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00
更新于

持戒:chí ji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遵行戒律。《百喻经·毗舍闍鬼喻》:“若能修行善行,及以布施持戒禪定,便得离苦,获得道果。”《梁书·文学传下·任孝恭》:“ 孝恭 少从萧寺 云法师 读经论,明佛理,至是蔬食持戒,信受甚篤。” 唐 白居易 《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序》:“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见性者,曰 兴果律师 。” 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不持戒者,居土臺外。”★严守戒律。《梁书.卷五○.文学传下.任孝恭传》:「孝恭少从萧寺云法师读经论,明佛理,至是蔬食持戒,信受甚笃。」

1、清代兴师爷传抄的秘本《示谕集录》指责僧人:"不持戒律,静居僧舍,梵音作郑、卫之声,应赴道场,讽诵优伶之曲。

2、此也在提醒皈依?的佛弟子们应该勤修六波罗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3、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高僧转世》:“一彬持戒律甚严,独言论通脱,口如悬河。

4、‘僧宝不思议,身披三事云衣,浮杯渡海刹那时,赴感应群机,堪作人天功德主,坚持戒行无违,我今稽首愿遥知,振锡杖提携’。

5、佛教戒律中规定中午12时以后进食为非时食,称遵守过午不食戒者为持斋,长时如此则谓之持长斋,在我国,持戒者多伴随着吃素(不食荤腥),故民间多谓终年素食者曰吃长斋。

6、复次,受戒时自言我某甲比丘尽形寿持戒,故名比丘。

7、由是之故失其功德之火持戒之水。

8、如果一个人这样明白了“我”是纯粹礼拜祭祀和持戒苦修的最值得崇拜的受益者,是所有多维空间世界以及在其中居住的半人神的根本主宰,是所有众生最慈悲的恩主,他就会实现圆满的净寂。

9、一种法门可以用种种无尽的音声来传达,“恒转理趣妙法轮”,由此展现推动宇宙生命的真理,引导众生进入佛法的正知正见,这就要修口业转口密,对佛的语言功德,要发愿修学,“我深智力普能入”,在音声海中,不管念诵也好,持咒也好,随时都要坚持梵行??持戒、修定、证慧,培养自己般若智慧的成就开发自性无可限量的潜力,以深入佛法重重无尽、圆融无碍的华严世界。

10、持戒六斋日,鱼肉不得入国。

11、南山宗,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

12、护持戒人六情。

13、《持戒品》,抉择三聚净戒?等。

14、王维成名后,在《请施庄为寺表》中写道:“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15、亦即对于戒法之信念奉持戒法之意志。

16、其次,律宗元照受遵式的影响,以观心与念佛并重,而视同定、慧之学,与持戒并为实修法门,其门下

17、咸淳年间,僧祖显诵经持戒,地产白莲,因赐白莲妙慧寺额。

18、斋者,持戒不过中食,即过午不食。

19、显而易见的是,美国领导人对于金正日寻求的双边谈判应该保持戒心,毕竟,朝鲜不是第一次不履行谈判结果了。

20、无畏施,一切众生皆畏死,持戒之人,无杀害之心,使众生无所畏也。

21、大师著述,除灵峰宗论十卷外,其释论则有:阿弥陀经要解一卷,占察玄疏三卷,楞伽义疏十卷,盂兰新疏一卷,大佛顶玄文十二卷,准提持法一卷,金刚空论附观心释二卷,心经略解一卷,法华会义十六卷,妙玄节要二卷,法华纶贯一卷,斋经科注一卷,遗教经解一卷,梵网合注八卷,后附授戒法、学戒法、梵网忏法问辩共一卷,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笺要一卷,羯磨文释一卷,戒本经笺要一卷,毗尼集要十七卷,大小持戒犍度略释一卷,戒消灾经略释一卷,五戒相经略解一卷,沙弥戒要一卷,唯识心要十卷,相宗八要直解八卷,起信论裂网疏六卷,大乘止观释要四卷,大悲行法辩伪一卷,附观想偈略释,法性观,忏坛轨式三种,四十二章经解一卷,八大人觉经解一卷,占察行法一卷,礼地藏仪一卷,教观纲宗并释义二卷,阅藏知津四十四卷,法海观澜五卷,旃珊录一卷,选佛谱六卷,重订诸经日诵二卷,周易禅解十卷,辟邪集二卷,共四十七种。

