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贝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17
更新于

吉贝:jí bè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梵语或马来语的译音。古时兼指棉花和木棉。自我国中原地区广泛栽培和利用棉花后,古籍记载中的吉贝,实多指草棉,但仍常将棉花与木棉科的木棉树相混淆。《梁书·诸夷传·林邑国》:“吉贝者,树名也。其华成时如鹅毳,抽其绪纺之以作布,洁白与紵布不殊。”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木棉》:“木绵有二种,似木者名古贝,似草者名古终。或作吉贝者,乃古贝之讹也。”2. 指棉布。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三:“ 闽 广 多种木绵,树高七八尺,叶如柞,结实如大菱而色青,秋深即开,露白绵茸然。土人摘取去壳,以铁杖桿尽黑子,徐以小弓弹令纷起,然后纺绩为布,名曰吉贝。”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棉布传入 中国 很早, 南北朝 时从南洋诸国输入,称为吉贝,白迭。”

1、用吉贝纺织出来的衣被称作“黎锦”,黎锦的柔韧性极佳,织妇们在锦上精心绣出各种绚丽的图案,使其锦上添花,身价倍增。

2、被贬海南时,当地黎族人民曾经赠他木棉制成的吉贝布衣,苏东坡以诗致谢:“遗我吉贝衣,海风令夕寒”。

3、吉贝树,木棉树

4、认为木棉科木棉虽不能织布,但可用于联缀贯穿;黎族人民织出令人称奇的吉贝布、黎单等,正是利用了木棉、树棉、草棉等多种原料。

5、唐代,壮族的蕉布、竹子布、吉贝布、斑布、丝布等已成为宫廷贡品。

6、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大食国船主、大商人蒲希密载运大批香料及药物、珍宝来到中国广州,因老病不能至长安,乃托大食使臣李亚勿献上大量礼物,计有象牙五十株、乳香一千八百斤、宾铁七百斤、红丝吉贝一段、五色杂花蕃锦四段、白越诺二段、都爹一琉璃瓶、无名异一块、蔷薇水百瓶。

7、譬如在乾隆时期的县志上记载着这样八景七浦归帆、层城表海、金鳌镜影、玉宇机声、渔艇迎潮、鹾场积雪、吉贝连云、沧江大阅。

image.png

8、黎族人民为了表示对民族英雄吉贝的怀念与崇敬,每逢男女结婚之日,都要精心种植一株木棉树。

9、记得就在接诊那名患者的前几天,我还曾经问过他为什么在吉贝医院工作已经整整两年了,却不想给自己一次休假?他的回答并不出乎意料却是那么耐人回味。

10、共辖澎湖本岛、牛母件屿、大央屿、海?岩、测天屿、虎井屿、桶盘屿、鸡笼屿、四角屿、查坡屿、查母屿、香炉屿、雁情屿、锭钩屿、鸡善屿、白沙岛、金屿、铁砧屿、姑婆屿、屈爪屿、毛司屿、北礁、小猫屿、白沙屿(系三小岛组成)、毛常屿、南面挂屿、鸟屿、中墩屿、小屿、尖屿、坪岐屿、草屿、土地公屿、白沙屿、鸡笼屿、大仓屿、白沙礁、员贝屿、草屿(由三小岛组成)、吉贝屿、险礁屿、过屿、目斗屿、渔翁岛、小门屿、八罩岛、马鞍山屿、金瓜仔、狗沙屿、将军澳屿、船帆屿、后帝仔、大屿、头巾、西屿坪、利间、东屿坪、钟仔屿、西吉屿、东吉屿、锄头屿、花屿、大猫屿、草屿(外包括二岩礁)等64个岛屿。

11、南宋赵汝适《诸番志》称它为吉贝。

12、《岭外代答》等都有关于黎锦原料的记载:如“纺织得中土绮彩,折取五色丝加木棉,挑织为单幕,又纯织木棉,吉贝为布,所织的‘黎锦’、‘黎单’、‘黎幕’,色彩鲜明,美观适

13、历史学者徐晓望描述,新任福建巡抚南居益命令福建水师在澎湖北部的吉贝屿登陆,突入镇海港,筑城防御,荷兰人不得已退守风柜城。

14、黎族人民织出令人称奇的吉贝布、黎单等,正是利用了木棉、树棉、草棉等多种原料。

15、木棉布则有花布、斑布、吉贝、黎单等名称。

image.png

标签: 吉贝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吉贝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6336.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