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碑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57
更新于

庙堂碑:miàotángbē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即《孔子庙堂碑》。立于唐贞观初,虞世南撰并书,记述唐武德九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等事,书法俊朗圆腴,内刚外柔,为唐楷典范作品之一。不久碑随庙毁。武后长安三年重刻,相王李旦篆额,冠以“大周”二字,大中四年琢去,后佚。宋初王彦超重刻,今存西安碑林,俗称“西庙堂碑”。山东城武亦存一石,元刻,称“东庙堂碑”。东瘦西肥,字亦互有出入。参阅《金石粹编》卷四一。

1、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明玉镜以式九围,席萝图而御六辩。

2、[宋]善刻碑,建隆、乾德(九六o—九六七)间刻唐孔子庙堂碑,又乾德四年刻三体阴符经。

3、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碑也往往着眼于意象,如评虞世南《庙堂碑》,说他与《高湛》等北碑“用笔用墨,意象悉同”,说“龙门造象自为一体,意象相近”,主张“寓情深郁豪放之间,象物于飞潜动植流峙之奇”。

4、出处: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公雄心烈眦,壮发冲冠,按东海之金刀,飞北斗之石箭。

5、《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清田戒露,望华盖而长鸣;绿地生风,下仙阁而直辔。

6、唐杨炯《遂川长江县孔子庙堂碑》:“威仪秩秩,宫徵??。

7、[清]善刻碑,开元四年(七一六)刻陕州先圣庙堂碑。

8、唐杨炯《大唐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东胶西序,云阁蓬丘;国号陶唐,家成邹鲁。

9、即《孔子庙堂碑》。

10、等庙堂碑相较,则见两地迥异之地域书风。

11、唐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雕镌?晔,穷妙饰於重栏。

12、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琼?玉豆,中堂奉先圣之仪;石磬金钟,南面习诸侯之礼。

13、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原本称《东观帖》,明代王世贞曾收藏,后辗转入清内府。

14、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公英谋独断,?气无前。

15、他写的《孔子庙堂碑》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赞赏。

16、传书之作有《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晗仁寺碑》、《论道帖》等。

17、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骊连上古,混沌中央。

18、《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若乃虞、夏、商、周之礼,考正朔而三迁;东西南北之人,混风声而一变。

19、此为唐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0、明?宋濂《温忠靖王庙堂碑》:“弼赞玄化归一钧。

21、翁方纲论《东庙堂碑》瘦硬胜于《晒庙堂碑)。

22、幼习书法,初学赵孟、颜真卿诸帖,后学李邕《麓山寺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米芾墨迹,至中年习北碑《张玄墓志》、《张猛龙碑》、《郑文公碑》等。

image.png

23、《孔子庙堂碑》有数种,以唐虞世南所书最有名,故单称《孔子庙堂碑》或《夫子庙堂碑》,多指此碑。

24、小者唯《破邪论序》,稍大者《孔子庙堂碑》而已。

25、他晚年自撰自书的《孔子庙堂碑》被称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以致黄庭坚有“千两黄金哪购得”之叹。

26、唐杨炯《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荆蓝灼烁,邓杞扶疏。

27、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

28、西安碑林现收藏有《孔子庙堂碑》及《淳化阁帖选》等。另一块在山东武城县,俗称《东庙堂碑),文三十三行。

29、自幼爱好书法,习书三十年,先学汉魏唐碑与汉帛书简书,主要的有: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韩仁铭、张迁碑、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张玄墓志、九成宫碑、孔子庙堂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等,还有帛书《周易》、《老子》甲本、乙本等及武威汉简,后以二王为旨规,先学传本墨迹、兰亭序、集王圣教序、集王兴福寺半截碑,集王金刚经,再学淳化阁帖、大观帖等。

30、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述作爰备,邱坟咸纪。

31、学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以得其高古的庙堂之气,学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以得其秀劲灵动,醇厚自然之风。玄奘先请唐代名书法家褚遂良

32、《庚子消夏记》引杨用修语云:“诚悬《冯尚书碑》亚于(虞世南)《庙堂碑》。

33、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原本称《东观帖》,明代王世贞曾收藏,后辗转入清内府。《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虽玄禽历数,推移於景亳之都。

