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课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51
更新于

茶课:chá k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茶税。《宋史·程之邵传》:“ 元和 中,復主管茶马,市马至万匹,得茶课四百万緡。”★茶商所纳的税。《宋史.卷三五三.程之邵传》:「元符中复主管茶马,市马至万匹,得茶课四百万缗。」也称为「茶税」。

1、其茶课税率,初时尚轻,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每引收钞四钱二分八厘,全国征收茶税不过一千二百余锭。

2、据《宋会要?兵》记载,买马经费的来源是“布、帛、茶、他物充其值”,茶课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3、商茶行于江南?征收园户茶课和商人引税。

4、且多置茶课司,番人得以马易茶。

5、例子:宋?李纲《理财论上》:“~,平准市易,香矾茶课之所取,不为不多也。

6、商人所得皆为好茶,劣茶积压不售,又减少茶课收入。

7、对于园户,这虽是一项新增茶课,但省去了支依茶本的利息二至三成的耗茶和折税茶等榷制下的负担,实际负担有所减轻。

8、1928年3月,在头沱河、黄尾河一带秘密组织以农民骨干的“穷人自救会”,发动群众,拒交茶课,进行春荒借粮斗争。

9、与经济有关的有理财、赋税、农政、屯田、漕运、仓储、水利、救荒、户政、商税、盐课、茶课、钱币、市舶、矿政等。

10、茶课》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定茶易马:上等马每匹一百二十斤,中等马每匹七十斤,下等马每匹五十斤。

11、称盐课、茶课、牙税当税等等为杂税

12、明嘉靖十五年(1536)侍御刘新野来邑董茶马之政,以学舍湫隘,乃发茶课若干嘱知州莫汝高创建于钟楼山下。

13、诗中描写诗人的闲逸雅趣,品茶课儿,已经够雅了。

image.png

14、散商隶总商名下,总商负责督征茶课,散商买引纳课行茶。

15、现须令天下茶通商,原来岁收茶课,现减半征收茶租仍均敷园户。

16、徽、宁国、广德三郡,岁入茶课钞三千锭,后增至十八万锭,竭山谷所产,不能充其半,余皆凿空取之民间,岁以为常。

17、元符年间,又主管茶马,买马上万匹,获茶课400万缗。

18、四十多年间,茶课增加近三百倍。

19、明洪武四年(1371),户部确定以陕西、四川茶叶易番马,于是在各产茶地设置茶课司,定有课额

20、九年出理四川茶课,奏减其常数,以俟丰岁。

21、新房子造好后,全家搬进新居后安排妥当后就要请邻居来吃茶,茶客对老人居住的安顿情况很敏感,老人住的好与茶直接影响着茶课们的情绪。其茶课税率?初时尚轻?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全国征茶课不过1200余锭?以后逐年加重?至仁宗延佑七年(1320)已达289211锭?40多年间?茶课增加近300倍。

22、于是诸产茶地设茶课司,定税额,陕西二万六千斤有奇,四川一百万斤。

23、茶引法革除了官府直接经营茶叶买卖的种种弊端给予茶商和茶农一定程度的自由交易权,调动了茶叶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内在积极性,有利于茶叶的生产、流通和增加国家茶课收入,故终宋之世,引法不改。

24、凡中茶有引由,出茶地方有税,贮放有茶仓,巡茶有御史,分理有茶马司、茶课司,验茶有批验所。

25、以后逐年提高税率,元仁宗延?七年(1320),每引征税为十二两五钱,全国茶课已达二十八万九千二百多锭。

26、中,复主管茶马,市马至万匹,得茶课四百万缗(《金石续编》卷一六载:元符三年即1100年,自知福州再提举川陕茶马)。

27、当英国国会通过新的法案对各种货品包括茶课税时,美国的船商就诉诸于走私

28、明清时期朝廷西藏等地少数民族实行以茶换马的茶马贸易,除设有茶马司、茶课司负责茶马贸易事务外,为查禁私茶,还从都察院监察御史中派遣人员代表朝廷巡视茶法马政等事务。

29、因此,三说法的茶课收入是“虚数虽多,实用殊寡”,离“岁课缗钱十万”的要求甚远。

30、户部八?茶课》:“如果有私茶告发去处必合巡捉者,即听茶司与本处官司。

31、下至黎民百姓权利和义务都更加合理,茶课、茶运等各个环节都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32、明朝中央户部主管全国茶务,确定课额,并设巡察御史以惩办私茶;设茶课司、茶马司办理征课和买马;设批验所验引检查真伪。

33、《清会典事例?户部?杂赋茶课》:“由陆路者,自河南陕州验引,移送潼关秤盘截角。

34、这样虽然要减少一些岁课,但事关国家当前急务,何况茶商税的收入,也足以弥补过去茶课的损失

35、茶税又称茶课。

36、本书贡赋一门,便详述各项税则、朵钱、夏税、物帛、小麦、秋税、糙米、折帛钱、进贡、进物帛、上贡纸、酒课、税课、茶课、盐课,各县亦分载租税、酒税等,其项目繁多,数目很大。

37、沈括曾将通商后的茶利与禁榷时相比,茶租虽比茶课减少一半,但商税增加了一倍。

38、兴,原来引制因运输受阻,商人中茶者锐减,茶课无收,甘省各茶马司亏欠国家税款颇多,户部奏准开官茶店以出售官茶和无引私茶来弥补税欠。

39、又以其地皆食肉,倚中国茶为命,故设茶课司于天全六番,令以马市,而入贡者又优以茶布。【出处】元代茶课,由各地榷茶转运司、榷茶提举司等机构负责征输,明代始设茶课司专其事。

40、于是他提出又一项措施,即增加赋税:盐课每引由中统钞30贯增为50贯:茶课每引由5贯增为10贯;酒醋税课江南增额10万锭,腹里20万锭;大增商税,江南为25万锭,腹里20万锭;有协济户18万,入籍以来只输半赋,今增为全赋。

41、曾奉旨出命名使楚府及巡禁四川茶课,力拒馈赠,擢御史,巡按陕西,因劾布政使于王番赃迹,谪贬清丰知县,久后补为凤翔知府。

42、茶课司,验有批验所。

image.png

43、-宋.苏轼《表忠观碑》;征商榷酤,铸山?海,平准市易,香矾茶课之所取,不为不多也。

44、高宗末年国家财政收入为5940余万贯,茶利占6.4%;孝宗时为6530余万贯,茶利占12%,由此可见茶课之丰厚。

45、中说到:“茶课自大禹别九州之产以作贡,而未闻贡茶,下逮汉、魏、晋、梁皆不及此,至李唐时如赵赞滂、王楼、王涯之徒始创茶之制,宋朝又有榷务交引三分三税之法,而茶之赋始繁矣。

标签: 茶课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茶课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5481.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