者是为举人,第一曰解元;举人录取名额,与时增减。以清代为例,据〔清史稿校注?选举志〕载:乡试解额,顺治初,定额从宽,顺天、江南皆百六十余名,浙江、江西、湖广、福建皆逾百名,河南、山东、广东、四川、陕西、广西、云南自九十余名递减,至贵州四十名为最少。……康熙间,先后广直省中额,五十年(1711),又各增五之一。雍正元年(1723),湖南北分闱,照旧额分中,各省略有增减。……咸、同间,各省输饷辄数百万,先后广中额。--作者:叶宪峻★汉代由郡守荐举为官的人称为「举人」。唐、宋时称可以应进士考试的人为「举人」;至明、清则称中乡试的人为「举人」。【造句】举人如果顺利通过会试、殿试,即成为进士。 △大会状、大春元★把人抱举起来。《山海经.西山经》:「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举用人才。《左传.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吕氏春秋.孝行览.遇合》:「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汉代取士用人无考试之法,皆令郡国守相荐举,被荐举者称为「举人」。唐、宋时称可以应进士考试的人为「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也称为「大会状」、「大春元」。

1、顺治十四年(1657)丁酉科乡试中文举人第三名,授予真定府无极县正堂。

2、但是,贾景德毕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学问才识俱佳??阎锡山之父阎书堂子明先生暨原配曲夫人合葬墓志铭,由五台赵戴文撰文、沁水贾景德书丹、榆次常赞春(清末举人,1913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山西著名书画家)篆盖,文书篆珠联璧合,被时人称为“三绝碑”。

3、嘉庆时定,武举人中式满周甲之期,再逢是科武乡试,准与新科武举人一同赴鹰扬宴,谓之重宴鹰扬。

4、回国后参加留学生会考成绩优异,为阅卷者蒋百里所器重,报请主试大臣,被拔置第一名,钦赐为举人,并为慈禧太后所召见,随即同蒋一起任清廷禁(近)卫军管带,守皇宫,保御驾。

5、潮州八贤之一的张夔,是政和七年(1117)进士,他的《和徐璋送举人韵》诗中有句:“燕阑欢伯呼酪奴,鸾旌凤吹光寒儒。

6、青年戈鲲化是否中过举人,现在是有争议的。公贞居法寺几十年,详慎周密,未尝有过举。

7、道光十五年中和节后学戊子科举人黄岩朴臣牟正鹄敬跋并书。

8、宋范公?《过庭录》:“丁石,举人也……后失途在教坊中。

9、书院曾培养出10多位文武秀才、庠士或举人。

10、1905年,古梅州石窟都大坑头名讳字号未传于谱的丘氏始祖二十一世孙、抗日保台爱国志士、教育家丘逢甲,联络上杭清末举人丘复(字荷公)等,在丘氏宗祠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民立师范学校??“上杭邱祠师范传习所”后,上杭中都丘氏修谱人为攀附名人,竟然将丘逢甲和广东饶平?公后裔迁台湾后的名人丘创焕、丘进益、邱创良、邱清辉、邱正吉、邱义仁等统统都诳称为三五郎后裔。

11、业师陈师古,字圣绪,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科举人。

12、高承基,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官江苏布政司理问。

13、如果中举了,可是张府自大明以来第一个举人,这等光宗耀祖的事情,可不能耽误。

14、沈敬涵出身儒家,父亲是前清举人。

15、同治三年(1864年),吏部拣发甘肃省以知县候用。咸丰三年,由举人拣发江苏知县,八年,署溧阳。

16、雍正十年举人,充景山官学教习。

17、嘉庆五年(一八oo)举人,砥行劬学,年开九秩,犹能伏案。

18、同治二年(1863)充选贡,次年中举人。

19、明历十九年(1591)由举人吴执御、彭世焕、王如春、章应科、徐子瑜五人立的“五凤坊”,遗址尚在。

20、1905年9月2日出生于一户前清举人之家。

21、2001年,新维村在原址按原貌重修,祠堂大门两侧有举人石碑3块,周围另有咸丰庚申年(1860年)重修的东门牌楼及“如绿”、“公祠”、二房厅、宝安家塾、召轩家塾、集于家塾等分支叶姓祠堂多间。

22、高宗御武成殿,召诸州举人,亲问曰:“兵书所云天阵、地阵、人阵,各何谓也?

