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养廉银:yǎng lián yí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清 制,官吏于常俸之外,规定按职务等级每年另给银钱,曰“养廉银”。文职始于 雍正 五年,武职始于 乾隆 四十年。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户部拟款八条……提各省裁减文武养廉银。”亦省称“ 养廉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雍正 间,耗羡归公,定直省各官养廉,由 世宗 之独申睿断,因时制宜。”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加之厚其养廉,永其俸禄,则无瞻顾之心,而能专一其志。”参阅 徐珂 《清稗类钞·礼制·养廉》。
1、清雍正二年(1724年),甘肃巡抚卢询捐养廉银辟红花园为正业书院,置射圃,立坊表。
2、初在山西试行,很有成效,遂推广到其他省,“均感到公私两便”,于是“养廉银”之法成为制度,坚持下去。
3、清朝养廉银制度及其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
4、清朝时中国文化继续在越南广泛传播及其原因清朝养廉银制度及其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
5、乾隆二年,四川省在火耗羡馀外,每银百两提解六钱,名平馀,充各衙门使用。雍正二年(1724)降旨实行耗羡归公,同时各省文职官员于俸银之外,增给养廉银。
6、他不抽烟,只把玩着五冬六夏从不离身的一把湘妃竹扇,沉吟良久才道:“火耗归公发养廉银,损了官员收项,士民一体当差纳粮,又损富益贫。
7、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己养廉银中捐款课奖。
8、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
9、裁革州县摊捐,实发养廉银以恤吏,劝属县积谷备荒。
10、武职也有养廉银,一般不高。
11、后来,雍正推行羡余归公、养廉银制度,就是试图从制度上解决地方官私自科敛和贪蠹的问题。
12、在官饷方面,福建台湾巡抚年薪约为155两,养廉银则达一万两,而当时工人差役一年薪饷则约为二十至三十两。
13、清乾隆中后期罚扣大员养廉银与其行政处分之关系探析
14、一百九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己养廉银中捐款课奖。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