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62
更新于

粟特:sù t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中亚细亚 古地区名。约当 阿姆河 、 锡尔河 之间的 泽拉夫善河 流域。古希腊语作Sogdiana。居民属伊朗语族,主要经营农牧业,商业发达。为丝绸之路所经,与 中国 有悠久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1、早期粟特文文书则仅发现数例。

2、粟特人的腰带特别讲究,有所谓万钉宝钿金带,即在革带上装饰以各种珠宝,上佩刀剑,品治肯特壁画对此有生动描绘,下穿长筒革靴,便于跋涉风沙,舞伎则穿锦软靴,刘正言诗云“弄脚缤纷锦靴软”,此外还有软式拖鞋,粟特人在家似乎更喜欢穿这种鞋。

3、例如丝路北道的碎叶城应即粟特人所筑,入唐后王方翼扩其形制,招徕胡贾,定为北道征收过往商税的关卡所在。

4、粟特人的节庆,依蔡鸿生研究,主要有三,即岁首节、葡萄酒节、乞寒泼水节。

5、这批古代文献总数在五万件以上,多数为手写本,也有极少量雕版印刷品和拓本;其形态有卷子、折本(包括褶叶装、旋风装、蝴蝶装)、册叶本和单片纸叶等;其文字多为汉文,但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梵文和突厥文等其他文字的文献亦为数不少;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宗教、历史、地理、语言、文学、美术、音乐、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诸多学科,但以佛教典籍和寺院文书为主。

6、在舞蹈方面康国粟特善胡旋舞,石国粟特善柘枝舞,胡旋舞以旋转快速,动作刚劲著称,柘枝舞则胡帽银带,帽上饰金钤,舞时佧转有声。

7、这些古文字有突厥文、回鹘文、于阗文、焉耆-龟兹文、粟特文、大小契丹文、西夏文、在小女真文、察合台文、八思巴文、满文及东巴图画文字、沙巴图画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哥巴文、水书等,共17种。

8、粟特人在历史上素以善于经商著称,长期操纵丝绸之路上的转贩贸易。

9、唐末五代沙陀集团中的粟特人及其汉化

image.png

10、又各种文字之书写方向不同,阅读卷子本时之放置方向随之有异,如汉文、西夏文等由右而左直写,卷末在左边;粟特文、回纥文等由右而左横写,西藏文则由左而右横写,卷末皆在下方。

11、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的彩绘粟特文摩尼教经卷残片是稀世珍宝。

12、教葬仪禁止尸体接触泥土而腐烂,波斯本土除有天葬外,还有贵族石制的崖墓,入华的上层波斯人和粟特人,则采

13、石椁内出土石榻,石椁上有一块长方形石题刻,分别用粟特文和汉文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平。

14、《北朝隋唐的“胡腾舞”》,《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法国汉学》第十辑,中华书局,2005年12月,第390??402页。

15、古粟特族人在历史上素以善于经商著称,长期操纵丝绸之路上的转贩贸易。

16、公元712年岁杪,粟特居民在屈底波回师木鹿后起而反抗阿拉伯人,东突厥默啜可汗诸侄应当地地方贵族残余势力邀请,率军入侵粟特地区。

17、摘要本文从铭文格式、书法风格等角度对近年吐鲁番交河沟西墓地新出土的5方墓志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过铭文内容,对隋唐时期生存在交河地区的粟特人的状态进行了探讨,指出了交河地区粟特人与高昌地区粟特人的不同等。

18、纳骨器是粟特火祆教徒特有的丧葬用品。苟君背之,则祆教徒之罪,君其负之”。

19、在中亚发现之卷子本,几乎全为中国文化熏陶下之产物,除汉文外,尚有粟特文、西藏文、回纥文、西夏文等,皆以纸张为材料,集中于敦煌、高昌、黑水城等地,汉文卷子本占绝大部分,且许多纸张系由中国内陆运达者,书写工具有兔毛笔、木笔、苇杆笔等。

20、史载康国粟特“善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

21、早在东汉时期,洛阳就有粟弋(即粟特)贾胡。

22、第2部分是答题的要点、范围和要求,具体的要求就是你应该涉及英语词汇的来源,就是大量的借词,另外要给出实际的例子。摘要本文以历史上的文化接触为背景,对《突厥语大词典》等文献中的粟特语借词进行考证。

23、以中国的语言文字为例,各民族的57种文字中,17种已经消亡,它们是突厥文、回纥文、察合台文、于阗文、焉耆-龟兹文、粟特文、巴思巴文、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西夏文、女真文、东巴图画文字、沙巴图画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哥巴文、水书、吐火罗文。

24、而粟特人擅长经商,他们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上的国际转贩贸易。

25、他指出,信仰拜火教的粟特人在中国唐代确有存在,拜火教祭司在举行祭祀仪式时会在脸上蒙布,以免自己的呼吸或唾液玷污圣火。

26、玄奘着《大唐西域记》卷十一波剌斯国条所附西方诸国作“拂懔”,道世《法苑珠林》卷三九及所引《梁职贡图》作“拂懔”,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作“拂临”,杜环《经行记》、《隋书》、《旧唐书》等均作“拂?”,各种异译都是伊兰语族的Frwm(粟特语作Frōm)、Purum(安息语作Prom)、Hrōm或Hrūm(中古波斯语)等的汉字对音。

27、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的一种新视角唐代粟特人聚落六胡州的性质及始末

28、结合语言比较(对音)之法,考掘中国北部边疆民族史地及中外交通问题,于中古以前有《戎狄对汉民族之影响》、《西域史的新研究》、《粟特国考》,于汉代有《匈奴民族考》、《匈奴休屠王之领域及其祭天金人》、《乌孙考》、《大宛国考》、《?宾国考》、《塞民族考》,于中古有《东胡民族考》、《蒙古民族之起源》、《室韦考》,于中外关系则有《大秦国及拂?国考》、《条支国考》、《见于大秦传中的中国思想》、《见于大秦传中的西域地理》、《拂?问题的新解释》、《大秦的木难珠与印度的如意珠》。

29、另外,粟特人有意识的传播摩尼教,加快了摩尼教在回纥汗国的传播和影响。

30、粟特人以麦面和羊肉为主食,慧琳《一切经音义》云:“胡食者,即铧锣、烧饼、胡饼、搭纳等事。

31、同样唐、五代时期有许多“五世蕃客”或试粟特商人融入到汉民族之中。

32、唐末五代沙陀集团中的粟特人及其汉化西域籍沙陀人在中原称帝及其历史作

33、此案李绍谨于弓月城一次借练275匹之多,可见粟特人资财之众,并以之牟利。

34、但曹野那姬如果是出生于长安胡人乐户家庭,一般不会再使用“野那”这样的粟特名。在洪武年间(1368?1398),还有一支苏州吉氏族人,从苏州阊门迁徙至苏北海安胡集镇吉家墩。

35、摘要本文以历史上的文化接触为背景,对《突厥语大词典》等文献中的粟特语借词进行考证。

36、的宗教和历史领域,代表性的论著有:《西藏苯教史资料》、《西藏苯教史》、《藏文文献中的葛逻禄》、《象雄语一西藏苯教徒的圣语》、《西藏的宗教》、《琼结地区的藏王墓》、《吉尔吉特苯教介绍》、《西藏的编年史与藏人对历史的探讨》、《塞种人和粟特人的藏文名称》、《几个象雄语词源》、《西藏宗教和萨满教的象征意义》、《关于西藏文献的十二篇论文》、《西藏手册》等。

标签: 粟特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粟特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4016.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