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炳麟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454
更新于

章炳麟:zhāngbǐnglín 基本解释: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早年参加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东渡日本。回上海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被监禁。出狱后到日本组织光复会,并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辛亥革命后从事反袁世凯斗争。学识渊博,在哲学、文学、史学等方面均有重大成就。有《章氏丛书》等。●详细解释: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早年参加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东渡日本。回上海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被监禁。出狱后到日本组织光复会,并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辛亥革命后从事反袁世凯斗争。学识渊博,在哲学、文学、史学等方面均有重大成就。有《章氏丛书》等。★  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浙江省余杭县人。早年肄业于杭州诂经精舍,中日甲午战争(1894)后,参加强学会,任〔时务报〕编撰,从事鼓吹维新变法的宣传工作;光绪三十二年(1906)参加同盟会,任〔民报〕主编,「五四」运动时反对新文化运动,提倡尊孔读经,重视国学。  章氏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任教私立东吴大学,二十九年(1903)担任爱国学社国文教师,三十二年(1906)在日本东京主办国学讲习会,以激发留日学生之爱国热情,宣统三年(1910)在日本发刊〔教育今语杂志〕,「以保存国故,振兴学艺,提倡平民普及教育为宗旨」。二年后,当选为浙江教育会会长,又与于右任等发起组织通俗教育研究会;民国十五年(1926),出任上海国民大学校长。晚年在苏州等地讲学,并创办中医学校,出刊〔中医杂志〕。章氏致力语言的统一,他手订的切音方法,被采用为全国通用之注音符号达三十余年。  章氏很重视教育的功能,曾主张毁寺庙兴学,甚至强调「学堂未建,不可以设议院」。他主张德、智、体三育并重,但他认为道德不是从讲解得来的,而应是藉由团体社会的薰染以得,故他特别重视智育。他并且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说:「举一固在教师,而反三仍在自己。」  章氏主要着作,均蒐辑于〔章氏丛书)中,〔太炎教育谈〕(民国九年出版)、〔章太炎的白话文〕(民国十年出版),则记录了他的教育论述。--作者:林万义★人名。(公元1868~1936)又名绦,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精研国学,尤长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清末因提倡种族思想入狱三年,后渡日,主编民报,为排满革命之理论指导者。民国成立后,因参加讨袁运动,被袁世凯拘囚,袁死方释放出狱。着作甚多,包括《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国故论衡》等;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见。汇辑为《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等。

1、章炳麟《?书?订文》附《正名杂义》:“近世奏牍关移,语本直?,纯出史胥,其病犹少,而庸妄宾僚,谬施涂?。

2、章炳麟《官制索隐》:“周有宣谢,汉有宣室……周之宣谢,《汉?五行志》以为讲武之坐屋。

3、章炳麟《?书?哀清史》:“夫瘢夷者恶燧镜,伛曲者恶绠绳。

4、章炳麟《五无论》:“世界初成,溟蒙一气,液质固形,皆如烟聚。

5、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吾以为今人虽不尽以逐满为职志,或有其志而不敢讼言于畴人,然其轻视鞑靼以为异种贱族者,此其种性,根于二百年之遗传,是固至此未去者也。

6、章炳麟《四惑论》:“百昌之在恒沙世界,节族自然,盘旋起舞,合於度曲。

7、章炳麟《文学总略》:“余以书籍得名,实冯傅竹木而起,以此见言语文字,功能不齐。

8、章炳麟《谢本师》:“如先生之棣通故训,不改全戴所操,以诲承学,虽扬雄、孔颖达,何以加焉!

9、章炳麟《新方言?释动物》:“今江南运河而东至於浙江皆谓蟾蜍为癞施。

10、章炳麟《文学说例》:“至于禹域,进化虽纡,然其官府治具,社会人事,繁错万端,本非曩时之日本比也。

11、章炳麟《再与刘光汉书》:“征南于此最为闳通,而近世鲰儒,多谓借此以助典午。

12、章炳麟《?书?哀清史》:“雍正兴诗狱,乾隆毁故籍,姗谤之禁,外宽其名,而内实文深。

13、章炳麟《五无论》:“兽类无一夫一妇之事,两性相逐,天下为公,而以字尾之故,相噬啮犹众,何独于人类而能外是?

14、章炳麟《新方言?释器》:“淮北小儿卧处以布御秽,谓其布曰藉子。

15、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果能敝屣其黄屋,而弃捐所有以利汉人邪?

