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衙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49
更新于

三衙:sān yá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宋 代以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掌领禁军,谓之“三衙”。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旧制,侍卫亲军与殿前分为两司。自侍卫司不置马步军都指挥使,止置马军指挥使、步军指挥使以来,侍卫一司,自分为二,故与殿前司列为三衙也。” 宋 黄庭坚 《次韵奉答吉邻机宜》:“千里折衝深寄此,三衙虚席看除谁?”2. 三回。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忧愁杀,一日三衙,几度添白髮。” 元 乔吉 《新水令·闺丽》套曲:“佇头凭阑,一日三衙。”★宋时殿前司、侍卫马军、步军的合称。《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择武臣得军心 者为同知、签书枢密院,边将有威望者为三衙。」三回。元.秦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忧愁杀,一日三衙,几度添白发。」

1、1655年??清立内十三衙门铁碑,严禁宦官干政。

2、北宋三衙管军素质状况的动态考察

3、论北宋制衡三衙的相关措施

4、命内十三衙门立铁牌,严禁内监干政。

5、裁明代“二十四衙门”为“十三衙门”,人数大幅度缩减。

6、禁兵由三衙统领,三衙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

7、文虎以三衙长闻难怯战,仅从薄罚,犹子天顺守节不屈,犹或可以少赎其愆。

8、清顺治时十三衙门有钟鼓司,后改礼仪监,又改礼仪院。

9、三衙的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

10、设立内十三衙门,委用任使,与明无异。

11、北宋三衙管军素质状况的动态考察试论北宋新儒学的重要特征

12、开皇(581~600)中期以後?一律由吏部除授。北宋三衙除授制度简论

13、《宋史?职官志七》:“岁发马纲应副屯驻军及三衙之

14、行年六十未为老,三衙致位官非卑。

15、时十三衙门有钟鼓司,后改礼仪监,又改礼仪院。

16、三衙管辖全国的禁军,侍卫马、步军司还在名义上管辖各地的厢军。有州府“都监”,掌管本城厢军的屯驻、训练、军器和差役等事务。

17、此外,三衙分别领率3支大军,初、中期在沿江和川陕边界还陆续组建10支御前诸军。

image.png

18、通过对宋初三朝三衙将帅的出身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大都与皇帝有特殊关系。

19、然三衙管军臣僚於道路相逢,望见舍人,呵引者即敛马驻立。

20、从各地招募,或从厢军、乡兵中选拔,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分隶三衙。

image.png

21、後予官於外十年而还,遂入翰林为学士,见三衙呵引甚雄,不复如当时,与学士相逢,分道而过,更无敛避之礼,盖两制渐轻而三衙渐重。

22、【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见三衙呵引甚雄,不复如当时,与学士相逢,分道而过,更无敛避之礼。

23、清立内十三衙门铁碑在交泰殿等处,严禁宦官干政,铁牌所铸谕文为:cquote|

24、枢密院与三衙分握发兵权和管兵权,互相牵制。

25、狄公请县令文清立刻发下海捕,命三班捕快各路追踪,缉拿孙喜望到衙。清立内十三衙门铁碑在交泰殿等处,严禁宦官干政,铁牌所铸谕文为:cquote|

26、北宋三衙除授制度简论

27、论北宋三衙管军选任标准的前后变化

28、命内十三衙门立铁牌,严禁内监干政。

标签: 三衙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词语造句

本文标题: 三衙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4197.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