22、客僧自以为持戒无阙,鬼不敢欺侮,乃答道:“小鬼有何能力,我定能降伏他。

23、震撼感动之余是庆幸,庆幸在末法时代,还有如此持戒精严、勇于荷担如来家业的清净僧团,使我等沉溺众生能有机会亲近、摄受。

24、王常月说:“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

25、後依良医郑保御,筑别馆以居,长斋绣佛,持戒律甚严。

26、(中略)吾劝汝咬钉嚼铁,信得西方及,切切发愿,持戒修福以资助之。

27、但是教丹田加热法的师父不肯收那个喇嘛为徒,那个喇嘛每天打坐二十小时,一天一餐,而且持戒清楚,但是那位师父就是不肯教他。

28、护持戒人舍宅四方。

29、结夏安居,为惺谷寿、如是?、雪航□三友细讲毗尼事义集要一遍。住众持戒念佛,过午不食,自恣诵戒,结夏安居,一切悉如世尊遗制

30、一个通过持戒,就能招得三十二相。

31、持戒的加行也是一样,菩萨观察:我要给众生利益,就要持戒,不要损害他们;另一方面,菩萨若不持戒,自己就会坠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那又怎样去利益众生呢?

32、护持戒人平定舍宅。

33、护持戒品,纤毫不犯。

34、有变活业绝血食持戒法。

35、此外,还需持戒礼敬,於是道岸可登。

36、每个人都各自喜欢不同的三类食物中的一种。同样的,进行祭拜牺牲,持戒苦修和慈悲布施也是如此。现在就听听他们之间的区别吧。

37、义熙十年病危,仍持戒不懈,临终前自敛衣合掌,示众云:‘佛来!

38、他自己严持戒律,严于律已,宽厚待人。

image.png

39、属佛教僧团的持戒行为

40、第九时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诸菩萨,南无摩诃萨,南无文殊师利菩萨,菩萨道难,我以身命救济一切众生无所爱惜,菩萨不作罪亦不畏罪,宿命到来怨家债主至,菩萨欢喜毕罪亦不怖惧,菩萨持法如法持戒如戒,菩萨以信故得作佛,菩萨博读众经,悉入诸道顺化众生,菩萨常行慈心,言语懦软不中伤人意,菩萨与妻子并居,如养怨家,常护其意,菩萨视女人虎狼师子如毒蛇,菩萨不畏爱欲,不能动菩萨意,菩萨舍欲故,爱欲不能得沾污,菩萨清净之行如莲华不於高山陆地生也,菩萨於爱欲中生如莲华,虽於泥中生不为泥涂所污也,菩萨戒内不戒外也,外行如地内戒如水,水以清净懦软为行,地以多容多受为功德也,一切百草树木皆从地得生长,一切万物皆从水得生活,是故菩萨功德如地如水,菩萨山居独处亦不恐惧,菩萨虽居家畜养妻子,常如独处恬然安定,无复痛痒思想之念,以故菩萨功德尊大巍巍堂堂,无端无底无边无限,功德难称难量,是为菩萨十时之戒。

41、(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42、下人持戒为今世乐故。

43、你首先称叹学问,而后又称叹持戒。

44、若优婆塞受持戒讫,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是优婆塞得失意罪。

45、从依附,恐惧和愤怒中解脱出来,全神专注于“我” ,许多人通过学习知识和持戒苦修,得到净化而完全处于“我”的状态中,他们达到了对”我”倾情地奉爱。

46、一不得作梵天王谓梵天因中修持戒善。

47、不持戒行,假使长寿,犹如老树,有何殊别。

48、故学佛人,要先从持戒做起;能持戒,方能习定生慧。

49、警方已经对他进行了详细的盘问,因此他会保持戒备心理。

50、负责主持戒坛斋醮科仪,担任高功。

51、深信因果,护持戒行,勤行三十七道品。

52、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

53、二律仪断谓坚持戒律。

54、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运用耳,何贼之有?有些外道的持戒、安忍也相当不错,守持禁戒、五火焚身,也是长期一直在修。

55、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有关“安时处顺”、“安贫乐道”、“随意而安”思想的辨析:一些人误解了宗教精神中的一些精粹,比如将“清心寡欲”、“心斋”、持戒、禁欲等思想简单化的视为不过是一种“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

56、为了专心致志地继承禅武医绝学,出家持戒,经常在山上苦修,吃苦

57、并能时常殷重精勤,修习皈依、守持戒律等业行,以此积集善业。

标签: 持戒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词语造句

本文标题: 持戒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4054.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