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曹丕:cáo pī 基本解释:即“魏文帝”。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文学家。字子桓,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曹操死后袭为魏王。推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和巩固士族门阀在政治上的特权。公元220年代汉称帝,都洛阳(今属河南),国号魏。爱好文学,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都有成就。●详细解释:即“魏文帝”。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文学家。字子桓,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曹操死后袭为魏王。推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和巩固士族门阀在政治上的特权。公元220年代汉称帝,都洛阳(今属河南),国号魏。爱好文学,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都有成就。★人名。(公元187~226)字子桓,三国时魏武帝之子。汉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兼副丞相。父卒,嗣为丞相。建安二十五年代汉即帝位,在位七年。性好文学,博闻强识。作有《典论》及诗赋函札百余篇。卒諡文帝。 魏文帝曹丕,在历史与文学上均有其贡献,他深受其父曹操影响,从小就诵习诗、论,通读五经、四部、史记、汉书与诸子百家。他不仅是一个帝王,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创作、批评兼擅,可以说是一位文坛的健者。对于这样一位文学家,今之研究者,虽对其生平及文学理论有所探讨,却未有宏观的整体研究。

1、最终,他几乎是把象征权力的百辟刀扔给了曹丕的!
2、同年,曹丕称帝,董昭升为大鸿胪,位列九卿,进封右乡侯。
3、而甄宓的仁德更令兵士对曹丕改观,曹操看见,有感甄宓是扶助世子的好妻子。
4、三国?魏?曹丕《弹棋赋》:“滑石雾散,云布四垂。
5、分,指日月分离数:气数;命运资:禀受高明:指日所禀受的物琪既高且明卑浊:指日蚀婴:遭遇倾离:指崩坏回天:使天回转倒日:使日倒行形骸之内:指生命济:救助夷:平息魏阙:天子之宫阙格:至;达上下:指天地区区:小的意思木:指棺光:通「广」四表:四方之外翳:掩蔽蕞尔:小貌土:墓弱情:病中之情哀志:将死之志长?:长远的谋划短日:生命将尽远迹:远大的功业促路:短促的人生之路岂特:岂只瞽史:此指掌日蚀之史官异:感到奇异阙景:失缺日光黔黎:百姓怪:感到奇怪颓:塌坏其:指魏武帝顾命:顾托遗命冢嗣:指长子文帝曹丕贻:遗留四子:指曹丕、曹植、曹彪、曹彰略:谋略隆:兴隆训:训戒弘:大是:对持:抱持姬女:姬妾所生的小女季:古以排行小为季豹:武帝小儿名。
6、三国魏曹丕《与锺大理书》:“近日南阳宗惠叔,称君侯昔有美?,闻之惊喜。
7、叔孙通制立朝仪,魏曹丕秩序官品。
8、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9、真正具有侠士风范的是魏?曹丕《列异传?三王冢》记录的巧匠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被杀,一山中之客助干将子为父报仇,事成自刎的故事3,然而这也只是记述了历史的传说。
10、这也是曹丕为父亲“寿陵”安全考虑的原因之一。
11、三国魏曹丕《折杨柳行》:“追念往古事,愦愦千万端。
12、主要代表是曹氏父子(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阮?、陈琳、刘桢、徐干、应易)中应易为今汝南人,被曹丕誉为“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
13、吴质指引曹丕找到装病缺席选贤试的司马懿。
14、甚至曹丕还写了一首标准的七言古诗《燕歌行》。
15、三国魏曹丕《猛虎行》:“与君媾新欢,托配於二仪。
16、忧来无方,人莫之知”(曹丕《善哉行》),惟其是“忧来无方”的闲情,无具体的情事可以确指,所以更不知其所从来,更加无法言说,也就使人更无法把握。
17、三国魏曹丕《济川赋》:“漫浩汗而难测,眇不?其垠际。

18、杨修是曹操的主簿,知道很多情况,这让曹丕很是担忧,只好把自己的谋士吴质藏在竹箱子里,用车拉进府中商议谋划。
19、且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也”,御史大夫郗虑知道这个事情后,便“免融官”,那知道他“虽居家失势,而宾客日满其门”,还“常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曹操破袁绍后,曹丕娶绍子袁熙的夫人甄氏为妻,他又调侃道:“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20、汉光武帝刘秀曾在山上筑坛祭天,并谥封为“青坛山”,曹丕、刘桢、杨巨源、王阳明等名人大家竞相登临题诗作赋,摩崖刻石。