16、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幽废之时,犹曰爪牙不具。

17、来源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18、章炳麟《革命道德说》:“为是倾写肝鬲,以贻吾党。

19、章炳麟《?书?订礼俗》:“夫其四冕皆帛衣,独杂以?,非好为驳荦也。

20、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辫发璎珞,非弁冕之服;清书国语,非斯邈之文。

21、章炳麟《文学总论》:“陆云论文,先辞后情,尚?而不取悦泽。

22、章炳麟《诸布诸严诸逐说》:“《淮南》言羿除天下之害死后为宗布,是布为除害之神。

23、章炳麟《?书?序种姓下》:“凡朱氏自邾娄,索头之朱自渴独浑。

24、章炳麟《董逃歌》:“秦帝不蹈海,归莳千竹竿。

25、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人谓人狡狯弄术曰起花头……其谓幻戏曰把戏,或曰花把戏。

26、章炳麟《驳神我宪政说》:“由家族而部落,由部落而国家,特彀张使大耳。

27、【示例】清?章炳麟《人无我论》:“若夫膏粱之子,生而多金,乘坚策肥,自快其意。

28、章炳麟《?书?原变》:“浸益其智,其变也侗长硕岸而神明。

29、章炳麟《西归留别中东诸君子》诗:“球府集苍蝇,一滴缁楚璞。

30、章炳麟《董逃歌》:“百年遭大剂,揄袂思前皇。

31、章炳麟《论式》:“杨子为《法言》,稍有裁制,以规《论语》,然儒术已勿能拟孟子、孙卿,而复忿疾名法。《晋书?忠义传?虞悝》:“悝望对曰:‘王敦居分陕之任,一旦构逆,图危社稷,此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忿疾。

32、章炳麟《学变》:“法家之教,任贤考功,期于九列,皆得其人。

33、章炳麟《春秋左传读?哀公?人寻约吴发短》:“?人?寻约者,每人各持八尺绳也。

34、章炳麟《?书?订文》:“苟纡於祈向,而馔具一名以引导之,其必自史官之达书名,使民率从以为言,无疑也。

35、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指出:“李白赋《明堂》,杜甫赋《三大礼》,诚欲为扬雄台隶,犹几弗及,世无作者,二家亦足以殿,自是赋遂泯绝。也可以说是围绕新生命的成长,或者说是围绕人生三大礼仪??生、婚、丧中第一个大项目而创作,在民间艺术中形成特殊的领域,很值得继续研究。

36、章炳麟《秦政记》:“秦王则一任李斯、王翦、蒙恬而已,岂无便辟之使、燕昵之谒邪?

37、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就如元晦所言,亦非以格竹为格物,徒以名词妄用,情伪绲淆。

38、【出处】章炳麟《文学说例》:“不通斯例,则古义不完,逐流忘返,则谬说滋起。

39、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炳麟先生于次年为他书写了墓碣。

40、章炳麟《西归留别中东诸君子》诗:“球府集苍蝇,一滴缁楚璞。

41、章炳麟《?书?族制》:“夷鼓,彤鱼氏之甥也,方以明彰族姓而亟言甥,即黄帝子犹有母系无疑也。

42、章炳麟《徐锡麟等哀辞》:“二十一代,勇夫消沮;剥床斯复,今乎反古。

43、章炳麟良《致段祺瑞电》:“既已忧患余生,出而图事,则宜屏迩言而闳远略。

44、章炳麟《箴新党论》:“新党虽多谄曲,而品覆公卿,裁量执政,犹其所优为者。

45、章炳麟《信史上》:“近古之载笔者,固未有若迁固者矣。

46、章炳麟《文学总论》:“心有疑滞,?辨析之论,则悦怿随之矣。

47、章炳麟《再与友论国学书》:“昔子云把弱翰?油素以问卫卒、孝廉,归乃椠次异语,二十七岁始有成书。

48、章炳麟《军人贵贱论》:“夫闾巷细民尚知黄炎遗胄之可贵,而贱夫翼戴他族以反噬同种者,士大夫乃欲倒行而挽回之。

49、章炳麟的“狂”,不肯摧眉折腰、低首下心,而富于狂热的反抗精神。

50、章炳麟《原道中》:“夫茹黄之骏而不可以负重,橐佗之?而不可以从猎。

51、章炳麟《?书?相宅》:“非常之原,黎民惧之,而新圣作者遂焉。

标签: 章炳麟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章炳麟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5400.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