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忿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84
更新于

惩忿:chéngfè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克制忿怒。《北齐书·陈元康传》:“元康諫曰:‘王教训世子,自有礼法,仪刑式瞻,岂宜至是!’言辞恳恳,至於流涕。高祖从此为之惩忿。”明沉鲸《双珠记·狱中冤恨》:“[末]王先生不消愁烦,君子谓囹圄为福堂,以其悔过而迁善也。[生]难道福堂能惩忿?”参见“惩忿窒欲”。★语出:《北齐书·陈元康传》:“元康諫曰:‘王教训世子,自有礼法,仪刑式瞻,岂宜至是!’言辞恳恳,至於流涕。高祖从此为之惩忿。”明沉鲸《双珠记·狱中冤恨》:“[末]王先生不消愁烦,君子谓囹圄为福堂,以其可悔过而迁善也。[生]难道福堂能惩忿?”参见“惩忿窒欲”。

1、岩前有无名氏的“惩忿窒欲、进德修业”8个0.8米见方的大字,篆书苍劲有力、圆润流畅。

2、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

3、对照摩崖石刻“惩忿窒欲”的不羁风格,似乎不乏某种相似之处,这就容易使人相信摩崖石刻“惩忿窒欲”的书家便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了。

4、沿岩前行,自西向东,无名氏的“惩忿窒欲、进德修业”8个0.8米见方的大字跃然人目,篆书苍劲有力、圆润流畅。

5、他认为,道德教育的“惩忿窒欲”、“改过迁善”是人们达到良知的途径。

6、吾知节性防淫惩忿窒欲之中自实践。

7、以净明忠孝为基,不离日用人事而实践之,惩忿窒欲,则心火下降,肾水上腾,不期长生而自然长生成仙;又称以净明忠孝治内,为施行祈禳炼度等净明道法之根本。“惩忿窒欲”,语出《周易?损》,“象曰:山下有泽,君子以惩忿窒欲”,意思是有了水泽的低注,才能对比出山体的高大,而君子看到这种现象之后,就要戒止愤怒,节制欲望。

8、《通书》中说:“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

9、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意思是:压抑自己的欲望和怒气,改正自己的错误而向善。

10、惩忿窒欲,其象为损,得力在一忍字。

11、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12、曲溪既是一处天然植物园又是一个天然野生动物园,这里有多种名贵的花卉品种和中药材,如杜鹃、玉兰、芍药、山茶、牡丹、甘肃琼花、连苔、党参、丹母等,同时还生活着梅花鹿、羚羊、金钱豹大鲵、水獭等几十种珍稀动物,这些动植物资源,给景区增添了无限魅力。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静为丹基,无为为丹母,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窒欲惩忿为水火交,性情合一为金木并,洗心涤虑为沐浴,存诚定意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元混一为圣胎,性命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此最上一乘之妙,至士可以行之,功满德隆,直超圆顿,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13、君子应该惩忿窒欲,切不可存有物欲之心。

14、上曰:“君子惩忿窒欲,此语宜详思。

15、陈官俊在学政任,不能远色避嫌,惩忿窒欲,性行之驳,器识之褊,不宜仍居授读之任。

16、倡言净明,教人清心寡欲,心不为物欲所动,惩忿窒欲,息灭仇恨和非分希求。

17、阐释为:“净明教中所谓真人者,非谓吐纳按摩休粮辟谷而成真也,只是惩忿窒欲,改过迁善,明理复性,配天地为三极,无愧人道,谓之真人。

18、经查,其时在镇海任水师统制戍守在镇海的正是名叫冯枋者,至此,摩崖石刻“惩忿窒欲”是谁写的问题终于搞清了。

19、君子以惩忿窒欲。

20、《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1、若惩忿窒欲之人,又深居简出,时服此膏,亦可以擅其天年矣。

22、清严有禧《漱华随笔?清净真人》:“古圣贤惩忿窒欲四字,决定离他不得。

23、谓真忠至孝之道,可概括为三十字:“惩忿窒欲,明理不昧心天;纤毫失度,即招黑暗之愆;霎顷邪言,必犯禁空之丑”。

24、陈官俊在学政任,不能远色避嫌,惩忿窒欲,性行之驳,器识之褊,不宜仍居授读之任。充分利

25、养生之道,莫大于惩忿窒欲,多动少食。

26、若不注意于惩忿窒欲,闲邪存诚,即外感亦不易治。

27、先是全祖望提出质疑,再是受其启发,嘉庆年间镇海贡生胡澧也表示疑惑,他为此经常在梓荫山麓徘徊虽然在摩崖石刻“惩忿窒欲”下面隐隐约约感觉到有文字的迹象,但实在无法辨认。

28、养空栖无,惩忿窒欲。

29、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30、他认为,“诚”原于乾元,为一切道德的基础,“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君子“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能达到诚的境界。

31、284.为什么说损卦中蕴涵着“惩忿窒欲”的智慧?

32、其要诀为惩忿窒欲、虚寂恒诚;扫除后天之习染,独露先天之真体;使识神退位,元神呈现;息断俗缘,退藏于密。

33、宋代以来,梓荫山麓东边峭壁上刻有“惩忿窒欲”四个大字,呈田字形,每个字各大四尺,虽然几近千年之久,却一直非常完好,不曾风化剥蚀

34、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35、他提出的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等主张,对宋代理学有一定的影响。

36、其说与刘玉略同,而特重惩忿窒欲,认为?人“只是惩忿窒欲,改过迁善,明理复性,配天地而为三极,无愧人道,谓之?人”。

image.png

37、《白鹿洞书院揭示》:“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

38、刘处玄注称:“惩忿窒欲,养蒙以正,分正外智,都去者,是圣人之质朴也。只是惩忿窒欲,改过迁善,明理复性,配天地为三极,无愧人道,谓之?人。

39、在其所著《神仙可学论》中,谓“远于仙道”者有七,“近于仙道”者亦有七,认为只要采其“七近”,避其“七远”,“惩忿窒欲,齐毁誉,处林岭,修清真”,“以摄生为务”,“虚凝淡泊怡其性,吐故纳新和其神,高虚保定之,良药匡补之”,表里兼济,形神俱超,就能“挥翼于丹霄之上”,成为神仙。

40、【原文】“君子乾乾,不息於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

标签: 惩忿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词语造句

本文标题: 惩忿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5953.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