21、【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号曰《皇览》”裴松之注引《魏书?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
22、《文选?曹丕<善哉行>》:“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23、诗一吟出,自以为得计的曹丕不禁愕然,不由自主地“嗯”了一声。
24、曹植与曹彰披麻带孝步入灵堂,曹丕暗自得意。
25、由三国时期的汉魏古城、关羽挑袍的灞陵桥、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曹操射鹿台、曹丕登基受禅台、神医华佗墓等三国古迹60多处。
26、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
27、曹丕做五官将时,请他看相,朱建平说:将军寿命80,40会有小难,愿您多多保护。当人感到尴尬、有难言之隐或想有所掩饰时,其五官将出现复杂而不和谐的表情。
28、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
29、曹丕最后做太子其中起最重要作
30、(魏?曹丕《与繁钦书》,“今之妙舞,莫过於绛树。
31、曹丕的诗,素以“清绮”、“轻俊”得到诗论家们的推重。
32、[曹丕]遂统甲兵三十万,南巡沛国谯县,大飨先茔。
33、《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34、灿烂的三国曹魏文化,使许昌仍然保留有昔日曹操处理军国大事的丞相府,曹操与王公贵胄狩猎的射鹿台,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青梅亭,成就关羽忠义美名的春秋楼,曹操惜才、放才的灞陵桥,曹操保证80万大军军需供应的大粮仓和运输军粮的运粮河,以及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国鼎的受禅台等。
35、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推行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
36、三国魏曹丕《列异传》:“儿随父入山,父忽蹶然倒地,乃变成白鹿。
37、关于《列异传》的作者,据唐代魏征等人撰写的《隋书经籍志》记载,是魏文帝曹丕所作,但文中记载了正始、甘露年间事,时间均在文帝以后,因此,宋人的《旧唐书》,《新唐志》中,都改作为张华撰,但无佐证。
38、一百五曹丕为代汉作准备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后来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
39、后妃郭氏为谋夺后位,多方谗间,曹丕听信郭氏的话,将甄妃留置在邺城。
40、它继承发展了曹丕的文学为政治服务的观点,在文体分类上比《文选》目光阔大,涉猎驳杂而广泛;
41、一百四十岁的男人,这个年纪能力最出众,手段更娴熟,智慧更融通,邱心志说,在这个年纪碰到了“曹丕”这个大家伙,对演员来说非常幸运。
42、即使如三曹之曹丕贬抑曹植,也从另一面激他奋发,这才有七步诗的佳话。
43、后任太子中庶子,为曹丕所信重。
44、吴质,曹丕的亲信。
45、曹丕“文气”说的提出,既昭示了魏晋个体意识的觉醒,又昭示着魏晋审美意识的自觉。
46、左右长御向卞夫人祝贺说:“曹丕将军被立为太子,天下人没有不欢喜的,夫人应该把府中所藏财物都拿来赏赐大家。
47、表明自己支持作为嫡长子的曹丕。
48、三国魏曹丕《鹈鹕集灵芝池诏》:“其博举天下隽德茂才独行君子。
49、清楚的看到建安末年“四海困穷,王纲不立,五纬错行,天下大乱”的局面,把这个傀儡皇帝一脚踢开或挥之一剑易如反掌,但曹丕没这样做,这与他自幼受的教养有关。
50、相传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宫中新添了一名宫女,叫薛夜来,文帝对她十分宠爱。
51、幸好下面缀有汉字释文,原是“高山景行”四字,故典出自《诗经·小雅》,三国时曹丕文章中有“高山景行,私所慕仰”的话。
52、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方术》:“庐江左慈知补导之术,并为军吏。
53、《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写的是曹植与其兄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悲情故事。
54、皇帝曹丕听说后召见他,宾客有上百人,人各一刺,上书爵里姓名。
55、曹丕逸兴遄飞,即于马上吟成此诗,故又题为《至广陵于马上作诗》。”高潮,逸兴遄飞的郭沫若留诗曰:“三洞桥边春水深,带江草堂百花明。
56、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