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恺悌:kǎi t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 愷弟 ”。和乐平易。《左传·僖公十二年》:“《诗》曰:‘愷悌君子,神所劳矣。’” 杜预 注:“愷,乐也;悌,易也。”《汉书·张禹传》:“ 宣 为人恭俭有法度,而 崇 愷弟多智,二人异行。”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愷弟之政,后世称焉。”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见儿》:“感夫人愷悌仁慈。”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他那慈祥恺悌的面貌是愈见发福了。”★和乐平易。《左传.僖公十二年》:「恺悌君子,神所劳矣。」唐.李峤〈上雍州高长史书〉:「恺悌之慈允洽,敷腴之好不忘。」
1、诗云:“恺悌君子,求福不回。
2、《诗》曰:‘营营青蝇,止于藩;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
3、《后汉书?章帝纪》:“五教在宽,《帝典》所美;恺悌君子,《大雅》所叹。
4、丹阳待人接物谦虚谨慎,广收弟子,认真布道,努力弘扬道教之真精神,将王重阳创建的全真教进一步弘扬光大,“其安心定性则清虚淡泊,其接物导人则慈爱恺悌,由是远近趋风,士大夫争相钦幕而师友之”,于是全真教“遇仙派”诞生了,丹阳连成为全真教遇仙派的创始人。
5、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6、恺悌君子,济济多士,从容燕处,陶性冶情;临案操觚,写黼黻诗章;染翰泼墨,画胸中奇景;循道守德,踵继先贤,遍检圣经儒典,以究天人之际,通幽明之变;启愤发悱,砥节砺行,读破旧史新史,以明德艺真道,求德艺双馨。
7、佐命则垂统,辅翼则成化,流大汉之恺悌,荡亡秦之毒螫。
8、恺悌:乐易也。
9、施恺悌,谓有乐易之德施于民。
10、宋曾巩《祭欧阳少师文》:“维公平生,恺悌忠实,内外洞彻,初终若一。作物生长期稳定,通过20℃以上的初终间隔日数为224天,25℃以上的初终间隔日数在192天。
11、不是说过吗,“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和易近人的君子,求福不违背正道)。《诗》曰:‘营营青蝇,止于藩;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
12、诏书是这样写的: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过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伶之!
13、恺悌君子③,无信谗言。
14、恺悌君子,无信谗言。
15、'五教在宽',帝《典》所美;'恺悌君子',《大雅》所叹。
16、帝既谦俭寡欲,亦雅识时变,临朝怀恺悌,务崇简泰。
17、《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18、恺悌君子,永能厉兮。
19、明无名氏《白兔记?见儿》:“感夫人恺悌仁慈。
20、的侵蚀下,在温愔脉脉、天伦之乐的后面,则是狰狞丑恶的尔虞我诈,慈样恺悌的面纱底下,隐藏杀气腾腾的金钱利害冲突,冷清秋的“齐大非偶”。
21、是以有国有家者,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妪煦养育,故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22、《左传?僖公十二年》“恺悌君子”唐孔颖达疏:“弘简忻乐而和易也。
23、宋苏轼《祭张子野文》:“遇人坦率,真古恺悌。
24、⑷岂弟(kǎi tì):即“恺悌”,本义为和乐平易,据《吕氏春秋?不屈》所载惠子“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25、严峻刻薄的四阿哥做了皇帝,亏得有这么一位慈详恺悌的老太后。
26、日:……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囊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三国志心。
27、不屈》所载惠子“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28、陈子昂传》:“诚宜广恺悌之道,敕法慎罚,省白诬冤,此太平安人之务也。
29、廷仪为人恺悌率易,无他肠,雅嗜酒,善声诗。古人以画虽不能吟,但有诗意,故称为无声诗。
30、谥文简,追封燕王,史赞云:性端厚恺悌多智知人善处剧繁时以重德目之。但是,元前期的平阳是当时全国杂剧繁荣的中心之一,这显然成就了于伯渊。
31、本支派排行字自十八世起:恺悌纯怀允恭克让系厚熙伦纪纲常。
32、‘营营青蝇,止于藩;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
33、如《左传?僖公十二年》「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也』」。
34、自非恺悌君子,孰能若斯也哉?
35、《左传?僖公十二年》:“恺悌君子。
36、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37、当官的要如《诗经》所说的“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而老百姓则要保持家庭和睦,必要时又要舍家报国。
38、已闻施恺悌,还睹正奇邪。
39、孔子认为,民富在于薄税敛“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同上)。
40、廷仪为人恺悌率易,无他肠,雅嗜酒,善声诗。
41、《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
42、已见周朝天子,非常安详恺悌。
43、《诗》不云乎“恺悌君子,求福不回”。
44、又想到如此娇弱的女子,为了营救父亲,竟然冒死上书,这种胆识与孝心着实令人感动,于是当面赦免了她父亲的刑罪,第二天就下了一道诏书:“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45、【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号曰《皇览》”裴松之注引《魏书?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
46、作者认为“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宣行药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汉蔡邕《刘镇南碑》:“君乃布恺悌,流惠和;慕唐叔之野棠,思王遵之印策;赋政造次,德化宣行。
47、〔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凡八字中有天月二德,其人恺悌慈祥,待人至诚仁厚。
48、恺悌,明粹笃诚,以抚训群子。
49、【出处】《左传?僖公十二年》:“《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
50、晋叔向见郑子产时,然明赋诗“既见君子,孔燕恺悌。
51、《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