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袍笏:páo hù 基本解释:[official clothing and tablet held before the breast by officials when received in audience by the emperor] 古代官员上朝时穿的官服和手拿的笏板●详细解释:1. 朝服和手板。上古自天子以至大夫、士人,朝会时皆穿朝服执笏。后世唯品官朝见君王时才服用。 唐 沉佺期 《回波词》:“身名已蒙齿録,袍笏未復牙緋。”《宋史·选举志一》:“ 太平兴国 二年,御殿覆试,内出赋题,赋韵平侧相间,依次而用……凡五百餘人,皆赐袍笏。”《花月痕》第四三回:“忽见西边的门拥出许多侍女,宫妆艷服,手中有捧冠带的,有捧袍笏的,迎将出来。”2. 泛指官服。 宋 刘克庄 《鹊桥仙·生日和居厚弟》词:“女孙笄珥,男孙袍笏,少长今朝咸集。” 清 钮琇 《觚賸·石言》:“所以怪石作贡,文石呈祥,甲乙品於 衞公 ,袍笏拜於 元章 。”3. 借指有品级的文官。《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梁 将篡 唐 , 晋王 李克用 使人聘于 契丹 ……既归而背约,遣使者袍笏 梅老 聘 梁 。”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石人十有二,袍笏兼戎装。”★◎ 袍笏 páohù[official clothing and tablet held before the breast by officials when received in audience by the emperor] 古代官员上朝时穿的官服和手拿的笏板★古时官吏的朝服和手笏。《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凡五百余人,皆赐袍笏,锡宴开宝寺,帝自为诗二章赐之。」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卷五.贾云华还魂记》:「需次待缺,首具袍笏,诣贾氏拜夫人。」
1、一百四他本是个不学无术的人,现在竟然袍笏登场,当起县太爷来了。
2、使有石癖者见之,必具袍笏下拜,不敢以称谓简亵,只以石丈呼之也。
3、三生石上的镜像如水波荡漾,恍惚间,便望见他破碎的倒影。入吾山作图诗赠之》:“三生石上结因缘,袍笏横斜学米颠。
4、这些年,俄罗斯当官的跑场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个个袍笏登场,虚张声势,揪哪算哪,大做一番文章,混淆视听,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6、他本是个不学无术的人,现在竟然袍笏登场,当起县太爷来了。
7、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8、既省素袍笏,亦免烧篆烟。
9、清?赵翼《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之二》:“袍笏登场也等闲。
10、即授秘书省正字,特赐袍笏。
11、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酆都御史》:“视之,阶道阔朗,有广殿十馀间,列坐尊官,袍笏俨然。
12、像皆尺许,范铜为之,冠簪袍笏,仪表肃然。
13、清康熙三十年进士陈汝咸游览风动石,有感石上刻三忠臣姓名,写下诗句:“何年鞭到故留踪,袍笏吾将拜此中;饮羽醉归真避矢,点头顽化似因风。城内建筑颇多,南有三堂、北有二堂;’隔城之上有阊闾阁,南北都设观象台,下有荫殿,东西二百五十尺,南北二百尺;西有映日台,往南依次有百戏堂、仪鸾殿、五殿、德昌殿、饮羽殿。
14、至道初,真宗升储邸,增补宫卫,太宗御便坐,亲选诸校,授谦西头供奉官、东宫亲卫都知,赐袍笏、靴带、器币。
15、岂是米襄阳,端严具袍笏。
16、【示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8回:“取过袍笏、冠带、靴袜之类,通上彻下,回敬一周。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