34、匠人畚插从事,忽闻声铿然,土中获片碣,字剥蚀犹可辨,亟磨洗读之,上书《孔子庙堂碑》。

35、唐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是故雷精日角,闻道德而抠衣;月颊山庭,奉琴书而撰杖。

36、先后临习《张迁碑》、《西狭颂》、王铎、《孔子庙堂碑》等诸多碑贴。

37、后唐拓本《孔子庙堂碑》流入日本,现藏日本东京三井文库。

38、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申下问於伯阳,屈帝师於郯子。

39、唐杨炯《大唐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洎乎尊卢、赫胥之代,骊连、栗陆之君。

40、代表作品为《孔子庙堂碑》。

41、先后临习《张迁碑》、《西狭颂》、王铎、《孔子庙堂碑》等诸多碑贴。?638年)书《孔子庙堂碑》中有:状、弥、将、于、来、随、尔、涌、麦、继。

42、这些能够弥补欧阳询的险绝劲峭,李振九将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褚遂良的《孟法师碑》和徐浩的《朱巨川告身》笔法运

43、唐代贞观年间刻虞世南所书的《孔子庙堂碑》拓本,为何在仅隔300多年的北宋时代,就号称千金难得呢?

44、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上》云:“丙寅秋,获南宋库装《庙堂碑》及枣版《阁帖》,”又《历下笔谭》云:“若求之汇帖,即北宋枣本,不能传此神解,境无所触,识且不及,况云实证耶!

45、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若乃山林猛兽,动星象而垂文;江汉??,鼓风?而作气。

46、《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青光歇灭,赤?衰微。

47、其所藏《孟法师碑》、《庙堂碑》、《信行禅师碑》、《善才诗碑》被称为“临川四宝”。

48、学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以得其高古的庙堂之气,学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以得其秀劲灵动,醇厚自然之风。”虞世南的书法代表作是正书碑刻《孔子庙堂碑》,还编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类书《北堂书钞》共一百六十卷,摘录了唐初能见到的各种古书。

49、《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道协周公,神交帝唐。

50、其隶、行、草皆妙,但流传书迹甚少,正书仅孔子庙堂碑,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草书则有积时帖为代表。

51、’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皎洁璧池,圆流若镜。

52、唐杨炯《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礼乐崩颓,曲章残朽。

53、罗振玉公开出售由他鉴定的明拓本《西安本庙堂碑》,价值140大洋,张叔末藏《成武本庙堂碑》值120大洋。

54、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等。

55、638年)书《孔子庙堂碑》中有:状、弥、将、于、来、随、尔、涌、麦、继。

56、传世碑帖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旧摹墨迹本《汝南公主墓志铭》等。

57、西安碑林现收藏有《孔子庙堂碑》及《淳化阁帖选》等。

58、《孔子庙堂碑》的价值。

59、元代至元间摹刻本,因石在山东城武,谓之“东庙堂碑”(又称城武本),字迹瘦硬。

60、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上》云:“丙寅秋,获南宋库装《庙堂碑》及枣版《阁帖》,”又《历下笔谭》云:“若求之汇帖,即北宋枣本,不能传此神解,境无所触,识且不及,况云实证耶!

61、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门生七十,仰天路以无阶;弟子三千,望宫墙而不入。

62、《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齐九龙而阔步,一门钟豹变之荣;袭五公而长驱,四代赫蝉联之祉。

63、《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

64、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扬雄博识,神游象?之端;李?幽通,思入?衡之表。

65、唐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路无遗亡,器不雕伪。

66、唐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自太平王佐,委龙翰於芳年,礼义霸臣,摧器文於华月。

67、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陈惠公集隼之庭,验蛮夷之贡赋。

68、《艺舟双楫》之《跋重刻王夫人墓志》、《题隋志拓本》、《书黄修存藏宋拓庙堂碑后》等。

69、最让人铭心难忘的是那几种原石早佚、举世无双的孤本,如号百唐拓的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孟法师碑》、宋拓魏栖梧《善才寺碑》及沈传师《柳州罗池庙碑》。

标签: 庙堂碑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庙堂碑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3854.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