23、王将军下马与老者一一相见,为首的原来是景芝新科举人李龙衮,并率老者轮番向将士敬酒。

24、14岁补博士弟子员,36岁中举人。

25、学校教学实行多科并进,设有经学、史学、文学、修身、译学、数学、地理、植物、图画、体操等课程,学制五年,初设一个班,学生数十人,以本籍清末举人张启佑为监督(即今之校长),延聘当地学界名流和客籍之通晓西学者任教。

26、黎民表(1515?1581),字惟敬,自号瑶石山人,广东从化人,明嘉靖举人,授翰林孔目。

27、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入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

28、呼鹤鸣由武举人授镇东衙把总,署浯铜游击,镇守海防;海上诸务,悉中机宜。

29、田仰孙,田祖举人,平远县学正。

30、唐李商隐《为尚书渤海公举人自代状》:“隐之清节,无惭於投香;江革归资,唯闻於单舸。

31、朱炎昭,清归德府鹿邑县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光绪二十年(1894)任郑州学正,宣统三年升任卫辉府教授,善书画,著有《蔬香阁诗草》。

32、其意思是说,如果某人的乡试经过外帘官员的誉录,对读、初选、分卷、弥封之后送过飞虹桥,交到了阅卷官员的手里,这是,他就已经有了百分之五十被录取为举人的希望。

33、大业五年(609年)正月,又诏令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骄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等4科举人。

image.png

34、检举人认为这个案子并不是某些人裁断的轻罪。

35、清朝时期,曾出现过文举人和武举人。

36、十四世葆德年近八十,历览家族巨变,切望六支长房龙尾房门举人葆珍,五支长房监生葆昱黾勉从事五修。

37、第29条学校或主管机关于接获调查申请或检举时,应于二十日内以书面通知申请人或检举人是否受理。

38、鲁庄范氏,自从范鸿策在乾隆年间高中举人以后,家里的“接官厅”就经常有官人到访。

39、弱冠入庠,旋补廪生,27岁时中光绪举人。

40、宋经略安抚使范成大曾在此举行鹿鸣宴,祝愿乡试告捷的举人,“应表明年第三闾”。

41、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二)举人,为祁巡抚记徙,请浚灵洲渠,又请建惠济仓。

42、唐李商隐《为荥阳公桂州举人自代状》:“从外府而允称贤佐,立中台而克号清郎。清郎廷槐王士?等《师友诗传录》二二:“诗自李杜以来,陵夷滥觞,作者务雕刻雪月,以趋佻巧。

43、根据家谱的记载,我的先祖是清末一名举人。

44、起诉状,答辩状在法律程序中,分别由原告、被告或检举人和被检举人所做的连续的供述、辩解和反辩解。

45、杨笃生《新湖南》第三篇:“政府间岁,则增秀才额或举人额数名,以示报酬,所欠则以乐捐二字了之,故湘人之进取于场屋者,常不免动其衽金寝革之积惨。

46、相传石文德居于沙坊后,广开田园,节衣缩食之余不忘勉励子孙后辈勤于读书求学,他把辛勤开垦的几十亩良田留下近十亩,谓之祭祀纪念田,以租赁的形式让子孙耕种,租谷收入作为支付后辈的助学金和家族中取得科举成绩的秀才、举人的补助,余下的才

47、明举人,官户部郎中。

48、嘉庆戊寅举人,官浙江知县。

49、康熙五年(一六六六)举人。

标签: 举人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举人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3560.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