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坐隐:zuò yǐ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下围棋的别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 王中郎 以围棊是坐隐, 支公 以围棊为手谈。” 宋 黄庭坚 《弈棋》诗之一:“坐隐不知巖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近 蜀 人 任元本 ,博学妙诗文,能以坐隐名通国,復善揣骨相。”★下围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宋.黄庭坚〈弈棊二首呈任公渐〉诗二首之一:「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1、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坐隐先生全集》十八卷,线装,八册。
2、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坐隐先生全集》本一部,又藏《坐隐先生精订捷径奕谱》一部。
3、其中四种之第一种名《坐隐先生订棋谱》二卷,与郑氏藏本同。
4、《坐隐谈丛》在日本影响巨大,但国内没有出版过。
5、围猎坐隐,手谈玄素。
6、【续博物志】王中?以围?为坐隐,或亦谓之为手谈。
7、坐隐斋自订本(“坐隐”是围棋别名之一),共4卷。
8、《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六年》:“蜀主诏于玉局化设道场”;胡三省注引宋彭乘《修玉局观记》:“后汉永寿元年,李老君与张道陵至此,有局脚玉?自地而出,老君升坐,为道陵说《南北斗经》,既去而坐隐,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
9、应怜船上人,坐隐不知陋。
10、现存的为明朝坐隐斋自订本(“坐隐”是围棋别名之一),共4卷。
11、晋朝时,有人称围棋为“坐隐”和“手谈”。
12、后再题“坐隐”二字并记年月。
13、虽云称坐隐,不着更为高。
14、海阳汪坐隐先生青云其迹而烟霞其心,有《坐隐集》行于世,而弁图于首。《坐隐谈丛》初版于明治三十七年(1904),五卷;六年后增订再版,改为三卷。
15、直到同治年间,永年玄孙张金圻有《坐隐居谈弈理诗刊七古一篇,才提到此事。
16、国内出过一本《坐隐奕谱》(明)汪廷讷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7、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围棋有手谈、坐隐之云。
18、夫潜神对奕,犹标坐隐之名;乐志垂纶,尚体行藏之趣。
19、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
20、清军御史郭观信之,连坐隐蔽者二十四人,悉配苏州卫。
21、此中置一坐隐先生,所谓‘景中人者’非耶?
22、《颜氏家训?杂艺》:“围?有手谈、坐隐之目,颇为雅戏,但令人?愦,废丧实多,不可常也。
23、明汪廷讷编《坐隐棋谱》即是一部围棋谱。
24、要时刻不离主家,听候使唤,切莫无事往别处玩耍闲谈,久坐隐藏熟睡。
25、蒙逊翌日延顺入,至庭中,而蒙逊箕坐隐几,无动起之状。
26、看看烂柯的故事,从中可以细品出坐隐、手谈、忘忧、烂柯。
27、《世说新语?巧艺》:“王中郎以围?是坐隐,支公以围?为手谈。
28、所以王朗号为“坐隐”,祖讷称为“手谈”。
29、这一段故事在《坐隐谈丛》上有记载,但服部正彻在嘉永五年(1852)才升六段。
30、注迁讷(1573~1619)字昌期、无如,号坐隐、请痴叟等。也有诗云:“坐隐不知岩月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31、图后有欧阳东凤《坐隐图跋》,云:“夫简策有图,非徒工绘事也。
32、《坐隐先生精订捷径奕谱》一书有图。
33、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
34、坐隐匿丁壮,削职。
35、逃名海岛从今日,坐隐楸枰不论年。
36、坐隐渐薰毛骨爽,翩翩鹤下羽。
37、前面我说的围棋又叫坐隐,下棋的人真是隐居于纹枰之中了。
38、跋后有陆云卿《书坐隐图后》、汪廷讷《订谱小叙》及《坐隐先生?经荟萃》。
39、……围棋有‘手谈’‘坐隐’之目,颇为雅戏,但令人耽愦,废丧实多,不可常也”(《颜氏家训?杂艺》)。
40、江流大自在,坐隐兴游哉!
41、坐隐先生草堂馀意,甲辰春,半塘假去,即付手民,盖亦契赏之至。
42、围棋有两个别名一是“手谈”,一是“坐隐”。
43、★若乃遁迹索居,孤坐隐几,固扬子之寂寞,更卢生之吁唏,据书床以援笔,考椠版而操觚,绎故实之悠缅,观消息之盈虚。
44、坐隐渐薰毛骨爽,翩翩鹤下羽**。
45、《坐隐图》连式六幅,每半叶一幅。
46、此篇后有“坐隐”大篆二字,四周有花纹。
47、以下希望通过对手谈,坐隐的记叙反映出士人精神上的需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