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淡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54
更新于

旷淡:kuàngdà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旷达而淡泊。《晋书·王述传》:“怀祖清贞简贵,不减祖父,但旷淡微不及耳。”唐白居易《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襟灵之旷淡,骨肉之敦爱……皆布在章句中。”《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张芸叟》引宋蔡絛《西清诗话》:“王摩詰诗,浑厚一段,覆盖古今;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

1、确实,长卿对五古的掌握还不够老练圆熟,其作品的内在差异较大,有的慷慨悲壮,如《从军六首》;有的闲旷淡静,如《龙门八咏》;有的情词婉转,如《长门怨》、《月下听砧》、《少年行》等。

2、他的词中,没有迷狂式的冲动和热情,亦缺少飞扬奋发的阳刚之气,语言简淡飘逸、流丽自由;在音律上,则节奏舒缓、声韵和谐;其词中的意境又多清旷淡泊,气韵流注,形成独特的潇洒风格,表现他清疏放达、超然尘外的情怀,正所谓“情韵特胜”。

3、也更加浑融完整、清旷淡远。

4、魏晋时期人物品藻就是强调“冲静”、“玄远”、“旷淡”、“自然英发”。

image.png

5、唐宋文人立于庙堂之上与功名对话,慷慨激昂,自信而大气;此后赋家缅古伤今,从空旷淡远到纤细精巧。

6、不仅如此,作者还从对自然的态度和亲和程度来看唐宋诗风的演变:主情守心的王维和主理恣性的苏轼,都与山水田园结下不解之缘,以求在自然山水中安放那颗焦灼、无所依止的“心”,因而,从诗的风格来看,不论是王维的清丽、旷淡、含蓄、浑成,抑或苏轼的雄奇、飘逸、诙谐、淡远,其所以能传诸久远,就在于他们共同的基础,合于“本心”的自然和风格表现上的自然,并且给人一种“风来树动,雨过山青”的感觉,似乎未着些微人工的气力,只是自然的原态。

image.png

7、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8、【出处】《晋书?王述传》:“怀祖清贞简贵,不减祖父,但旷淡微不及耳。

9、【示例】《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张芸叟》引宋蔡绦《西清诗话》:“王摩诘诗,浑厚一段,覆盖古今;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

10、此时期与农民接触较多,再加上宦海沉浮饱经忧患,并且其年事已高,因此风格转为清旷淡远的田园风格和苍凉的人生感慨。

11、潘承祥精辟地评介道:“工俪而典雅,旷淡而宁稳”。

12、但这几年却是苏轼创作上的丰收时期,雄伟的江山,淳厚的民风,温暖的友情,不能忘怀现实的壮心,促使他写出了许多著名的诗文,或雄健豪放,或清旷淡远,成为他一生创作的高峰。

13、文学作品喜无拘无束,深谙世道,或平静自然、或高旷淡雅、或鉴古谈今、或讽刺社会、作品在不经意中示以文学美感。

14、语言朴素自然,情调高旷淡远。

标签: 旷淡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造句大全

本文标题: 旷淡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4112.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